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借钱的下场

教育   2024-11-01 11:30   吉林  

 

更多好文点击“家教大智慧”关注



近代有名的政论家邹韬奋先生讲过:“金钱常常会变成真正情谊的阻碍物。”
我特别认同,觉得就是这样。
任何一种关系,要是过度跟“钱”沾边,还没把握好尺度,多数都没啥好结果,轻的呢感情变得冷淡,重的就直接翻脸成仇人了。
前些日子,我在网上瞅见了一个视频。
一个姑娘跪在地上号啕大哭,紧紧拽着闺蜜的手,特别低声下气地央求着说:
“我借了你六十万啊,你就算还我五十万都行,我求你了,把钱还给我吧!”
很明显,这是一场因“借钱”导致的悲剧。
没借条这类字据,少要了 10 万借款,就算跪地苦苦哀求,闺蜜也没良心发现。
关系特好的闺蜜,因为这笔扯不清的债彻底掰了。
借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也能看清一个人的内心。
常言道,欠了债就得还钱,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老祖宗早就提醒咱了,欠人家的东西就得还,这既是天地间的道理,也是做人的基础。
借钱这事儿啊,实际上也是在借自己的信用呢
钱,其实就是个人的私有财物,能愿意把钱借出去的人,那肯定是打心眼儿里把对方看作朋友的。
谁的钱都不是凭空就有的,说是借钱,其实是借彼此的情谊,也是借自己在人家心里的那份信用。
松下电器的创立者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信用这东西,既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也是一种摸不着的财富。”
明清那时候,京城有不少当铺,常去当铺的人大多家里条件一般。要是他们家里有啥情况了,就会拿些东西到当铺去换成钱来应个急。
时间一长,当铺会给名声不错、讲信用的人开展“信当”。
那些信用好的人,不用拿同等价值的东西,就能换到想要的钱数,甚至只凭个人信用,啥抵押都不用,就能借个八百一千的。
没啥别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在当铺老板眼里信用特别高。
说到底,往外借钱这事儿,其实就是看对方的信用咋样。
人和银行之间设有征信系统,人与人之间其实也有那种隐性的征信存在。
借别人东西,就像用了信用卡消费,按时还了,信用就好;没按时还,信用就差了。
要是你的信用降低到一定程度,那对方不光对你没了信心、特别反感,还会永远把你列入心底的黑名单。
就像诗人莎士比亚讲的:“没了诚信,就跟敌人把自己给毁了一个样。”
钱呐,能不借就不借,要是实在有需要,甭管不顾人情,还是不给利息,自己的信用可得记得给补上。
把钱还了,其实也是把自己的品行给还了。
好些年前,有过这么一场惨事。
徐某为了买房子,从好朋友艾某那儿借了三十万。
本来艾某打算等朋友经济宽裕些再去要钱,可因为公司拓展业务急需要资金,就跟对方说该还钱了。
结果这朋友老是找借口推脱,等到艾某直接堵到他新家那儿,瞅见他那价值两百多万的大房子和高档的装修,就不信他拿不出那笔钱来。
矛盾这下子加剧了,艾某实在受不了了,拿刀朝着他们一家三口砍去。
没啥可怀疑的,拿刀伤人那肯定得被法律惩处,要是当初能按时把钱给还了,这悲剧压根就不会出现。
网上老有这么句话在传:“啥事儿最难?借钱这事最难。”
为啥?就因为钱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没人会觉得钱够多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愿意借钱帮人度过困难时期,那这人就是对方的贵人。
碰到贵人,却不知道珍惜,也不懂得感恩,找各种借口拖着不给钱,甚至还想耍赖不还,这可不单单是债务的事儿,而是个人品德有毛病。
教育家陶行知讲过:
“道德是做人的根基。这根基要是坏了,就算你有那么一些学问跟本事,那也没啥用。”
我特别同意。从古到今,个人的品德行为一直都是评判一个人是好是坏的关键标准。
汉朝那时候,有个叫阎敞的人,有人托他把一百三十万存放在他家里。可钱还没取走呢,这财主和他家里人就一个接一个地死了,就剩下一个九岁的孙子还活着。
孩子长大成人后,就到阎敞那儿去了,说道:“我爷爷跟我说有三十万寄放在您家,我这回来拿了。”
面对一百万巨款的引诱,阎敞实实在在地讲:“你爷爷记错啦,他放我这儿的是一百三十万。”
两则故事一比,立马就能看出差别。后者虽说没得到当下的好处,可名声却能永远流传。
《增广贤文》讲:“君子想要钱财,得通过正当途径获取。”
钱呐,对自己很要紧,对别人也一样重要,可别因为一时的贪心把自己的品德给败坏了。
