接过父亲接力棒,志愿抗洪获点赞

教育   2024-12-17 17:31   湖北  

近日,我校城市建设学院收到一封来自湖北省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新庙镇杨岭村的感谢信。信中对该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301班汪佳琪同学暑期参与防汛抗洪志愿服务做出贡献和培养他的武昌首义学院表示感谢。

据了解,今年7月,受持续强降雨及长江上中游汛情影响,鄂州市长江水域水位迅速上涨。在此防汛抗洪形势严峻之际,返乡在家的汪佳琪踊跃参与村里暑期防汛抗洪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谈及防汛抗洪,汪佳琪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父亲每年都会参加防汛工作,每次回家身上总是沾满泥水,自己就会好奇地问,父亲就会给他讲抗洪的故事。那时他常想:“等自己长大了,也要去参加抗洪!”


暑假期间,原本想参与其他志愿服务的汪佳琪,从父亲口中得知村里的防汛工作急需人手。为了实现儿时念想,他毅然决然站出身来,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投入到防汛抗洪志愿工作中。对此,汪佳琪的父亲十分支持。“父亲年纪大了,该我们年青人上了。”他说。

防汛工作非常辛苦,汪佳琪和志愿者们每天的工作从早上八点持续到晚上八点,他们手持铁锹,脚踏雨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堤岸巡查和防汛值守,确保堤坝安全。他介绍,每天都需要在坝堤上不断用铁锹敲击地面,检查是否有管涌渗漏情况,如若出现渗水漏水,必须及时上报并处置险情。此外,还需观察江面是否出现漩涡,以此来预判是否有洪水到来。


工作中,汪佳琪和志愿者们不仅要时刻警惕随时可能爆发的洪水,还要在炎炎烈日下坚守岗位,与酷暑抗争。夏日的夜晚,江堤上蚊子猖獗,甚至有毒蛇出没,但这些恶劣的环境并未阻挡他坚守的脚步,“多吃点苦不算什么,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扛起身上的责任,为社会勇敢奉献自己的青春”。在抗洪工作的最后一天,汪佳琪不幸遭遇车胎炸裂的意外,致使手臂大面积受伤,留下了至今仍未消退的疤痕。汪佳琪打趣地说:“这些疤痕是勇敢行动的见证,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标记。”

对于汪佳琪同学的抗洪事迹,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书记陈佃生表示,汪佳琪积极参与防汛抗洪志愿服务,勇于吃苦,甘于奉献,是我校学生的优秀代表。他不仅扛起了父辈的责任,也扛起了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有力彰显了年青一代积极投身社会服务,贡献青春力量的使命担当。




稿件来源 | 新闻中心

排版 | 缪萌琳

编辑丨代杨


武昌首义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