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中原农谷】新华社:一根杆背后的农业大数据

文摘   2024-10-17 18:36   河南  
正值秋种时节,河南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师寨镇香时庄村种粮大户娄俊杰经常收到天气、土壤墒情、播种建议等信息,他看到墒情不错,天气预报称本周四还有雨,他决定赶在下雨之前将小麦种下,这将有助于出苗。
娄俊杰收到的信息部分来源于他家地头的集成杆,杆上挂载着高清摄像头、气象设备、杀虫灯、信号收发器等装置,它还连接着埋在土里的土壤传感器,它可以测量不同深度的三层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信息。
这些仪器将各种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输到“中原农谷数智大脑”,它再通过数据大模型的计算,将气象、土壤情况、苗情等信息发送给农民,为他们开展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中原农谷”地头的集成杆。新华社记者 刘金辉 摄
在娄俊杰家地头的不远处,还有一个作物病虫情监测站,里面安装了昆虫雷达侦诱系统、智能孢子捕捉仪、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系统、物联网自动虫情测报灯等设备,用于监测病虫害,并及时发出预警。
“我感觉这些设备还是比较有用的,农业部门会向我们发送病虫害预警,这比我们到地里看要发现得早,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打药,减少病虫害危害。”娄俊杰说。
河南鸿翔种业在香时庄村承包了200多亩地,主要种植种子粮,该公司技术人员王欢喜打开自己的手机,点开一个软件,就能通过摄像头看到地里的情况,地里的土壤墒情、病虫情、温度、湿度、风速等一目了然。
“我们可以对承包地块进行远程监控,随时查看地里的情况,及时采取灌溉、打农药、施肥等干预措施,为我们节约了不少劳动力。”王欢喜说。
“中原农谷数智大脑”的显示大屏。新华社发
在这些数据的汇聚处——“中原农谷数智大脑”,大屏幕上除了显示各种气象指标外,还有农药肥料投入情况、农业生产指数等信息。它为“中原农谷”提供算力支撑,目前拥有天气、土壤、肥力、植物蒸腾等四个数据大模型,已收集数据2亿条,数据来源于新乡市的20多根集成杆、10多个监测站以及相关卫星。
“这是一个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来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创新之举,但是农业不同于工业,很多东西都不是标准化的,变量特别多,所以四个大模型还在训练当中,可能需要多年的数据积累才能摸清规律。”“中原农谷数智大脑”项目经理尹玥说,“这是一种尝试,目前主要为农民提供一些信息和建议,比如近期秋收秋种应该注意什么,什么时候是最佳播种期等等,供他们参考。”

据了解,“中原农谷”是农业大省河南倾力打造的农业科创平台,以育种为核心,兼顾智慧农业发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原农谷”主要位于新乡市,规划面积1612平方公里,已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8家、种企82家,100多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     E N D     ---------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范星
责编姚增颖
审核:谢书豪
注: 如发现错误请留言更改,如转载请注明来源。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新乡创投公司
公司业务介绍、咨询服务、平原动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