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整版推荐周重林讲苏东坡与茶的故事

文化   2024-10-28 14:18   云南  

和苏东坡吃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不能穿越。

不能穿越就没法得到和苏东坡一起吃茶的体验吗?
对知名茶文化专家周重林来说,不能穿越并不能限制他馋苏东坡吃的那杯茶。他在苏东坡的诸多诗文中,钩沉出了苏东坡吃茶的样子,而这些样子颇能感染人。
周重林把他钩沉出的苏东坡吃茶的样子汇集起来,就是这本在第三届岳麓书会上备受读者关注的《和苏东坡吃茶》。

是茶让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在《和苏东坡吃茶》中,作家、茶人周重林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鲜活但又比较陌生的苏东坡。
说“鲜活”,是因为周重林自己好像就是那个和苏东坡吃茶的人,他在书中所讲述的苏东坡茶事,仿佛亲眼所见,完全不像是从故纸堆里一点点翻出来的。
说“比较陌生”,是因为大家熟知的苏东坡,除了诗词文章外,是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东坡,是会做东坡肉的苏东坡,苏东坡和茶的搭配对很多人来说,太新鲜了。
在周重林看来,苏东坡不单只是喜欢茶,还是一个典型的“茶人”。10月23日,记者问周重林:“茶在苏东坡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周重林侃侃而谈:“在生活里,苏东坡是无茶不欢的。每日饮茶,午休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美美地喝一碗茶。有时候,他午休前也要喝一碗茶,然后写诗表扬自己小腹起伏有节奏,鼾声动听。”
苏东坡作为“茶人”的方方面面,在周重林的讲述中一一展开——
苏轼成为苏东坡,是他被贬到黄州,在一片荒地种上茶之后。他先是把那片茶园命名为“东坡”,后来“东坡”成了他的号,是茶让苏轼成为苏东坡。
苏东坡饭后喜欢用茶水漱口,说这样可以养生。他经常与朋友茶叙,留下百余首与茶有关的诗文。
苏东坡会自己采茶。他在惠州的时候,移栽过一棵老茶树。等茶树发芽的时候,他发现茶芽少得无法下锅炒,但他认为闻闻茶香也是好的,和自家茶园的茶味很不一样。
苏东坡路过茶园的时候,还会跑到茶园里偷茶。日常里,苏东坡会找像驸马爷王诜这样的朋友蹭茶。
当然,苏东坡也经常送人茶、经常接受别人送的茶。
周重林注意到,苏东坡喝过的茶有浙江绍兴的日铸茶,江西欧阳修给他的双井茶,苏东坡自己爱的建溪茶,皇家贡茶北苑的曾坑茶,赣州大庾岭的焦坑茶,皇家赐的龙凤团饼,宜兴的阳羡雪芽,这些都被一一记录在案。
“茶友有诗人、官员、隐士、和尚、歌妓、茶农等等,三教九流之人,最后一碗茶水端平。”周重林说。
苏东坡的饮茶法也多样——有唐代以来的煎茶法,还有自己从老家带出来的西蜀茶法,当然,苏东坡平常主要使用大宋主流的点茶法。可以说是既讲究,又随便。
苏东坡用过的茶具有石铫、石磨、茶臼、建盏、定州瓷。他抱怨老家的石磨太差,不及江西赣州的好。遇到好的茶臼,他会托人购买,买不到就拿朋友的茶臼去仿制。
苏东坡爱用的泉水有二泉、虾蟆碚、谷帘泉、卓锡泉、安平泉等等,他在海南,去江边打水,大瓢入瓮,小瓢入瓶,千古绝唱。他还发明了调水符,引发了后世许多取水故事。
苏东坡还写茶书评论,因为他的评价,黄儒的《品茶要录》才得以保留下来。
苏东坡的“茶人”形象是由大量细节构成的,周重林在各种资料里看到的是,苏东坡在不同地方,在不同环境下,都表达了自己对茶生活的热爱。
“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清晰而具体的茶人形象。在苏东坡之前,‘茶人’这个形象是不清晰也不完整的。”周重林说。
脱离学究味,还原苏东坡的可爱有趣
作为茶文化学者,周重林和别人很不一样的是,他除了写了《茶之基本》《茶叶战争》《宋茶》等20余本与茶相关的著作,还在他生活着的昆明开了一家专门卖和茶相关的图书的书店,店里有5000余册和茶有关的图书,坐拥一个庞大的茶资料库。
说起或写起苏东坡和茶的相关故事,周重林娓娓道来,似若亲见或亲历,并非他的妄言。中文系毕业的底子加上对茶的敏感,让他在读苏东坡诗文时,自然而然地“以茶的方式”进入了苏东坡的世界。
在周重林看来,苏东坡有一百余首(篇)写到茶的诗文传世,早已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茶人”标签,更何况宋以来的古籍中,其他人提及苏东坡茶事的诗文也有不少。
周重林在《和苏东坡吃茶》一书中写到的苏东坡茶事都有来历。
例如,周重林说苏东坡习惯午休前后喝茶,且喝了茶后还很自恋地说自己的鼾声动听,这不是凭空捏造,有苏东坡自己的诗《佛日山荣长老方丈·其四》为证,诗是这么写的:“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
说苏东坡的茶友中有歌妓,也有诗为证,《西江月·茶词》就是他给好友徐君猷家的歌妓胜之写的。“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苏东坡说只有胜之才配得上双井茶、谷帘泉(陆羽评“天下第一泉”)。
石铫,是一种长得像瓢一样的茶具,苏轼在《试院煎茶》中写过石铫:“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用石铫煮茶,这是沿袭唐代的煎茶方式。随身带着砖炉石铫走,看来,当时就流行野外围炉煮茶。
周重林注意到,苏东坡喜欢用人去比喻茶,例如,著名的“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未打膏的玉雪茶比作刚刚出浴的佳人——宋代,制茶过程中,有些人会往茶饼上打一些龙脑膏之类的,让茶饼看起来光滑美观,闻起来也香。苏轼不喜欢这种做法,他喜欢没有任何添加的茶。
苏东坡还拿君子和小人去比喻不同的茶,“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这来自于他的诗《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说建溪茶,“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和正就是大雅之乐,无奸声。
同一首诗中,他还提到了一种“小人茶”,“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就是这两句,让苏东坡因言获罪,有人说他这是指桑骂槐,说朝中要员是妖邪。
写茶诗获罪,苏东坡在宋代是独一份。不过,这更显苏东坡的茶人身份。《和苏东坡吃茶》中,苏东坡的茶事,散落在他自己或同时代人的诗文中,周重林脱离学究味打捞钩沉,让读者感觉自己好像就是那个和苏东坡吃茶的人,“茶人”苏东坡的可爱和有趣就在眼前。

