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爱好者好久没在国内看过这么灵巧的青春片了,最妙的是这一叙事的支点是京剧,传统文化和青春类型的结合,观感却非常轻盈。少年少女,一把一式皆非常透亮,情念暗涌下黏着天真。
“倒仓”特指戏曲演员在青春期发育时嗓音变低或变哑的阶段,“变声”和“变身”这两种状态是具有互文性的,而这部有着非常灵妙剧本的影片,自始至终存在这一双面性。《倒仓》的片名表面指的是男生在变声期时、身体带来了雄性激素发育的变化,当然还有对于这部戏曲电影至关重要的嗓音受损的祸变;但更深的意寓其实是想借正处于面对世界的态度处于模糊阶段的年轻人的“身之声”,去探讨自由的可能性。
青春中爱的可能性
身体的感官化
青春期作为收集了现今为止生活的二手资源,和自我生命感知开始觉醒的双重体验阶段,是自身私欲引发的各种在经验范畴尚不能够辨别的情感,开始面对父母的生存规则和生活道理时,二者互相试探、互相迷惑、一阵急过一阵的交相融合的阶段。要走过这一阶段,以前的青春片已经交出了很多例子,有怀旧叙事派的、有现实主义派的、还有奇观过度化的,这部影片之前我最喜欢的近年国产青春片应该是《盛夏未来》(2021)、还有一部剧集叫《风犬少年的天空》(2020)。这三者有一个非常共通的体感,恋·爱比爱情更大。青春群像的恋·爱感,三人行是最难掌控的,不小心就会滑落道德层面。
《倒仓》的剧作恰好是我最喜欢的三人行的人物关系。黄蜀芹式“秋云”(自然性别与文化身份倒错)的:女老生时哥,被东亚名门式“圈”苗助长的:神童小磊,没有特别出彩的才华依托着父亲荣誉的:“小白脸”天赐。片中隐约可见作为镜像的小磊和时哥的爱情线,身份状态上,小磊是有“角”的“形”、时哥是有“角”的“象”,但在敏感的青春期中,少年少女对事情的认知总是很浅白,差异化成了走向完整荣光的哈哈镜,碎在心里的镜子一不小心就会化成一炳刺向自己和对方的刃,但未知的光芒又总是比锋利的冷意来得更早一些。青春期中产生爱情的时刻就是现在,在个性的想象与异质的接近之间。你最无力,爱情最燃烧。
影片中,导演对这二人之间情愫盈溢的设计非常轻巧,通过镜头的感官化来凸显了荷尔蒙引诱下的身体。河边一段,黑处不见是二人的好友正在融合的情欲,耳朵里潺潺流水和不安分的夏夜蝉鸣在作祟,二人为了打破沉默的最是喧嚣、而拿着一根小草做的小狗互相丢来丢去。身体的五感是镜头的“声”舞蹈,而少年少女的身体就只是用小草编织的一只小狗。
角色扮装的身份化
身体的赋义
看多了异性青春必提炼爱情的程式片,看《倒仓》的时候,时刻紧张,就担心影片最后陷入爱情的窠臼,幸而最后落回了青春与选择的自由主旋律,这是其不可忽视的框架。
此次“她的一帧”的评审叶如芬女士提到电影叙事的“包装”,不要先假定一个角色的恒定状态,而是利用好的事件去赋予故事更宽广的视角和多义遥远的表现。那这部青春电影的包装既是“扮装”产生的矛盾,三人面临着双重扮装,一重是身份上的、表现三人都是京剧演员、未成生旦净丑更容易拿腔作势;一重是认知上的、书写男女角色面临传统环境的桎梏。《倒仓》里的三人都面临着“扮装”与“自我”的难以绝对偏袒,传统戏曲环境的这一包装几乎是一旨荣誉的神谕,其中的律例围绕着“身份”来执行,而身份必是由规矩搭建的。
“时哥”时佳慧是在传统幽灵的召唤中出场的,下是其周围同学、上是众京剧前辈,大多数人都对她扮“老生”的行为表示蔑视,更甚是对其坐头盔箱子的动作进行了怪罪。(同作为艺术行业的女性,我和身边的很多女性也曾有过因坐摄影器材箱被讨伐的经验。)因其表演身份需要,她一头短发、宽松的穿着也与所谓女性特质有隔膜,位于在两个性别群体里都无法完全被承认的境况,她嘲讽着“自己是男的,非教别人当女的。”
神童小磊是扮装得最表面和全面的人,出于表演需要,他将自己的欲望和可能性都压抑下来,外层的表现是拒绝辣椒等刺激嗓子的口腹、身姿行态永远直直一根;内层的行为是遵循京剧世族的传统,只学爷爷的唱腔、只做爷爷的面具,旁人多次提示他的嗓音很适合唱旦角,但他在父亲的影响下,下意识打压这一新方向。遵循父亲的传统,走着男生-老生-调高-成功-面子-快乐的路,当然其中的每一步他又都不能完全认同,所以他的道路是一层一层去脱掉被迫穿的大人衣服。
