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sper|当一名乙女游戏玩家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在跟谁谈恋爱

文摘   2024-09-21 12:16   中国澳门  

Bonjour

01

intro.(引入)

“女性位置”的扮演游戏


“乙女“一词来自日文,中文意思是”少女“,指玩家进入游戏后会扮演虚构世界中的关键女性角色——一般是少女年龄,然后逐步展开剧情,遇上不同男性角色并将其纳入可攻略对象范围,通过丰富的方法来模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恋爱活动。日本的乙女游戏多为买断制单机,花费足够的时间便能玩到游戏结尾。而在国内,游戏的主线剧情是保持未完待续的,游戏厂商的赚钱方式从玩家花一定金额买下整个游戏变为不断推出新卡池(抽到限定卡可以体验支线个人约会剧情)、男女主角新装扮、能够实时沟通的道具等等,刺激玩家进行自由度更大的氪金消费(充值行为)。同时也增加了卡牌战斗、卡牌养成、日常肝活、每日任务等游戏元素。玩家每日通过完成任务和活动积攒抽卡资源,持续等待游戏剧情的更新。


通过初步介绍乙女游戏我们可以了解到:一、在乙女游戏中,玩家属性和女性属性是紧密绑定的。二、女性在游玩过程中是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的。


02

verse.(发展)

玩家的团结和分化



分化

光说代不代入游戏女主这件事,就可以把玩家群体细分为几大流派。



每个游戏社区的规矩也有所不同,比如四大国乙之一的《光与夜之恋》,它的社区就禁止有关“女主党”的发言,甚至会衍生出在我看来如同“文字狱”一样的发帖规则——比如你应该称自己扮演的女主角为“主控”或者“皮套”,代表她只是你在游戏的“套子”,是你在操控她。有些比较极端的代入党是无法接受像我上文一样称呼其为“女主”的。也有因玩家无法代入而延伸出的新“小三文学”“咯噔文学”——游戏里很多卡面会画男女主双人互动场景,正因为此,一些玩家破防说:“感觉卡面里女主的眼睛在看我,我好像是她们之间的第三者。”;还有些女主党玩家会认为别的玩家配不上代入女主等等。



在这些党派纷争的背后,反映着在跨媒体叙事越来越占主流的今天,“叙事重心已经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转移到对想象世界的构造”。媒体公司也乐于利用这一点,为了更大收益,把一个产品变成一系列的产品,比如《光与夜之恋》举行过数次线下快闪活动、主题店餐饮活动等等。同理,玩家也会乐于接受甚至催促游戏策划进一步加深自己玩游戏的代入感。总结来说就是大部分的人渴望去做突破次元壁的双向奔赴。对每个代入党们而言,这是一场心知肚明和心甘情愿的“沉沦”。


当然也会有不接受相同行为模式的玩家——其实每个人玩游戏有自己的理解再正常不过。但玩家在具有女性身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女性视角带入游戏生态,所以小三文学和咯噔文学的反复出现,反映出在每一场有关女性的纷争中,即使现在思想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有很多人愈加深知女性痛楚便愈加不择手段地想占上风,即使是女性自己——“人人都有厌女症”就这么赤裸裸地展露着。




团结


乙游社区最常见的文字元素之一就是“维权”。前不久,因为玩家对活动卡面不满意,官方评论区被100万+的统一的质问和谩骂刷屏。这件事中我所关注到的是,处于一个统一体的人们天然具有团结属性。而这一属性对于玩家和女性来说,有利有弊。























拿我来说,一开始接触乙女游戏只是图个新鲜,也没玩出什么味道,然后我就退游退了很久。至于逐渐玩得勤,我认为和我开始关注游戏社区有强烈关系。人和人的交流出现的时候,就会把你越绑越深,你去和其他玩家一起分析剧情,一起讨论活动,一起商量买谷,一起欣赏同人二创,逐渐就构建出了独属的“游戏生态”,也创造了玩家内部的团结。


转换成女性视角,在没有发生斗争的日子里,女性的团结处于主要矛盾位置,你能通过社区得到平等沟通和互帮互助,大家彼此喊着“宝宝”“亲亲”,这种女性之间团结的美好让人享受其中,现在也能看到很多言论专门夸赞女性主导下的社区氛围,比如“女孩子果然是天使”“女生和女生就是最好的”等等。


