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低时,与人聊聊,你就有力量了
教育
2025-01-17 16:54
北京
心理治疗,不是简单的求医问药,它更像是两个灵魂的深入对谈。通过一次次聊天,治疗师可以引导你察觉痛苦背后的原因,激发你成长的力量,推动你做出改变。《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或许能给你答案。在书中,作者洛莉不仅详细叙述了四位来访者的内心疗愈之旅,还把自己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也和盘托出。痛苦不分年龄,也不分职业,即便是接受过专业心理学训练的洛莉,也深受其扰。读了书中的故事,你会发现,走出痛苦的关键,就在于你敢不敢说出来,敢不敢直面它。允许痛苦,接纳痛苦,你才能摆脱低能量的状态,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不对抗世界
每次来到洛莉的诊疗室,约翰总会喋喋不休地抱怨生活的不顺——唠叨的医生,无知的同事,还有那个总是生闷气的妻子。然而,约翰外表的刻薄自负,不过是想掩盖内心深处的一段沉痛往事。六年前,他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自驾出行,他答应了妻子,绝不在旅途中,接任何有关工作的电话。妻子生气地望向窗外,而约翰却因为想拿手机,分了心。结果,一辆酒驾的越野车径直撞来,6岁的儿子当场就被夺去了生命。悲剧发生后,妻子情绪崩溃,整日以泪洗面,可年幼的女儿还需要人照顾。于是,约翰选择了伪装坚强,去做一个“振作”的爸爸。哪怕他每晚都偷偷躲起来看儿子生前的视频,也不愿意在家里展现一丝悲痛的情绪。这些无法排解的负面情绪,逐渐外化成了对世界的愤怒和对抗。约翰告诉洛莉,他不能在女儿面前暴露自己的脆弱,这会让女儿始终活在哥哥去世的阴影中。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互相倾诉,互相聆听,你们一家人才能真正释怀。
经过洛莉的开导,约翰心中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以至于在诊疗室放声大哭。回到家,他第一次认真地和妻子聊起儿子的离去。夫妻俩向彼此诉说了内心的绝望与悲伤,然后抱头痛哭。他允许自己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中,也允许自己重新享受快乐的家庭生活。他对外界的戾气少了很多,就连新写的剧本也变得更加温情脉脉。莫言曾说过:“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一个人遭遇打击时,如果一味压抑自己,情绪得不到疏解,就很容易把累积的不满发泄到周围人身上。与其张牙舞爪地对抗世界,倒不如学会允许。允许脆弱,允许哭泣,允许让痛苦的情绪自然流露。唯有如此,才能以更强大的姿态,去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她离过三次婚,有四个不怎么联系的子女,退休后几乎断绝了一切社交活动。她告诉洛莉,如果70岁生日那天,生活还没有任何好转,她就要了结这悲剧的一生。瑞塔的童年很孤独,为了逃离那个没有爱的家庭,她在二十出头就嫁了人。丈夫原本是一个出色的律师,可自从他染上酒瘾,便总是在醉酒后毫无顾忌地打骂妻儿。瑞塔不敢反抗,也不敢带孩子们离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家人陷入泥淖。直到青春期的儿子吸毒过量,她才发觉,这个糟糕的家庭环境,已经给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孩子们成年后,日子过得都不如意。他们把责任推给了懦弱的母亲,再也不和她来往了。每次遇到新的亲密关系,她都会退缩,因为她觉得自己没资格获得幸福。半年前,瑞塔认识了新搬来的邻居麦伦。他们有着相似的爱好和价值观,也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可是,当麦伦对瑞塔表白时,瑞塔却吓得打了他一巴掌。洛莉提醒她,这可能是一种“幸福恐惧症”,因为瑞塔认定了幸福是短暂的,悲剧会紧随而来。听了洛莉的话,瑞塔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躲在痛苦的牢笼中,不愿意付出任何行动和改变。后来在洛莉的鼓励下,瑞塔勇敢地提起笔,花了两个月时间,对自己的大半辈子进行了剖析。在这封自白信中,她承认了自己的自私,检讨了自己对孩子们犯下的错。她希望得到孩子们的谅解,也希望麦伦可以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幸运的是,麦伦收到信后,经过仔细斟酌,决定接受瑞塔的过去。至于瑞塔的孩子们,尽管还无法完全原谅母亲,可他们至少开始愿意和母亲分享自己的生活。有些人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绝望的牢狱,那是他们囚禁自我的牢狱。
他们过得不好,并非命运太过残酷,而是习惯了自我封闭,把自己关在了过去。放下那些发霉的往事,你才能走出心中的监狱,重新沐浴在阳光中。可当自己遭遇中年危机,她也像个普通人一样惶恐不安。洛莉是个单亲妈妈,她渴望和男友组建家庭,可男友却不愿和她的儿子一起生活。分手以后,她不得不重新面对因为恋爱而耽误的写书工作。那本书的主题是“幸福”,可洛莉却因为内心的挣扎,怎么都写不出来。为了逃避写书,她曾把自己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男友身上。更糟糕的是,她在两年前就发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可直到现在也查不出病因。六神无主之下,洛莉来到了温德尔的心理诊疗室,反复诉说着自己的困局。温德尔并没有直接告诉她该怎么做,而是一点点引导她去认清内心深处更深层次的痛苦。失去了另一半,预示着人生下半场的孤独;写书陷入绝境,是自信和自我价值的丧失;疾病和衰老,则指向了对死亡的恐惧。回避痛苦,并不会让痛苦消失,反而会让痛苦淤积在心底,继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只有先承认自己处在痛苦中,才能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当洛莉勇敢地接纳了这份情绪,她终于可以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于是,她放下了对男友的纠缠,也主动和编辑取消了写书合约。她要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相伴的时光,而不是时时刻刻活在儿子可能失去母亲的担忧之中。她重新有了写作的灵感,也就有了我们现在这本《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若你不能正视自己的失意,就会找各种借口逃避行动,最终失去前进的动力。相反,接纳和处理好当下的痛苦,我们才能以充盈的姿态,去拥抱更精彩的未来。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书中的几个主人公,有的丧亲,有的孤独,有的要破除原生家庭的诅咒,有的要学会与死神共舞。即便是心理治疗师本人,也没有办法通过回避痛苦来获得救赎。可见,能拯救我们的,不是任何心理学知识,而是改变对痛苦的态度。既然变故已生,过错已铸,那就不要再用过去的遗憾为难现在的自己。不对抗世界,也不囚禁自己,接纳痛苦,也接纳用来回避痛苦的一切尝试。不管生活多磨难,命运多艰险,每个人都有力量,成为治愈自己的良医。![]()
作者:枫小凌。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