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骆荐书 | 《满世界寻找敦煌》

文摘   2024-09-29 15:22   陕西  


引言



“呼——呼”,狂风裹挟着黄沙,一如既往地降落于沙州的土地上,平添几分寂寥;极目远眺,祁连山脉的积雪和阳关、玉门的残墟佝偻着身躯……

岁月曾给予这里辉煌与荣光,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敦煌在千年之间书写了璀璨而夺目的历史;然而此时此刻昔日庞大商队、各族僧俗民众于沙州共襄盛举的宏大场面已然不再,取而代之的则是满目疮痍的景象。数兴衰循环、看时光流转,1900年,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无意中开启了敦煌宝库的大门;紧接着,各国“探险家”纷至沓来,窃取了数以万计的文书、经卷、壁画、造像,千年宝库遭遇空前劫难,民族文物大部分漂流海外。

本期让文小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满世界寻找敦煌》这本书,感受一位敦煌学家踏遍千山万水,在四十年间不懈追寻敦煌文献吉光片羽的动人故事!




作者介绍



荣新江,1960年生于天津,敦煌学家、历史学家,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敦煌吐鲁番学、隋唐史、西域史和民族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归义军史研究》《于阗史丛考》《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敦煌学十八讲》《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等书目。


内容介绍

本书源自于作者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系列讲座和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两次专题课程,正如作者本人在序中所言,“我的学术与旅行是捆绑在一起的,旅行也是学术,增长了许多见识”,因此该书不仅限于学术问题的探讨,更是一部极具风土人情的推介录,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本书“凝聚着那些曾经澎湃的心情”。

全书共分为十二章节、两节附录及年表插图,基本按照时地顺序记录了作者1985-1996年间在欧美、日本及中国等地寻找敦煌文书的历程,同时夹杂着作者的学术观点与所思所悟;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敦煌,而是包含着高昌、于阗、龟兹、焉耆乃至整个西域与中亚,实为一部波澜壮阔的行访史诗。全书文字通俗易懂,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极佳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相关专业的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摘录




陈寅恪的原话,前面有“或曰”,以前都把这个省略了,直接读作“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或曰”是什么意思?按照古汉语的意思,就是“有人说”。陈寅恪的意思是,有人说敦煌是伤心史,其实不伤心,试看我们的北平图书馆中还有这么多好东西,所以不必伤心。

——引自《从文津街到白石桥》



俄国目前还保存有德国探险队在克孜尔、库木吐喇等地盗取的壁画。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柏林后,把几百块壁画运到了列宁格勒,现藏于艾米塔什博物馆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一个仓库里。赵莉老师做过一个《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研究》的大图录,收录了其中一些壁画的图版。

——引自《艾米塔什博物馆的西域美术》


书评

敦煌”在哪里,脚步就追到哪里。

 ——上海中华书局 徐俊


 印象最深的一点,荣老在国外获多友人襄助,转头回国即把十分珍贵的卷子大方寄送方家,如比宽容,近乎送文章了。所谓学术天下公器,其此义也;天赋、勤奋、幸运,三大技能点结合,才能成就以一人之力通盘掌握全部敦煌文献的壮举。

 ——豆瓣网友




笔者结语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二字如“长安”一般,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都承载着不可言说的厚重,漾起一个民族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波澜。从璀璨如星的天才将军霍去病到率六郡山河归唐的民族志士张义潮,从前秦僧人乐傅始凿莫高窟到盛唐千佛洞的煌煌盛况,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老一辈敦煌人坚守大漠再到今日敦煌之勃勃生机、葳蕤蓬勃,沙州这片热土已然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与民族精神的承载,也见证着一代代考古人探索与跋涉的历程,而《满世界寻找敦煌》便是这一征程的诉说者。


往期推荐

学生活动 | 我院团委召开九月例会暨团委迎新见面会

学生活动 | 我院团委组织暑期三下乡“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分享会

新生教育 | 我院组织2024级新生参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文字/ 任乐晨

图片/ 来源于网络

编辑/ 李雪洁

责编/ 雷茂林

NWU文化遗产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团委主持的学生活动信息发布官方平台,第一时间汇总、展示院内各项活动动态,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展现文遗人的精神风貌,努力使文化遗产活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