但是,人在群体之中为了变得合群,就容易放弃思考判断。玩家的团结倘若任由不良情绪的煽动,附加的破坏力就会让彼时的社区环境不堪入目、旁观的人退避三舍。玩家的情绪资源被大量消耗的结果却往往并不让人满意,可以说几乎所有“维权”都是收获远远比不上投入的低效能行为。


另外,当我们不停在反对女生 “温柔”“善解人意”“柔弱”的刻板印象方面做出努力,想要批判社会建构的女性特质时,我们好像又在不自主地用这些词语的另一种表达来赞美女性。这仿佛映证着现在社会建构女性特质的根深蒂固,而这些模板化的赞美词语又继续加固着现实。这同时让我担心捧杀式厌女的隐蔽和潜在性——我们总觉得女性就应该有更高的道德品质,这无形中的规训造成着社会对女性的容忍度比男性更低。最近我关注的一个男性up主因为种种原因塌房了,在评论区意料之中地出现 :“男的嘛,见怪不怪了。”,虽然意图在表达讽刺,但我不由得想,如果换做女性呢?大家是不是 “见不怪为大怪”,是“没想到女的也做得出这种事”?



03

pre-chorus(高潮铺垫)

传统性缘关系的危机


哈圈大战乙游可谓是轰轰烈烈出了一次圈,从一开始只是有关乙游社区规则的争吵,到几个男rapper的下场,使得整个事情变得更加有趣起来,我的第一反应是难得可以看到男性视角下对乙游的看法。其中一位rapper写的歌词截取如下:























总结整首歌曲,说是规劝未成年,写的词却是fuck、fuck、fuck。明明可以写更好的词讽刺社区乱象,非得拿游戏角色开刀,扯上性的问题然后把男主说成是“鸭子”。这种充满了蔑视的称呼,让人感觉他潜意识里就是把两性关系里自愿从属于女性的男性踢出他们“大男子”的队伍。毕竟“女人”这个东西,是只能在他的审视下,服务他,在他的身上自己动的。























与此同时,现在互联网上还有男性在传播“她们乙游里都有doi场景了”这种不实言论。



说来好笑,在steam上男性向的黄游一直是被公认的存在,从来没有人大惊小怪过“天呐他们玩的游戏里都有doi了!”,反而在各个场合提起来时,双方通常是一个眼神,心照不宣,神秘一笑,了然于胸。到了国内乙女游戏里,换来的是大街小巷奔走相告,像鼠疫一样,语气里透露着震撼与避之不及。


更荒谬的是,这还是假消息。


凭什么国内标16+的游戏里,女性角色露胸露腿露屁股,被人津津乐道。而同样这些人,在国内18+游戏里,通过一个截屏下来的裸着上半身的男性图片,自作主张地脑补出情节并广泛传播讨论,甚至上升到这个游戏带坏小孩?可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将女性客体化,将女性身体当成“战利品”,而对自己这一群体被客体化的未来感到惴惴不安。



这些人看似是借此在国内游戏分级制度里寻求公平,却暴露了他们习惯用零和博弈思维看待事情,所以会觉得她人所“得”是我之所“失”。于是这些男性就有了自己“失权”的危机感,却不去提及了他们原本就一直占有着更多的资源这一事实。拿着新黄色新闻大做文章,表现的义愤填膺,无人在意的真相背后,更是令我毛骨悚然的事实——很多人根本不在意事件的真假,而是迫不及待地抓住自己宁愿相信的东西、有利的东西,去宣泄情绪,去互相撕咬。


哈乙大战的收尾,以几个主要rapper删除歌曲、言论告终。他们现身批判时,充满了对女性玩家和乙游的不屑感,却怎么也没想到资本会亲自下场删除音源、替玩家发声。毕竟在资本家眼中,能带来利益的才是值得讨好的。在他们还沉浸在靠性别坐上社会高位者的幻想里时,大女子们,一直在不断努力,努力挣出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宽阔的路。