对话| “苏东坡流行,是国人善待自己的开始”

潇湘晨报:很多人知道东坡,但鲜有人知道苏东坡在东坡上栽种了茶。苏东坡的诸多方面受后人喜欢、被后人津津乐道,但他喜欢茶这一点,似少有人提及,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周重林:一个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研究苏东坡的人,自己不爱茶。如果不爱茶,日常里又不怎么品饮茶,那么看到“茶”这个字眼的时候,自然毫无感觉。

我就曾经与一位写苏东坡传的作者交流过这个问题,他说酒是一个自己不喝但写着就会有热情的词,但茶如果自己不喝,怎么都写不出来那种味道。

潇湘晨报:您在撰写《和苏东坡吃茶》时,是否发现了之前未被充分了解的苏东坡的其他生活细节?

周重林:大家喜欢的是苏东坡,不是苏轼,这个微妙而有趣的事情,我之前没发现。苏轼有才华,有一肚子的才华,也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变成苏东坡,肚皮里就只能装得下东坡肉、炭烤生蚝以及茶了。年轻有才华的苏轼,经常口吐芬芳,过于尖锐,让人喜欢不起来。但走到人间的苏东坡,是一个能吃能喝能玩的胖子。

乌台诗案后,黄庭坚规劝苏东坡不如归去,但苏东坡怎么说?苏东坡说,仙人清瘦,我却太胖了啊。他不想买舟,像范蠡那样消失于江湖。可如果有大船,就开往太湖好了,满载贡茶顾渚紫笋而归。

唐代有个诗人叫卢仝,写过在当下茶界影响很大的《七碗茶诗》,苏东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狂笑不已。为什么呢?因为卢仝太穷了,肚子都填不饱。他的朋友不给他寄米,却寄了茶。“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这不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另一个版本吗?卢仝是苏东坡喝茶的偶像,时常致敬。

潇湘晨报:在苏东坡的时代,茶在社交中的一些基本讲究、基本礼仪是怎样的?

周重林:苏东坡讲自己原本是小镇青年,吃茶不太讲究。他老家的吃法是什么?就是往茶里加盐巴、葱、姜、桂、椒,这种品饮法起码从汉代就有,在唐代备受陆羽的指责,他在《茶经》里说这种茶粥的做法,太糟蹋茶。但民间老百姓喜欢,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是这个吃茶法。

到了京城开封后,苏东坡的吃茶就开始讲究了。欧阳修圈子的吃茶,讲究三不点。什么叫三不点?就是茶不好不点,景不好不点,人不好不点。茶不好,包括茶水器三者,景不好包括了大环境与小环境。人不好,指点茶人与品茶人。有一样不达标,茶就吃不起来。

文人讲究起来,饮茶就变成一种很有腔调的行为,不管去多艰苦的地方,茶杯都不能放下。黄庭坚热衷为那些远行的人送茶磨,担心他们离开京城后,没石磨吃不到点茶。茶磨送完了,他就送几袋茶粉。

苏东坡从杭州到密州,穷得要去城墙边挖枸杞吃,但点茶的腔调却一点没落下。

潇湘晨报:苏东坡追求的“清欢”在茶中是如何体现的?

