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亲子关系,赢在真诚、共情与聆听。孩子需要与父母对话,而不是训话;需要回应,而不要过度反应。起源于美国一家叫霍桑的工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厂对员工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工人们大胆地讲出了工作中的不满、以及需求。没想到,访谈过后的工人们在工作中效率却提高了不少。询问原因才明白:大家被召见访谈后,他们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关注,所以变得积极了。心理专家梅奥由“霍桑效应”得出结论: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关注时,会下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方式。这就是一种“看见的力量”,通过沟通去关注他人,从而改变对方的行为。在教育中,我们也该做到经常去和孩子交谈,去关注他,让他会变得积极向上。
孩子的“兴趣”要谈在《小小少年》中,一个11岁的男孩殷然有一个特殊的兴趣:养虫子。为此,大家都把他当“怪人”,同学们都很排斥他,连老师都不重视他。妈妈不仅经常陪着他去山里看虫、找虫,甚至联系了懂昆虫知识的老师让儿子学习、交流。孩子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时,眼神是非常迷人的,你把他好玩的事情都给搞没有了,那人生不是非常没趣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孩子喜欢看书、打球,也有的孩子喜欢昆虫、爱写小说……孩子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就是他最好的自驱力来源,因为他有了兴趣,才会去拼搏。所以,当有一天孩子和你说他喜欢一样东西时,千万不要“功利”地去否决,而是做这三件事:看看孩子是三分钟热度还是内心热爱,从中激发孩子的天性。不要因为“对学习无用”去阻止,给孩子一点热爱,让他充满生命力。父母从各方面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赛道,并且做他身后坚定的支持者。
孩子的“烦恼”要谈“有一次考试不理想,一回到家就被妈妈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每次想和妈妈说说心里话的时候,都被她教训,所以很多时候我真的不想和她说一句话。”
其实,每个孩子都天生依赖父母,但是这种“依赖”通常会被父母亲手“切断”。当孩子向你求助说:“我最近有点失眠、我压力很大”。可是,有些父母会这样回应:“小孩子哪里来的失眠、学习能让你有多大压力”。我鼓起勇气跟你说这些烦恼,不仅没得到安慰,反倒都是我的问题,说出来也没有用。在亲子沟通中,父母角色是:倾听者、理解者、共情者、引导者。女儿告诉她班上有两个男生喜欢她,她当时很淡定地和女儿进行了一番沟通:“有人喜欢你,说明我女儿很优秀呀,但是你要学会去拒绝,不要让自己变得糟糕。”每个父母都要做孩子的“垃圾桶”,随时可以接纳孩子发泄情绪,倾诉烦恼,给足孩子安全感与方向感。当孩子遇到一些困惑、挫折、烦恼时,父母要学会大胆接纳,并给彼此一个谈话空间去帮孩子消化。
孩子的“人际交往”要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一项研究中长期跟踪了四个州的753名学生,从幼儿园时期到25岁。他们发现:如果一个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交能力,例如与同龄人合作或理解他人的感受 ,他更有可能完成大学学业,并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足以说明:社交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可以预示他的未来。但是,很多父母总会在孩子的社交上犯一个错误:指手画脚、粗暴干预。在选择和谁成为朋友的问题上,父母越阻止,孩子反而越想和对方建立关系;看到孩子表现出退缩、拘谨,大人就会强迫孩子主动交友,这些行为会让孩子对社交产生恐惧。有教育家总结了几个交友规则,父母应该提早告诉孩子:
避免和孩子“翻旧账”“小的时候,你把别人家的车刮花,我赔了不少钱吧?”“每次都说,次次犯同样的错,从小到大,给我惹了多少祸?”
很多父母一教训孩子就会“旧事重提”,以为这是教育。其实给孩子的是:不信任、挑剔、否定,眼里只能看到孩子的错误,根本顾及不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曾有心理学家调查发现,不停翻旧账会让孩子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影响:当父母总是把孩子定义成一个不好的形象,“懒”、“不努力”、“总犯错”……他们就会不自觉地朝着被定义的形象靠拢,逐渐变成一个这样的人。“翻旧账”就是批评,会让孩子感觉“不被爱”,最终形成性格缺陷。有一个女孩,每次考试考不好都会被妈妈翻旧账,然后训斥。长此以往,这个小女孩心理形成了一种压抑,自卑的性格。一旦被别人批评和拒绝,就会特别敏感,不仅特别害怕犯错误,还特别不喜欢与人打交道。“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点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
避免和孩子谈“隐私”前几天,小区一位妈妈说,她无意间翻看了儿子的日记,还将日记内容拿到了家庭聚会上当众说了出来。当时儿子就大发脾气,还因为这件事和她冷战了好多天,现在出门还会将房间锁上。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忽略孩子的隐私:偷看日记、安监控、查手机等。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隐私权的重视,超过他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包括成年期,如果你觉得隐私对自己很重要,那么它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父母。
如果父母随意与孩子谈论隐私,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心理:恐惧:缺失独立空间,变得没有安全感;
信任感缺失,变得不容易相信父母,不愿与父母沟通;
自尊感降低:在众人面前谈论孩子隐私,降低孩子自尊感,让他变得自卑、敏感。
不管孩子几岁,他们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需求,这是孩子的安全感与独立性的起点。无意间发现孩子的秘密时,不要随意质问,等到孩子愿意和你说,否则就去无视。
父母要充分地给孩子信任感,把孩子当成“大人”去看待,给予他们处事与成长的空间。
避免和孩子谈“压力”从小到大,只要家里发生一点不好的事,妈妈就会在她的面前抱怨。工作压力大,就抱怨她不争气;太劳累了,埋怨爸爸没用,拖累她……无辜的她,每次都要接受妈妈的唠叨、牢骚,就像妈妈的“情绪垃圾桶”。以至于她的心态也变得特别消极,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习惯了抱怨。有人说过:父母对世界的态度,就是孩子对世界的态度。一旦父母将压力传递给孩子,就不断在消耗孩子的能量,让孩子变得:焦虑、抑郁、强迫、躁郁等情绪。《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在有钱、有权、社会地位和温暖的家四个选项中,孩子选择最多的就是有温度的家。不抱怨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的起点,也才能让孩子快乐和自信。《麦兜-我和我妈妈》里,麦兜从小没有爸爸,但是麦兜却过得非常幸福。麦兜一直吵着要去马尔代夫度假,妈妈就带着他坐公交车到廉价酒店,假装在韩国和日本,唱歌跳舞吃美食。养育一个孩子,或许没有谁比谁更容易,区别只是在于有些父母选择自己说出来,而有些父母,选择了让孩子变好。所以,千万别和孩子抱怨,每个孩子都需要正能量去爱这个世界。![]()
每个父母都该成为孩子成长的依靠,我们就要给孩子他需要的关爱与关注,而不要用自以为是去伤害他。孩子需要与父母对话,而不是训话;需要回应,而不要过度反应。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其实是你人生的一道光芒。
还在为如何与孩子沟通而犯愁吗?
别担心,这里有一份珍贵的成长课程等你来领!
30节父母成长进阶课,让你轻松应对孩子教育挑战!💪
扫码添加老师微信,回复【孩子】
免费领取这门珍贵的课程!
机会难得,千万不要错过!
↓↓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