小白脸天赐的形象就略显单薄,简单概括就是对光环的恐惧,还有基于此引发的自卑和作秀。他的父亲是一票难求的剧团明星,在父亲给的压力和自己增加的压力下,他对光环产生了巨大的渴求,另辟蹊径去拍摄电影,现实当然是残酷的。在小青苗的比赛上,他自己取得的光环又暧昧地掺杂着父亲的影子,他需要去厘清光与灯。
影片将隐讳又沉重的多元性赋义在身体上,声表现为一种身份的固定技巧和功底,而身则可以转意为文化多重语义的铭刻载体。之上,个体生存的情感体验在有意的克制与压抑中更显得深刻而浓烈。
古戏曲的青春感
身体的延伸
青春当然不止一个样子,但若要能焕发人的青春感,私认为就是在少年少女位于二手成长经验的轨道里,在这小舟一般的世界里,任由内心的音波引自己驶航,这感染力甚至会引得被似水流年洗褪了色的老照片们上了色、增了容颜。
这种青春感不命定于年纪,更多的是在于一种态度。影片中,少年班上面还有中年层、老人层。按照影片的发生时间往上推断,爷爷辈应属于京剧广泛流行的五六十年代,父亲则是受新兴传媒冲击的七八十年代,主人公则属于文娱繁荣的千禧一代。虽然影片中没有特别提及这三层背景,但国粹京剧在这一横跨大半世纪的生活里,也可作理解人物的一个切入。
老人层京剧环境相对纯粹,局面百花齐放、演员对京剧的理解也更加个性化;电影中虽只有一个老人演员章爷爷出镜,但他绝对是电影内核最关键的存在。中年层京剧班几乎全军覆没,人人自受生活的苦怨和苍凉,从影片中昔日师兄弟聚餐一场、可窥到众人对于已建立起来的“正统”京剧的推崇,尤其是小磊爸爸,对于现在唯一的京剧名演员天赐爸爸生活行事的鄙视(喝酒);这一代人京剧环境已经变得相对狭窄,上一代不可超越的的荣光就成为了他们执着的信奉。而作为进行时的年轻一代的代表,背着上辈未站立的舞台、获取的是上一辈对上上一辈的经验,听着父辈的话、装着爷辈的魂,吊着自己——“未成苗,角一开始就扮上了”。
关键人物时哥和小磊,就分别对应了专业上底子(经验)和里子(感情)的对立,但二人又都受面子文化规范的影响,在嗓子与味儿、经验与心灵、男性和女性这些对立之间不停摇摆,产生错位,对镜顾影。而为什么说章爷爷是核心,正是他那一句“这才是人生难预料。”这位老人不论男女角色、也不论时态情谊,只是唱着,唱着规则的反调、唱着自己的调子。最终,正是有章爷爷的形象,三人小队才有人引着完成“声”与“身”的交融,才真正让最后那一场“杨门女将也是杨家将”的群像绽放。一阵流向一阵,雏凤清在老凤声。
尾声
通过交融戏曲的形貌装扮和青春期身体的荷尔蒙滋长带来的两层变化,《倒仓》这部影片展现了身体可作为一种扮装行为,身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互文着个体角色身体的明显形成程度。与身体的抵抗、服从、好奇与融合,是少年少女们的成长课题,而《倒仓》提供了很灵巧的范本,不多一步到现实主义,不少一步到爱情大戏,而是探索了一种情境式的生命体验,事与人相互流动,吹来了今夏最青春感之风。
由张裕笛导演的电影《倒仓》作为其长片首作,获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最受观众喜爱影片;第18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提名),最终斩获最佳编剧。《倒仓》将于0824上映,想将这部小风一般的影片推荐给夏日烦闷的朋友们。
雨的回响《倒仓》采访
问
以往拍摄传统文化的作品,多是凸显人物意志,这次选择用青春友谊来推进,在创作的时候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答
因为倒仓期就是步入青春期的开始,声音上的变化,也是他们身体上思想上变化的开端。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节点去讲青春期这件事情。倒仓是一个戏曲的专业名词,是京剧演员声音上的变化过程。影片中同时也带着青春期的成长变化,这其实是我们整个故事开始的初衷。倒仓被我们放在片名,但我们讲的不仅仅是变声,会把它和青春期的各种变化联系在一起。它讲的是声音的变化,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理情绪的变化,这些都会是青春期变化的一个特征。
问
主角团为什么会设定三人行的形式?
