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说法丨虚构见习关系、虚报见习人数 这种骗取补贴方式真的很“刑”

文摘   2024-12-20 15:56   重庆  

全文共123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见习补贴政策作为一项促进青年就业的民生政策,旨在激励企业提供更多见习机会,帮助青年群体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技能。但部分不良企业、当事人竟然动起“歪脑筋”,通过虚报人数、伪造材料等方式,骗取国家见习补贴政策资金。


近日,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利用就业见习基地及就业见习补贴等制度规定,骗取国家就业见习补贴的诈骗案件。




基本案情


2019年,被告人曾某某、杨某共同出资成立了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二人先后担任法定代表人。同年9月,经肖某提议,曾某某、肖某、杨某共同利用该公司系重庆市渝北区就业见习基地的便利条件,通过虚报见习学生人数、伪造工资发放银行记录的方式,骗取国家就业见习补贴。


其中,曾某某负责收集在校学生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伪造工资发放记录;肖某负责收集信息,制作、报送见习补贴申请材料;杨某明知曾某某、肖某骗取国家补贴而提供资金,帮助曾某某伪造见习学生工资发放记录。三被告人共计骗取国家就业见习补贴29.49万元。

此外,曾某某还利用其实际控制的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系某区就业见习基地的便利条件,收集、使用4名在校大学生信息,虚构就业见习关系、工资发放记录,骗取该区财政局国家就业见习补贴4.08万元。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曾某某、肖某、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综合考虑各被告人量刑情节,遂判处曾某某等人一年六个月至三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责令三被告人退赔被害单位的经济损失。





法官说法

刑庭法官/李长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见习补贴政策在促进青年就业、提升青年技能、激励企业参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骗取国家见习补贴,不仅导致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直接影响了国家见习补贴政策的落实,也严重损害青年群体的就业权益。本案中,被告人通过虚报人数、伪造材料等方式骗取就业见习补贴,数额巨大,构成诈骗罪。该案的依法审理,惩处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挽回了国家见习政策专项补贴,维护了正常的就业促进秩序。



文字:王   稳

编辑:肖金花

责编:赵   莉

初审:陆   涛      罗   康  

终审:陈炜佳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代表委员+司法建议”促推离婚协议规范化

点击查看原文







2025·迅雷行动│“法官+代表”,共促“烦薪事”最优解

点击查看原文







法院动态丨渝北法院召开“双优”培育工作推进会

点击查看原文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
集法院新闻、司法公开以及诉讼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着力打造司法便民新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