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凭什么能胜任扬州八大怪之首呢?
七个字:诗怪、画怪、字更怪!
冒寒画得一枝梅,
恰好邻僧送米来。
寄与山中应笑我,
我如饥鹤立苍苔。
——金农题画诗《墨梅图》
金农的诗,用词通俗易懂,似歌似谣,朗朗上口,格调高雅简洁,深显古文功底而又极具灵性,令人读来犹如古寺钟鸣,绕梁三日,清月九霄,清新意远。
金农 漆书 《云烟幽壑》
金农学画较晚,五十始学画,属于半路出家。他擅写梅花,尤喜画墨梅,独创不繁不简的梅花风格,清新自然,浑然天趣。
他还独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在他心中,自己诗第一,书次之,画又次之。
金农的怪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故弄玄虚。他无论诗文、绘画还是书法,往往以奇取意,以精致胜,展现出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吉金、司农,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昔耶居士、曲江外史、寿道士等,布衣终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的梅花,笔墨清雅秀逸,行笔干净利落,为清代及现代梅画的发展开创了一代新风。特别是他的书法题识,更是风格独特,别具一格,有着很高的辨识度。
金农一生,写梅、咏梅、颂梅,视梅为知己。有咏梅诗写道:
“砚水生冰墨未干,
画梅须画晚来寒,
树无丑态香沾袖,
不爱花人莫与看。”
一首诗就是一幅风景画,通过作者的描绘,一幅精妙梅花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形象而生动。
金农写梅,着意淡化笔墨技巧,很注重文人趣味,诗画结合,颇有意趣。
“老梅愈老愈精神,
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
始知明月是前身。”
诗里画外,无不透露出金农孤高、淡泊、寂寞的人生,仿如画家自身命运的真实写照。
金农梅花作品欣赏
声明: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涉全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中所附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朋友们共同学习参考。如原作者或相关权利主体认为涉及侵权,请与视点君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编辑整理不易,点个赞再走呗。
谢谢您的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