答
与其说是我去创造了这几个角色,不如说是这几个人找到了我。因为我是在采风和这些小朋友们相处的过程里,慢慢清晰了每一个角色的样子。最开始我们想的也比较简单,就是想写三个少年的友谊,可能是一个在经历倒仓期的男孩子,一个不需要倒仓的女孩子,另外还有一个和他们同班的男生。我们带着这样的框架去国戏附中采风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特别有意思的小孩儿。其实每一个角色都算是有一个原型。
问
在克制个人情绪、加强三人情感联结的时候,又是怎么考量和平衡的呢?
答
主角团青涩的感情就比较复杂。我们在设计这些情感的时候,尽可能希望还原我们自己真实的青春期对友情、包括对朦胧爱情的想象,它是非常的多变,非常多样和不确定的。成年人的友情可能你们吵架、复合都需要非常复杂的理论,需要很多的铺垫转折。
我们想到我们当时的友情可能就是很简单,你们成为朋友的原因,就因为一个非常随机的小事儿,但是你们友情破裂,或者大家争吵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一言不合,或者因为一个没有说清楚的内心的小情绪,你们就可能爆发一场非常激烈的争执,但这场争执之后,你们又会在某一天不约而同地和好。这些是没有那么明确的理由和精心算计的,这个也是青春期情感可爱和珍贵的地方。
具体来说,时佳慧在故事的初期,会有一种自己说不清楚的对谢天赐朦胧的好感。但是后来她发现她并不是这样的女孩,她也并不喜欢这样的男孩。反而是她在跟一个看起来不是那么典型的男孩孙小磊的相处过程里,会觉得很舒服,很自在。她也找到了,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女孩的定义,她们俩的关系反而又变得更加靠近了。
而对于孙小磊来说,他对时佳慧有朦胧的好感,但同时这种好感会让他想到我开始喜欢一个人了,喜欢一个人是大人才会做的事情,那如果我有这种情感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要变成大人,我要进入青春期了,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要开始倒仓了?他一下就紧张起来了,他会把这种喜欢和他最惧怕的倒仓联系在一起,他就会本能的去抵抗这种喜欢。
他也会本能的抗拒他对时佳慧的好感,所以才会有他们两个人中期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拧巴和复杂。因为他没有办法面对自己对时佳慧的好感,他也会想要本能的远离她,甚至是去伤害她。但当他真正倒仓了,迈过这道坎之后,他再去回看他和时佳慧的关系,发现带给了他很多的成长和变化。这里面的每段关系我都觉得是非常独特珍贵的,不管它是友情还是什么,可能就是因为不够明确,有一种朦胧和探索,才让它更像我们青春期时候。
问
影片的主要角色小磊和时哥的设定会让人联想起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据我所知剧本创作是先选择了京剧题材,请问后续创作是怎么开始设置错位的两人关系,继而建构了性别认同/身份特质和传统文化/未来选择的这层隐喻的?
