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佳音】我院研究生荣获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文摘   2024-10-22 23:37   重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9月20日,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在青海师范大学顺利结束,经过现场模拟教学和答辩环节,我院2022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生肖振琦和2023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生周思成均获得二等奖,陈春梅老师和蒋亚星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此次比赛由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委员会指导、“田家炳”基金会冠名支持、青海师范大学主办,共有来自全国83所院校的160名研究生参加决赛。



从挑战到成长——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参赛感悟(肖振琦)

一、参赛感悟

经历了班级初赛选拔五位同学,到全国高校初赛选拔两位同学,再到真正走进青海师范大学决赛现场,我一次次怀疑自己,也一次次去尝试克服内心的胆怯和实际的困难。所以于我来说,走完这一遭,不仅仅是奖项上的收获,更多是心理上的成长。

今年四月份,当我知道22级也有参加田家炳杯的机会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再试一次。我秉持的原则是只要有机会就去尝试,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23届田家炳杯我也参加过,很可惜是止步于班级选拔。事后我打电话向沈双一老师请教了我初赛视频存在的问题。沈老师耐心而温和地指出了我教姿教态和服装准备的问题,还鼓励我要在历史教学内容上努力扎根,才能行稳致远。

参加初赛选拔时,我正在中学代课,实习实战经验让我无生教学片段课的设计更有对象感。我着重增强了讲课的感染力,尽力模拟出学生近在眼前的感觉。与此同时,重视解读课标,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尽量设计丰富的学生活动。最终很幸运通过了班级初赛选拔。在提交了全国初赛视频之后,进入了暑假准备阶段。虽然不知道是否能够有机会参加国赛,但我明白提前做准备的重要性,“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所以我假期在阅读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坚持每天看历史专著。

八月十号左右,决赛结果出来后,在沈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迅速进入忙碌又紧张的备赛阶段。假期暑热高温难耐,我们备课的热情也十分高涨。这段时间的日常就是做ppt、查资料、练课、磨课。沈老师作为专业的学科教学教师,给我提出了许多精准宝贵的意见,比如一开始我的站位很死板,肢体动作太少,板书的时机不对,语言缺乏情感和起伏等等。每次老师提出建议,我就记在便签里,尽量在下一次展示中改正。但到了最后冲刺的十天,我一直有一个问题难以克服,就是心态不够稳,很容易紧张,讲课内容流畅度不够。沈老师多是鼓励安慰我,让我一定要把内容记熟,还带我们多次去班级里实战练习。比赛前一天,沈老师鼓励我们说“最后不要有任何包袱,拼了!”虽然比赛时我抽到了很没有底气的子目,但想到老师的“拼了”,我在正式讲课时竟然不紧张,相对比较平稳地发挥。走出比赛室,那种如释重负地感觉让我记忆难忘,我克服了对比赛的恐惧,摆托了对讲稿的依赖,真的太不容易了。

一步步走来,得到了老师们太多的帮助和鼓励,今后我将常怀感恩之心,带着这些宝贵经验和鼓励继续探索漫漫教学之路。

二、赛后反思

很荣幸有机会代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参加2024年“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在备赛过程中我有很多教学技能相关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之处。故此在赛后做如下总结与反思:

(一)进步之处

首先我很重视明确教学目标,解读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会首先阅读课程标准,尽可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落实到各个环节。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会参考教材的思考点和学习聚焦来确立重难点,同时为了保障材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会先穷尽教材和教参的资料,实在不够用再从权威的专著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其次是教姿教态有了较大的改变,最开始我的教姿教态较为拘谨,缺乏教师的自信和松弛感。在日常训练中,我重视端正站立姿势,肢体语言尽量丰富、自然得体,在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我能够运用眼神交流、微笑等方式传递积极的信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通过本次比赛的训练,如何制作简洁美观的多媒体课件,怎样查阅资料、设计学生活动,如何多样化评价学生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受益匪浅。

(二)不足之处

首先是时间把控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均。尽管日常多次练习,我对于时间的把握始终不够准确,日常练习容易超时,课堂展示又会出现时间运用不充分的情况。经常是新课教学环节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小结和作业环节仓促收尾。决赛现场也出现了这一问题。这反映出我在教学设计时对每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的预估不够准确,缺乏在实际教学中的灵活调整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片断课练习中重视时间的把控,经常练习对时间的感知,同时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根据时间剩余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其次是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不全面。赛前拿到的抽课范围是纲要上1-10课,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子目我写了详稿,但一部分文化和科技的子目我没有做万全准备,结果决赛果然就抽到了不熟悉的子目。而内容准备不充分必然会影响讲课的流畅度和个人自信程度。比赛很大程度就是比拼赛前的准备情况,我一定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最后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立意不够突出这一问题较为明显地暴露了出来。教学立意关乎一节课的家国情怀目标,本应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与灵魂所在。高中历史课设计缺乏教学立意的统领,会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内在逻辑串联,像是一盘散沙,只有知识的讲解,缺乏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今后我将多多花时间揣摩教学立意,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案例,坚持在实践中提升教学立意的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此次大赛我获益匪浅。这次比赛让我更加坚定了日后投身于历史教育事业的决心,也为我努力成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方向。老师们的亲切关怀、专家的深刻点评、同学间的交流学习都是成为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我要再次向学院领导和老师表达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我会始终坚守初心,朝着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不断努力奋进。



穿越风雨,成就自我——2024年全国“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参赛感悟(周思成)

从今年5月份准备校内选拔,到6月份录制初赛视频,再到后来8月至9月份准备决赛,最终取得本次比赛二等奖的成绩。在这期间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收获颇多!