在这场闹剧之后,我很乐意更多人意识到,女性不仅有权利讨论“性”,女性也有权利讨论“游戏”。其实这些无关乎权利天平谁高谁低,谁又压谁一头,只是简单讲两个字——尊重。


04

Chorus(高潮)

摇摆中的女性们


当乙女游戏的游戏价值不断和女性成长、女性独立挂钩时,依旧是出于对女性刻板印象“离不开爱情,渴望着被爱”的反对,我们难免会陷入一个问题的思考——为什么自我价值要通过恋爱来实现?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对于乙游玩家来说,“恋爱”本来就是首要因素。不是自我价值非得通过恋爱来实现,而是一段健康的恋爱就是应该让人感受到自我价值。其实恋爱和独立在理想层面并不矛盾,只是联系现实,很多女性独立的路途总是伴随着和男性的“解绑“——可能因为结构性问题根深蒂固,社会语境下,当一个女人对男人产生感情,她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成这段关系中的“下位者”。


于是在受到压迫产生的“厌男认同”环境里,玩游戏的和不玩游戏的女性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者说弱化乙游原本就是女和男的恋爱这一事实,转而去鼓吹乙女游戏所带来的女性进步。甚至当一些人知道文案是女性写的时候,会特别高兴的说“原来我是在和女生谈恋爱,好开心!” 























实际上,“很多女性会说自己厌男,但几乎所有宣称厌男的女性,不过是厌自大、厌暴力、厌脏、厌好色、厌爱无能而已。但真正的‘厌男’,是他体态美好、干净整洁、文明守礼、勤奋认真、自律上进。但你就是十分厌恶他,只因为他是男人。而男人的厌女就是这样。”


 这些强调独立的女性玩家们,她们对男性仍有本能爱欲,但又要在男性主导的充满变动和虚假的现实里被迫保持清醒。父权长久的压迫和女性主义立场的建立使得新旧认知碰撞,从而给女性带来“创伤”,于是她们选择逃进“完美男性”的虚拟世界里疗愈自己,然后再进一步尝试把“男”这个符号完全抛弃。但对于符号的一昧逃避和打压,从我的角度看,只会使得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变得不和谐,然后陷入迷茫且压抑的感情体验中——我曾幻想过如果乙游角色不再以男性外形出现,我是否还会对其所谓“灵魂”有爱欲之情。在得到否的答案后也会为此感到羞愧。


这不是我认可的女性主义道路。女性主义的观点是为了女性的更加自洽,是为了在我们感受到“不合理”的时候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而不是反过来压迫我们自己。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止步于“男”和“女”——打倒一个反派化的符号并赢得另一个符号的胜利,真的是胜利吗?跳出二元性别秩序,从个体出发,重视自己的感受,发出自己的表达,意识到自我的主体性——“承认以女性之身爱男性之身,不是对女权的背叛,而是开启真正的女性叙事的起点”。


05

outro(尾声)


语言的不准确性让我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多有犹豫、彷徨和紧张,但我还是想多勇敢地表达一点 。


“对于女孩子,青春期与年龄无关,而是始于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为男性的性欲望对象之时”。我曾在他人的评价中不解、羞愧,曾无意识地付出巨大代价去满足父权社会对女性特质的期待。当人习惯被客体化时,对健康的爱的意识也会越来越模糊,现在回望那时自己晦涩的幽暗的一些思绪时,我会感到无可言说的无奈与心疼。我并不想赋予乙游多么硕大无朋的意义,但我的确感谢它和游戏社区的存在,是整个环境的共同作用,慢慢让我领悟了健康的平等的爱到底是什么模样。或者说,乙游让我体验到了在性缘关系中实施权力的滋味,哈哈。


很多观点都只是我个人的思考,我也会怀疑自己总把女性视角带入游戏社区是否正确,但我的确又很珍惜每次我敏锐地察觉到的那一点东西。提出问题并作出分析让我在此时对于第三次妇女运动中女性内部的差异和矛盾有了更多认知。故而分享一二。立于人人都有厌女症的现在,我渴望着“人人都是女性主义”的未来。


-finir-

文/从七倒数

编辑/白日梦鱼

排版/月球不停雨


雨的回响
朋友你看,寂寥的深蓝夜空中,群星闪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