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勘验(检查)笔录

文摘   2024-11-03 07:02   江苏  

各位法律同仁,推荐一个只发律师执业干货的公众号“律坛”,关注并分享此文可以免费领取121份民事起诉状模板!

文章来源:住建部
现场勘验(检查)笔录

 
勘验(检查)时间:            分至    

勘验(检查)地点:      天气:      

勘验(检查)人:      执法证件号:      
      执法证件号:            
       
记录人:      执法证件号:        
          
被勘验 (检查)人姓名或名称:           
                            
身份证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住址或住所:       联系电话:          
          
现场负责人:       身份证号:         
                      
职务:       本案关系:          
                     
现场见证人:       

表明身份及告知记录:我们是      的行政执法人员(出示证件),现依法进行现场勘验(检查)。你(单位) 享有以下权利:行政执法人员少于2人或者所出示的执法证件与其身份不符的,有权拒绝调查;依法享有申请回避以及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同时,你(单位)具有协助行政执法机关检查的义务。

经过现场勘验(检查),事项及结果记录如下:        
 

被勘验(检查)人签名:               
勘验(检查)人签名:               
记录人签名:               
现场见证人签名:               

第  页  共  页

附件:

1.现场情况示意图;

2. 现场照片  张;

3. 现场摄像分钟;

4. 其他:    。

(笔录尾页应当注明“上述笔录内容,记录属实”。)
 

被勘验(检查)人签名:               
勘验(检查)人签名:               
记录人签名:               
现场见证人签名:               

第  页  共  页





《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指南


现场勘验(检查)笔录,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场所等进行勘验或者检查所作的文书。

一、“时间”栏填写实施勘验(检查)的起止时间,具体到分,并采用24小时制。

二、“地点”栏填写实施勘验(检查)的具体地点,注明具体门牌号或具体位置,其中对没有门牌号或地点情况复杂的应当选择好参照物, 必要时可以绘图说明。

三、“勘验(检查)人”栏填写勘验(检查)人员的姓名及执法证件号。勘验(检查)人应当是2名及以上行政执法人员。

四、“记录人”栏填写记录人的姓名和执法证件号。记录人原则上是勘验(检查)人中的1名人员。

五、“被勘验(检查)人”相关栏目应当根据要求写明被勘验(检查)人的有关情况。

六、“现场负责人”相关栏目应当根据要求写明现场负责人的有关情况,并注明与被勘验(检查)人的关系。被勘验(检查)人为自然人的,现场负责人即为其本人,现场负责人处可不填写,划“/”处理。

七、“现场见证人”栏填写现场见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联系电话等情况,并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八、“勘验(检查)事项及结果”栏应当写明检查的过程、内容、范围、方式以及被检查人或被检查单位的有关人员是否到场等情况。现场绘制的勘验图、拍摄的照片和摄像等内容应当在笔录中注明。文书空白部分应当写明“以下笔录无正文”。

九、笔录无需填写的部分划“/”处理。

十、笔录应当交由当事人核实后签名确认,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有证人在场的,应当请证人证明。

十一、笔录因书写错误需要修改的,应当将需修改处划去,在旁边空隙处书写正确的文字,修改处应当由相关人员按手印或签名确认。

十二、笔录右下角应当填写每页笔录的对应页码及笔录总页数。


相 关 法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

第五十五条 执法人员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应当主动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要求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执法人员不出示执法证件的,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检查。

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拒绝或者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第五十六条 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关注 律坛 公众号,添加客服微信获取更多模板


法之苑讲坛
法律实务的分享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