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邬文玲,1989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历史专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参与肩水金关汉简、天长纪庄汉墓木牍、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等出土简牍的整理释读与研究工作,在相关领域著作颇丰、成果显著。
满园书香,在重师里茁壮成长
1989 年,邬文玲从家乡武隆考入重庆师范学院历史系,自幼深受长辈耳濡目染的她终于圆了自己的师范梦。时至今日,她对老校区双阙式的校门设计、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校名“重庆师范学院”,仍然记忆犹新、饱含深情:“也许从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就与郭老有了某种缘分,我现在工作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郭老是首任所长,郭沫若纪念馆也由研究所党委统一领导。”在重师求学的日子,邬文玲犹然历历在目。重师历史系师资力量雄厚,课程门类齐全,除了史学课程外,还有丰富的选修课和素质教育课。老师们授课认真负责,各有千秋。陈前进、胡国然、张模超、肖堂炎老师讲授的中国史,邓晓、王统、胡巧、冀伯祥、黄跃庆老师讲授的世界史,王德裕老师讲授的中国哲学史,常云平老师讲授的四川史,徐景重老师讲授的历史文选和《史记》研究,管维良老师讲授的考古学概论,赵昆生老师讲授的古代人际关系概论,刘东刚老师讲授的心理学,沈双一、何瑛老师讲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她都能如数家珍地一一道出。这些课程对她的学业、职业、人生奠定了厚实基础、提供了有益指导。
探索人生,于求学中坚定志趣
1993 年,邬文玲重师本科毕业奔赴重庆师专工作。三年的工作实践让她踏上了125学术研究道路。邬文玲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学无止境之后,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邬文玲在研究生阶段之所以跟随孙家洲老师学习秦汉史,同她在重师上学时所接受的讲授秦汉史的陈前进老师和讲授《<史记>研究》的徐景重老师春风化雨般的熏陶密不可分。硕士毕业之后,得益于名师指点,她选择报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师从简牍学专家谢桂华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2003年博士毕业至今,她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古代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简牍学与秦汉史研究,兼任《简帛研究》主编。邬文玲先后参与岳麓书院藏秦简、里耶秦简、安徽天长纪庄汉墓木牍、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玉门关汉简、悬泉汉简、长沙走马楼西汉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等出土简牍的整理释读与研究,发表《汉代赦免制度施行程序初探》《始建国二年新莽与匈奴关系史事考辨》《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释文补遗》《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断简缀合与研究》《“合檄”试探》《简牍中的“真”字与“算”字——兼论简牍文书分类》《敦煌汉简中的一件买卖契约》等论文,翻译《内亚的战士》《汉代贸易与扩张——汉胡经济关系结构的研究》等论著。除了从事学术研究,邬文玲也热心历史文化普及工作,比如2023年3月26日,她作为嘉宾登上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栏目,解读汉字的演变规律以及《说文解字》的历史价值。
时光荏苒,心系母校作表
1989 年,邬文玲刚入学重庆师范大学时,学院还只有历史系本科,没有硕士、博士培养点。经过多年的付出和努力,历史系已经茁壮成长为历史与社会学院和考古文博学院,有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水平有了飞跃提升,科研成果和平台建设的成果也非常喜人。她在2018年和2020年两度重返母校,感慨道:“学院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年一个新面貌和新气象。”她热切鼓励学弟学妹勇于开辟学术道路,成为学术人才。邬文玲所从事的简牍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要在学科内取得骄人成果,需要大量的前期知识储备和在学科内部的深耕细作。探索在深奥、繁富的简牍学领域,邬文玲永怀“厚德笃学”之精神,为学术界贡献出沉甸甸的“重师人”力量!
图文 | 历史与社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
排版 | 王浩屹、李宁
执行编辑 | 毛国栋、邓国文、梁杰
责任编辑 | 马小又、陈小雨
监制 | 王丽萍
投稿邮箱 | 35819645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