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日本德川幕府御书院官员、博物学者毛利梅园(1798—1851)。
江户时期的日本人谦虚,善于学习,既学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还请中国湖州画师沈铨(1682—1760)到日本传艺,由此,在日本掀起了一股花鸟画热潮,开创了以工笔写实为特色的南苹派。
日本人还到中国学习博物学、考证动植物名称、实施产物调查。博物画之所以能够在江户中后期的日本长盛不衰,各类图谱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源自本草学的发达。
毛利梅园的这套《梅园禽谱》全一册,共收录131个种类。分为水禽、原禽、林禽等,这些禽谱描绘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放大了看,禽鸟的羽毛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每幅作品都做了注释介绍,是国画爱好者学习借鉴参考的好资料,值得收藏。
《梅园禽谱》不仅是对鸟禽类各种形态的简单记录,更是对它们生活习性和精神特质的深刻洞察。透过这些彩绘,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鸟儿们在微风中轻盈的舞动,听到它们在晨曦中的欢快啼鸣。
一起欣赏。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视点君删除。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