答
最开始我们写时佳慧的时候,也没有特别明确想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女孩,但是我在国戏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孩是学刀马旦的,她从刀马旦转青衣。
她就是一个外表看起来非常男孩子气的女孩,她虽然不是学老生的,但是她练刀马旦也是有很多的武戏,非常擅长各种舞蹈,整个人的气质也是很像男孩子,当时她也是班长,和他们班男孩儿打成一片。但是其实我在跟她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她其实会越来越在意自己女孩子的这一面。
她会随着成长慢慢开始去尝试去定义到底什么样才是一个女孩。她是不是不是自己想象的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女孩儿,我在跟她聊天的时候发现她是有这种困惑的。后来我也一直关注她的朋友圈,我发现她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有时候会把自己打扮的更像女孩子,有时候又会变回她那个男孩子的样子。我们是以她为依据去写时佳慧这个角色,是一个学老生的女孩子,舞台上的性别和生活中的性别是不一样的,那她到底会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女孩有没有一个必须要成为的样子?都是我们想在时佳慧这个角色上探讨的问题。
我们有考虑过怎么做青春期的性懵懂和性别困惑。性别困惑,我们是放在了时佳慧对女孩的定义上,那性启蒙其实是跟孙小磊的成长密不可分的。
因为倒仓其实就是第二性征的发育,同时带来的也是思想上的变化。对孙小磊来说他一方面既渴望成长,但是另一方面,变成大人就意味着不可避免的身体变化,意味着失去他那个清亮的童声,意味着未来不在他的掌握之内,所以他会对成长有天然的抵触和恐惧。但是他又有一个对照,就是已经倒仓了成为一个大男孩的谢天赐。天赐一直跟他说,倒仓了,你顶多就是唱不了戏,不倒仓你就成不了一个男人,哪个更可怕?这个也是对正在面对成长和性启蒙的小磊自己内心的疑问,到底是成为一个大人更重要,还是保护他的嗓音更重要。
问
历经创投到制作的这几年剧本创作中,对于人物和人物关系的主题内容有没有做什么很大的取舍,决定调整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答
我们在最初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是和大家想象中的一样,我们认为成角儿对他们来讲是最重要的事。所以这个故事最开始我听到的时候,我当时想的是一个小童星的孩子因为倒仓失败了最终只能跑龙套,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是一个非常伤感的故事。
这个是我脑海里对这个故事的第一印象,但是在我慢慢了解更多学京剧的小孩儿,在创作的过程里,这个想法有很大的改变。我们也意识到成角儿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首先很多小孩儿并没有把这个当做自己人生的唯一出路。其次,这个本身也不应该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因为成长就是会变成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所以最终成长成什么样的自己,都是值得庆祝的。甚至我觉得都没有必要说我们一定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只是成为了人生阶段里下一个自己,成为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觉得这个都是可以被接受,可以被庆祝的。所以这个故事在最后,它不是一个关于倒仓失败的失败者的故事,反而是成为了一个一直都害怕倒仓、害怕失败,最后他确实倒仓了,也没有在那场比赛上取得名次,但是他接受了自己青春期不同的可能性,接受了自己进入了人生新的阶段,所以这反而是一个成功的故事,是他找到了步入青春期的方式的故事。
其实我们在筹备《倒仓》在创作《倒仓》的过程里,会有很多人问说你觉得“倒仓”期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青春期的概念,和更广义上更多普通人的青春的最大的共性是什么?或者你会觉得这个关于青春的电影想传达给所有经历青春期的人的态度是什么?我当时会想,对于学京剧的小孩来说,倒仓就是他们青春最大的那道坎儿,他们会觉得,如果这道坎儿过不去,接下来我的人生可能就毁了,我的人生可能就完蛋了,这是我人生唯一的机会。
那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这个坎儿可能不是倒仓,但它一定也是你青春期必然会经历的一件事情,它可能是高考,可能是艺考,它可能是你去了某一个城市,可能是你做了某一个重要的决定,但我们一定都会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在某一个时刻觉得我人生的全部的希望都压在面前这一件事情上,如果这一件事情做错了,我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的人生就从此没有希望了。
但我们希望通过《倒仓》给大家传达的就是,不是这样的,你的人生其实还有更多的面向和可能性,你觉得你站在大雾里,你看到的是千军万马要过独木桥,你害怕的是从独木桥上掉下去,就是深渊,但其实你面对的不是独木桥,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立交桥系统,它有很多不同的目的地,有很多不同的出口。每一个出口都是好的,每一个出口都没有错,你甚至走错了,也可以绕下立交桥转回来再来,而不是说你的人生一次从独木桥上掉下去,就再也没有重新回来的可能性了。我想这个可能是我们这些算是从青春期的迷雾里刚刚走出来的人,会想要鼓励那些还在青春期的人的话吧,就是不要害怕你走的每一条路,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
电影《倒仓》编剧、导演张裕笛的推荐语:
”去看看倒仓吧,如果你正在经历青春期,我希望你会觉得长大没有那么可怕,如果你已经度过了青春期,我希望你会觉得年轻真好。“
-finir-
文/白日梦鱼
采访/白日梦鱼
排版/月球不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