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青语丨水壶与步枪——彰显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本色

文摘   2024-11-11 16:39   陕西  


红色文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见证了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期讲述的文物是来自湖北农讲所的一个水壶与一支步枪,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


            文物简介

铁质水壶,通体长22厘米、宽13厘米,左右两旁共有四系,壶嘴上有木塞和圆形提钮,壶颈系有棉线索。据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介绍,这是当年武昌农讲所发给学员的物品,使用过这只水壶的先行者名为陈振文。

陈振文在农讲所训练时使用过的汉阳造“七九”式步枪,目前有一支收藏于武汉革命博物馆。木铁结构步枪,长123.8厘米,宽11.5厘米,高4.7厘米,重3.6千克。枪膛上端刻有一边框,框内有“汉卍式”字样,边框下端有“30”字样,枪膛左侧刻有枪号“乙4W4557”。



            背景故事

陈振文,1901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王家店陈策楼,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陈潭秋的故乡。幼年时的陈振文在陈潭秋的五哥、同盟会会员陈树三创办的聚星小学读书,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1921年陈潭秋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后,以中共武汉区委领导人的身份回到家乡陈策楼筹建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陈振文从那时开始追随陈潭秋干革命。1924年在陈潭秋的介绍下,陈振文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经陈潭秋推荐,陈振文进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当年实际主持农讲所工作的毛泽东怀着对中国农民运动的极大热忱,同瞿秋白、彭湃、李立三、恽代英等共产党人以及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等共同努力,指导来自全国17个省区的学生学习革命理论和农民运动方面的知识,进行军事训练,参加社会斗争。武昌农讲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反复对学生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把军事训练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农讲所学生实行军事编制,每人发一支汉阳造“七九”式步枪,规定每日训练两小时,每周到野外进行一次军事演习。陈列在武汉革命博物馆的这只水壶,就是农讲所发给学员的,每人一个,在军事训练和参加实际斗争时使用。



通过学习,陈振文的革命思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写信鼓励其兄“把从前旧的生活与习惯完全抛掉,来努力做农运工作等谋一般人之幸福”。

从农讲所毕业后,陈振文被分配到江夏县任县长。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家乡,任当地的党小组长。不久,加入到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高万娥说,“那么多仁人志士拿起过这支枪,不同的政治势力或政权指挥过这支枪,一支步枪的传奇里,更能读懂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笔者结语

红色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它照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之路,也指引着无数青年人的前行方向。通过本期“红色青语”的学习,希望每一位青年人都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青年人的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往期推荐:

我为同学做实事 | “乘风而上 研途启航”文化遗产学院2022级、2023级保研经验分享会顺利举行

学生活动 | 我院开展2023-2024学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大会

心晴专栏 | 课题分离


文字/ 王城玉

图片来源/ 湖北日报

编辑/ 刘方怡

责编/ 雷茂林

NWU文化遗产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团委主持的学生活动信息发布官方平台,第一时间汇总、展示院内各项活动动态,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展现文遗人的精神风貌,努力使文化遗产活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