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4年10月19日校友学术论坛的第三场报告在下午14:30-16:00之间进行,由历史与社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2005级校友李盛虎先生开讲,李盛虎先生是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他以“湖广填川视野下的巴蜀地区传统建筑”为题展开了学术报告;本场报告由历史与社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喻学忠教授主持;学院多位老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本场报告。
讲座伊始,李盛虎先生对回到母校做学术报告表示十分开心。他首先介绍了沙坪坝博物馆(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相关情况,旨在让各位师生有机会前往学习。李盛虎先生的讲座围绕“巴蜀地区是哪里?早期巴蜀地区建筑发展概述?什么是“湖广填川”?湖广填川与巴蜀传统建筑。”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报告过程中,李盛虎先生介绍了古代巴蜀地区的相关地理情况,明确指出了当时川渝地区属于行政区的概念,巴蜀地区属于文化区的概念。通过对巴蜀地区自然环境气候、古代建筑遗存等方面的介绍,为现场的同学和老师展示了巴蜀地区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了清代巴蜀地区古代建筑与中原地区古代建筑之间显著的关联性,并对其发展背景展开了近一步的讲解。李盛虎先生介绍了清代战乱地区百姓移民定居到巴蜀地区的历史,其中湖南、湖北以及广西等地区的人民不断迁移到四川,继而充实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文化产业,明确指出了在此背景下形成的“湖广填川”的概念。
随后,李盛虎先生为我们展示了大量的巴蜀地区现存的古代建筑,通过丰富的实例,生动形象的讲解了巴蜀地区古代建筑形成和发展的整体过程。由此,李盛虎先生又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讲解了四川地区古代建筑不以“抬梁”结构为尊,而以“穿斗”结构为尊的独特的发展特点。接着,李盛虎先生又将重庆与四川达州、川北、川西等地区现存的清代建筑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介绍了四川地区场镇密度极大,且分布平均富有规律又极其独特的场镇密集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了由于乡村散居,场镇密集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四川地区会馆兴起的情况。李盛虎先生指出,正是因为大量场镇密集的特点,迁移而来的人民纷纷在各地建设会馆,李盛虎先生还指出,因“湖广填川”移民运动的影响,四川地区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点,也直接影响了重庆、四川等地建筑工艺的发展。
报告结束之际,李盛虎先生对“湖广填川”背景下巴蜀地区传统建筑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这种变化对迁移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李盛虎先生随之也向同学们和在场老师介绍了四川地区古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嵌瓷工艺,并指出闽南、粤东也是嵌瓷工艺的另外一个重要分布地区,技术也更为多变,阐释了“湖广填川”的发展对巴蜀地区建筑风格和建筑工艺的影响。
最后,副院长喻学忠教授对李盛虎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衷心地感谢。喻学忠教授指出李盛虎老师结合大量的实例和丰富的个人研究心得,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解,是研究巴蜀建筑的学习典范。
图 | 历史与社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
文 | 郑钰滢
排版 | 李琳、贺世宇
一审一校 | 陈天祥
二审二校 | 古佳根
三审三校 | 蒋刚
执行编辑 | 毛国栋、邓国文、梁杰
责任编辑 | 马小又、陈小雨
监制 | 王丽萍
投稿邮箱 | 35819645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