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强调,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提高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这些重要部署和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为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基本保障。
随着民族地区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三区三州”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新疆所有地市级医院通过三级甲等评审。但是与东中部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差距,面临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和加强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的双重任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努力构建与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仍然是民族地区民生事业发展的着眼点着力点。
要提高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民族地区面临教育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供给能力不足等突出的民生问题。2019年民族地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6.3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7.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民族八省区中广西、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五省区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9年以下的省区在全国有四个,即青海、西藏、云南、贵州。民族地区要把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兜底作用,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保障等基本民生领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标准水平区域间、城乡间衔接平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是改善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民族地区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各族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打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后一公里”。
要完善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这是提高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的制度基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慈善等制度,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民族地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劳务输入集中区域与劳务输出省份对接协调机制、跨区域就业创业合作机制等,保障好各族劳动者合法权益。财政基础薄弱是制约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要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民族地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支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完善财政、融资和土地等优惠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为改善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政策支撑。
要增加民族地区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与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突出表现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高品质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等方面,难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支持民族地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加大对理工农医等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推动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健康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断提高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监测、预防和治疗的能力,加强民族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和特色专科建设。要加强高水平文体服务供给,深入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电视、数字出版等产业。数字化建设是时代发展趋势,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一大机遇,要加快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积极发展在线课堂、智慧法院、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等,实现线上线下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民族地区的覆盖范围。
要创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普遍面临社会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等难题,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提高效益是改善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要拓展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区分基本与非基本,既要突出政府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又要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在育幼、养老等供需矛盾突出的服务领域,支持社会力量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扩大普惠性规范性服务供给,保障提供普惠性规范性服务的各类机构平等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在民族地区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公共服务领域事业单位改革,营造事业单位与社会力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不断改善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凝聚合力。
民生稳则民心稳、社会稳。公共服务质量事关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随着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越来越强,各族群众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来源:阿荣旗统一战线
编辑:张 琰
一审:杨 丹
二审:刘月娴
终审:盛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