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那种多么严格的妈妈,偶尔吃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刚刚才给她买了根糖葫芦,吃了还没两口,就嚷着不要了。
这会儿又想要棉花糖,我就没给买。这下可了不得了,哭着喊着就不走。本来平时一闹情绪,我就不知道怎么办。
但凡跟朋友们聊起孩子,情绪问题一定会被提及。
毕竟,100个娃有100种发脾气的理由,指不定哪件事没合了他的心意,就得摔东摔西、哭天喊地、撒泼打滚...
而每次孩子发脾气,对于我们这些老母亲来说,都是一重艰难的考验。
就像闺蜜,尽管表面维持着理智,但内心早已慌得一匹。躲开这种尴尬的户外围观,再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天知道有多难!
在这里,我不禁要灵魂拷问一下大家:如果是你,遇到类似的场景,你会怎么办?
是把学过的育儿知识火速在大脑里过一遍,然后管理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脾气?
还是说,什么理智、接纳...全都抛诸脑后,当下唯一的诉求,就是想赶紧让他停下?
![]()
![]()
虽然我也一肚子养育理念,苦头婆心的劝大家,孩子发脾气是好事,这说明他们敢表达自己的情感;身为孩子的老父亲、老母亲,我们应该接纳、应该共情,要教他们认识情绪,要学会情绪管理...然鹅,很多时候,我也做不到心平气和。
谁还不是个有血有肉的中年老妈子?也会被孩子气得没辙。![]()
开始我也时常懊悔,然而,下次涛声依旧,所以我迫切的需要解决方法。原来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种镜像神经元,它能够直接在观察者的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行为、情绪等。比如,别人打哈欠时,我们也会跟着打哈欠,这其实就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那情绪也是一样的,当孩子表现出极度的难过、烦躁、焦虑的时候,这种情绪也会在我们的大脑中映射,让我们出现类似的表现。一旦我们焦虑了,就很难再保持理智,心平气和的跟孩子交流。所以,面对暴躁的孩子,始终保持平静,这操作本身就挺反天性的。之前就有朋友跟我告状说过,孩子非要吃冰淇淋,但她没给买。好了别再哭了,如果你难过,妈妈可以抱抱你、陪着你...在朋友看来,接纳负面情绪、指出原因、给出替代方案...一个要点也没丢,一句话也不落,可就是没用。黔驴技穷的老妈子,一秒被打回原形,只想一顿脾气直接甩过去,“别哭了,就是不能吃”,把孩子给震慑住。是,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都期待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可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对抗天性面前,你能扛多久,能扛多少次,只是时间问题。
这就是问题的根结所在了:道理我都懂,可真“事到临头”,臣妾就做不到啊~想让他们尽快平静下来,就没有什么不用耗费太多成本、轻轻松松就能做到、做了就能好使的方法嘛?倒也不是我藏着掖着啊,也是最近才学到,又在两个孩子身上试验了无数次之后,发现真的有奇效。与我们的“共情大法”不同,今天的这套方法,属于小而精的小妙招。当孩子脾气爆发,而你又实在无法管控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心理学上有一个原理,是说我们的情绪跟身体的重心高低是成正比的。大家发现没有,人一发脾气的时候特别喜欢站起来。一站起来,就好像更有底气了似的。所以啊,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咱们可以试试降低重心,先就近、顺势,找个地儿坐下。旁边的椅子、客厅的地毯、在户外咱也可以先席地而坐不是?你会发现,当孩子坐下来的时候,你就已经把他们从那个情绪的最高点拉下来了。我们坐下后呢,情绪爆发的几率也会变低。
之前有一次在家,我正忙着改稿呢,就听客厅里姐弟俩人吵起来了。
原来,姐姐花了好长时间画的画,让DD这个小家伙儿捣乱给撕了。CC气得没忍住推了DD一把撞到了沙发角,哭得稀里哗啦。我见状,就怕“战火”愈演愈烈,赶紧先让奶奶把DD抱走了。结果CC一看,更不高兴了,本来就是DD的错,现在搞得好像她以大欺小了一样。再加上先前被撕毁画的难过、委屈,情绪一下子决堤了,站在客厅崩溃大哭...我赶紧上前握了握CC的手,跟她轻声说了句,“来,先跟妈妈坐下好不好~”拉着她顺势坐到地毯上。别小看这一句简单的话、这个简单的动作,它不仅仅是“技术”上讲的重心降低,实际上更是一种对孩子感受的认可。试想一下,你发脾气的时候,如果有人肯陪着你,窝在沙发上也好、坐在地毯上也好,是不是就像是有了一个依靠?我们有时候觉得共情难,因为脑子里还要去想什么套路,其实,“陪着TA坐下来”就是最便利的一种接纳。当她身体上的重心降低、心理上也感受到了被接纳,情绪自然而然会平缓一些。比如CC,她坐下来之后跟我说:我讨厌弟弟,他把我的画撕了!我也讨厌你,你不公平!那很有可能越来越控制不住,指不定一来二去脱口而出什么难听的话。所以,如果你也担心自己处理不好这样的情况,担心自己话一出口就是批评、指责,那倒不如开启“傻瓜模式”——孩子说什么,你就重复什么。--“哦,他撕了你的画,你不开心,所以讨厌他对吧~”心理研究发现啊,当你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话重复一遍的时候,孩子就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到了这一步啊,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就都可以平复情绪了。现在俩娃一发火,我既不急着安慰、也不急着反驳,更不急着让TA停下,就放空自己,当个傻瓜复读机。最后,当孩子情绪渐稳之后,别忘了抚摸抚摸他们的后背、摸摸小脸、给个拥抱。很多妈妈都觉得,本来闹情绪就是孩子的不对,我抱了她是不是就相当于妥协了、“输”了?其实不是,孩子越是哭闹的时候,也越是她没有安全感、感觉被孤立、感觉很无助,需要被关注和安慰的时候。所以,一个大底线,不要跟气头上的孩子较劲,我们30好几的父母,是来解决问题的。一个简单的拥抱、温柔的抚摸,就可以把父母的关注、安慰、理解等等,都传递给孩子。谈恋爱的时候,老妈子们都知道,一千句我爱你,也抵不过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来得真实。亲子关系其实也是一样的,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从肢体动作中所汲取的力量,远比语言要大的多。不过话说回来,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方法,只是在孩子发脾气时,让他们快速平静下来的一个小技巧。孩子任性、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暂且还不能很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担任一个“共情者”的角色,看见、接纳孩子的情绪,也要成为那个“引领者”的角色,教会他们认识和表达情绪。我也在努力的扮演好这两个角色,希望与大家共勉!
还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烦恼吗?
别担心,这里有一份珍贵的成长课程等你来领!
30节父母成长进阶课,让你轻松应对孩子教育挑战!💪
扫码添加老师微信,回复【孩子】
免费领取这门珍贵的课程!
机会难得,千万不要错过!
↓↓![]()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