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晴专栏 | 课题分离

文摘   2024-11-07 09:10   陕西  

哈喽,今天你的心情如何?

同学有事找我帮忙,我并不想做,但是拒绝会不会不太好;朋友的生活出现了问题,本着好意帮助他,结果却没有拉进关系;父母对我提出了一些要求,本着对孩子好的想法,我却不太领情,但又心怀愧疚……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有着各种各样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劳碌奔波,但在这种无尽的追求里,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陷入情绪内耗的状态,渐渐失去主动权。如此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没能做到“课题分离”。



什么是“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分为“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对于后者,我们可以参与讨论,表达看法,但无力左右结果,因此我们只需要专注自己应该负责的部分。

阿德勒曾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加上“课题分离”的概念,就是说,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存在着“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的粘稠关系,不利于个人面对自己的课题。



如何实现“课题分离”?




1




明确某件事是谁的课题。一件事情由谁负责,决定带来的后果最终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我们无法决定与改变的,都属于他人的课题。




2




不干涉别人的课题。对于他人的课题,不投入过多的情绪,如若不然,当结果不如意,只会徒曾烦恼,无力改变。不干涉才能主动避免内耗。




3




专注自己的课题。完成前两步后,需要把精力都放在自己的课题上,努力坚持自己的步伐与节奏。当别人试图干涉自己的课题时,明确表达立场,坚定选择。


“课题分离”不等于完全的孤立,隔绝联系。在人际交往当中,我们不是一座座孤岛,仍然要与他人建立联系,产生互动。只是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尊重各自课题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希望我们都能实现“课题分离”,减少焦虑和内耗,迎接每一个晴朗的早晨。


往期回顾

逐远习行,见微知著—总书记足迹下的文化遗产(二)

党建工作 | 我院党委顺利举办2024年下半年发展对象短期教育培训班开班仪式

党建活动 | 中亚考古队党支部开展“传承照金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


End

文字/ 李元钰

编辑/ 王舒

图片/ 来源于网络

责编/ 董泽文

NWU文化遗产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团委主持的学生活动信息发布官方平台,第一时间汇总、展示院内各项活动动态,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展现文遗人的精神风貌,努力使文化遗产活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