欠账不还,那是自己吃大亏了
“要是您丢了钱,损失不大;要是您没了朋友,那损失可就大了。”
歌德的这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借了钱却拖着不还,好像自己得了好处,可时间一长,真正吃亏的其实是自己。
它不光会让人养成爱向别人借钱的坏毛病,还会让人丧失自己解决难题的本事,甚至会让人声名狼藉。
民间有这么个故事:
赵老三早些年跟朋友借了一笔钱去做买卖,讲好了过两年把钱全部还上。眼瞅着两年时间快到了,赶巧朋友突然生了病急着用钱,就跑到他家找他要回那笔欠款。
这时候他买卖红火,日子过得挺滋润,可压根儿就没想着还钱,就让手下人编个借口把朋友给糊弄走了。就这么一直拖着,一直拖到朋友没了。
朋友走了以后,他心里偷着乐呢,觉得人一死账就没了,自己照样能过得舒坦。
谁能想到,生意上的供应商知道这事后,认为他没信用、品德不行,就不再跟他合作了,还告诉了别的同行,那些同行也都不和他合作了。
打那以后,他的日子就越来越差,买卖不停地衰败,街坊四邻对他也是瞧不上眼。
孟子说过:“行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不行正道的人获得的帮助就少。”
失信的人,多半不会有人帮。
谁都想不到会有啥事儿,困难也常出现,要是没法在规定时间里把账结清,那其实可以提前跟人说一声,好让人家知道咋回事儿。
可别把别人当傻子,恶意拖着不给钱,那结果只能是钱没了,人心也凉了。
路得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走得顺溜还是磕磕绊绊,那都是自己造就的。
孔子说:“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就不摆脱。”
就是说,谁都不喜欢贫穷低贱,可要是不用对办法去摆脱,那永远都没法摆脱掉。
说实在的,靠别人的钱只能解一时之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时间一长,还会让自己还不上那越来越多的债,最后被彻底压垮。
所以啊,要想解决问题,就得让自己兜里有粮,要是不想因为借钱找麻烦,那一定得养成下面这三个习惯。
别过度消费啦
我曾瞅见这么一句话:
“金钱算啥?金钱就好比浇花的水。水浇得合适了,能让花木长得壮实,开得茂盛,四季都鲜艳好看。可要是水浇多了,那花木就得从根儿上烂掉。”
合理消费,就像给生活增添美好,过度消费,却像是给生活带来麻烦。
啥事儿都得记住,只买自己用得着的、适合自己的,别硬撑着,别瞎买,别头脑发热,也别搞啥报复性消费。
把各种花费都掌控在自身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里,按照收入来决定支出,进行适当的消费。
别养成那种啥事儿都靠钱来解决的懒性想法
就像小说家菲尔丁说的那样:
“要是你拿金钱当上帝,那它就会跟魔鬼似的来折磨你。”
钱呐,本来只是帮咱解决问题的一个帮手,要是把它当成解决问题的头一条或者全部的办法,那不但帮不了咱解决问题,还会让人养成一有事儿就躲、就偷懒的坏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学着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就算是再大的难题,咱给它分成好几个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难度就会下降不少呢。
培养存钱的习惯
古巴比伦存在这样一个金钱法则:
“钱会慢慢地流向那些乐意存钱的人。每个月起码把收入的十分之一存起来,时间长了就能积攒下一笔不少的钱财。”
实际上,真正能把所有跟钱有关的问题都给解决掉的办法,就只有存钱这一种。
不管多少,你一点一点地积攒,这样不但能自觉地管住自己,不乱花钱,而且随着存款变多,抗风险的本事也会变强。生活呢,也会慢慢变得更有底气。
作家三毛讲过:“这世上的多数悲剧,都跟金钱撇不开关系。”
好多惨痛的经历都表明,一旦把钱借出去,那往往就是悲剧的开端。这钱啊,能不往外借就坚决别借。
要是实在没办法了,那得让自己有还债的本事,清债的头脑,举债的责任感,还有还清债务的坚定心思。
俗话说:“借了能按时还,下次再借就容易。”
莫因那点儿小利,丢掉了个人的大义气。别为了几个小钱,凉了他人的一片真心意。

告诉你个秘密:听故事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还能提高学习成绩。快来关注公众号“儿童故事堡”听故事吧


家教大智慧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