在重师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非常珍惜每一次上台讲课展示的机会,以此来打磨自己的授课能力。在初赛阶段中,对于课程内容我进行着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还多次请教了沈双一老师和导师刘元强老师,感谢他们在百忙之中对我的帮助!

到了八月中旬,得知自己入围了本次的决赛,我的内心感到非常激动,但赛制的变更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又使我感到压力万分。于是,我当时就联系了沈老师商量对策,在沈老师的谆谆教导后,我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并做好了相应的备赛计划,转身立马投入到了这次决赛的准备当中。沈老师在备赛期间也非常关注我们的进度和准备情况,几乎天天与我们进行交流和指导,有时一讨论就是一晚上的时间,非常辛苦!刘元强老师也提醒我,要穿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注意知识点的维度和为在逻辑关系,加强史料教学,论从史出。同时,上一届的一等奖得主萧媛媛学姐和班长易昌梦雪也为我们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犹记,在七点闹钟准时响起的那一刻,在四十度的炎炎烈日之下,在早出晚归的往返之中,在半个小时的路程之间,我始终如一地整理好自己的仪表,面带微笑着站上讲台。记得我第一次上台展示的时候,由于教姿不够大方、语言不够简练、气场较弱,令我心中感到无比难过,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到了实力的“天花板”。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痛定思痛,找到问题的中心,对症下药,加大训练强度,最终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己的教学技能瓶颈。

决赛时,蒋老师也不断鼓励我们要相信自己,沈老师和常老师也打电话提醒我们一些注意事项。当天,我十分紧张,现场突发情况不断,我又抽到了10号,是整场最后上场的,加之抽到的题目并不是完整子目而是一个片段,对我来说难度很大。但我内心告诉自己,不要害怕,放手一搏,在一个半小时的准备时间内,全新制作了一份课件并熟悉稿子,上台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很可惜,由于自身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与一等奖失之交臂,但也不辜负老师、同学们的期待和帮助,拿下了二等奖的成绩!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在这次比赛里,无论是板书设计、教姿教态的展现、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气场的掌控力等等都相比之前进步很大,整体的教学技能素养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通过一个多月自主备课,分析文本、解读教材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课件制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本次比赛也展现出自己的一些不足,临场应变应变能力有待提升,史学素养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最后,感谢学院各位领导对我们比赛的关心和支持,再次向沈双一老师、常云平老师、刘元强老师、唐春生老师、陈春梅老师、蒋亚星老师、李文祥老师、萧媛媛学姐、肖振琦学姐、易昌梦雪同学、包梦千同学、谭鑫同学等所有给予我帮助与鼓励的师生表达最深的谢意。是你们,让我在风雨中更加坚韧,让我在挑战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广西师范大学陈志刚教授对本次比赛做总结:

存在的问题:

一、备课观念和备课素养不足

1.缺乏主题意识,忽略教学内容与课文主题的关系

2.忽视专题教学,不能主要只通史教学,应在明确主题目标的基础上,梳理子目知识结构

3.缺乏课标意识,备课未依据课标,忽视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

4.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但缺乏深度,使得高中教学深度初中化

二、教学基本功薄弱

1.对话交流与提问的能力较弱

2.概括表达能力比较弱,应整合内容多的子目,概括历史发展脉络,围绕重点铺开

3.ppt之间过渡语缺乏,字比较小,应在24磅以上,黑体或是隶书

4.史料解读能力不足,出现了材料与观点不一致的现象

5.时间把握问题,超时或结尾仓促

三、教学存在形式化现象

1.探究任务太多、材料太多,简单罗列材料,未引导学生深思

2.教学立意随意化

3.吃不透教材,学习聚焦指向教学主线和重点

四、选手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五、不少选手基础知识薄弱,文化史普遍乏味(应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出现这些文学艺术或作品)

六、教学出发点错误。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而不该是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七、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一方面表现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使用不当,另一方面缺乏应急教学准备,应提高教学应变能力

图文 | 历史与社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

排版 | 段炼、李琳

一审一校 | 陈春梅

二审二校 | 古佳根

三审三校 | 沈双一

执行编辑 | 毛国栋、邓国文、梁杰

责任编辑 | 马小又、陈小雨

监制 | 王丽萍

投稿邮箱 | 3581964510@qq.com


史韵求真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