周重林:“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苏东坡的名句。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离谱的解释,说这是在喝酒,因为现在的啤酒有啤酒花,确实也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宋代茶生活离我们太远了,无法想象,茶粉打出沫饽是什么光景。

1084年的一个冬天,苏轼顶着细雨斜风出门,他与朋友沿着河岸一直走,发现春天悄然来临。他们弯着腰勾着头,沿着河边一路摘刚刚冒头的水蓼、嫩草芽、青蒿以及竹笋,清洗干净后,所获刚好做了一份春盘。

午餐后,开始点茶了。雪花一般的沫饽漂浮在茶盏上,每个人都分了一小杯,茶水下肚,整个人都清爽起来。

苏轼就很感慨,他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什么是清欢?不是纸醉金迷,不是郁郁寡欢,而是一种清雅之乐。

潇湘晨报:有人把苏东坡比作高级心灵鸡汤,您怎样看待这种说法?您怎样看待近些年的“苏东坡热”?

周重林:我认可的一种说法是,苏东坡流行,意味着国人开始要过日子,苏东坡代表了一种生活。之前流行王阳明,始于一种生命的觉醒,问询价值。更早流行胡雪岩,恰好是万众创业,家家有本生意经。从生意、生命到生活,是国人善待自己的开始。

费勇在《做个闲人:苏东坡的治愈主义》里,强调了陶渊明与苏东坡的意义,他们都是生活的人。而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了不起的人,像老子、孔子、庄子、许由、伯夷、叔齐、屈原、惠能、玄奘、朱熹、王阳明、曾国藩这些,都是秉承某种观念的人。在他们身上,观念比生活更重要。但陶渊明与苏东坡带来了新的领域,生活比观念更丰富。

苏轼说自己有茶癖,每日要端着茶杯,就像刘伶要枕着酒糟才能睡觉。为癖好做注解的,自然就是张岱那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心中没有爱的人,交不得。为人不真诚的人,也交不得。

潇湘晨报:您也是知名茶人了,苏东坡对茶的观念、态度等,有没有一些您其实没那么认同的?

周重林:苏东坡发起过一场君子茶与小人茶之争,后世张栻、朱熹都参与讨论,都认为苏东坡有些偏激了,我也这么认为。

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里,苏轼把建溪茶比作君子,小人茶是什么?草茶,也叫江茶。苏东坡说,草茶没有什么内蕴,空有其名。好一点的婀娜多姿却无力,次一点的则顽固强悍却总是虚张声势。

后世张栻与朱熹都有回应,张栻说“建茶如台阁胜士,草茶之佳者如草泽高人,各有风致,未易疵也”。在朝为君子,在野为高人,谁也不碍着谁,扯君子与小人,太伤人了。

朱熹说“建茶如中庸之为德,江茶如伯夷齐叔”,建茶是君子,符合中庸之道,江茶是隐士,像伯夷齐叔一般的清圣。至于说小人茶,那是没有的事。

其实也是,新茶饮与传统茶相互看不上,背后是品饮者的年龄与阶层不同,观念自然是不一样的。

潇湘晨报:苏东坡常用茶来喻人,现在我们反过来,如果让您挑一款茶来比喻苏东坡,您会挑什么茶?

周重林:我觉得苏东坡像普洱茶吧。早些年味道刚猛,硬脆,不讨人喜欢,等有些年份了,就会变得醇和悠长。

潇湘晨报记者刘建勇

-END-
识别下图“二维码”直接购买周重林新书

周重林

学者,作家

著有《和苏东坡吃茶》《茶叶战争》《宋茶:风雅与腔调》《茶之基本》等。


周重林安利您《和苏东坡吃茶》

-END-




猫猫茶书馆“茶书单”回顾

一、猫猫茶书馆│周重林在售茶书全集

二、超级茶书书单:开启茶知识启蒙与进阶之路

三、茶叶是怎么影响了全世界(茶全球化书单23本)

四、普洱茶,还是山头茶的天下,懂的人却不到万分之一!

五、茶器书单,这次准备的比较周全

六、这些茶学入门书,帮你走出小白困境

七、茶道入门有几本必读书,我们为你开了书单!

八、白茶,有这些书就够了

九、茶读懂宋茶,这十本就够了!

十、有了这些书单,上茶山保证不会挨打

十一、荐书丨“绿色中国茶山行”丛书:绿色发展中的云南故事 展现云南茶山民俗生活的瑰丽画卷

十二、开学季:中学生必读茶书,有一本被多次考到!
十三、茶书上新‖做好准备了,又是刷新认知的茶知识!

茶 业 复 兴  | 猫 猫 茶 书 店 

# 线 上 渠 道
微信-小程序:搜索 “茶业复兴茶书馆”小程序

# 实 体 门 店
云南省昆明市雄达茶城唐城一栋二楼猫猫茶书店


茶业复兴
看见茶文化: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