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检察机关“长城保护公益行动”典型案例

时事   2024-09-14 16:12   北京  

文章转自 | 京检在线

今年是“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开展40周年。自2024年1月最高检部署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最高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精神和关于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办理了一批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以保护促传承、以传承谋发展,协同做好长城保护“大文章”。9月13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文物局召开“检察公益护长城 京华文化续新篇”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北京市检察机关“长城保护公益行动”典型案例。

1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磨石口关长城行政公益诉讼案

2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

3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整治涉长城在线旅游违法信息行政公益诉讼案

4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长城建筑材料移交行政公益诉讼案

5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长城城堡行政公益诉讼案

6

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大庄科段长城行政公益诉讼案

案例1: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磨石口关长城行政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

磨石口关长城是明长城枢纽工程中“北京结”附近的边关要塞,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城沿线村落生产生活需要,相关单位相继在怀柔该段长城191号敌台和192号敌台之间的马道上架设7根线杆,线路横穿长城,对长城本体和历史风貌造成了破坏。

调查和督促履职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怀柔区检察院)在推进最高检部署开展的“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中,通过筛查广泛征集的信息发现该案线索。鉴于该问题系历史遗留,撤线移杆、长城修缮工作涉及监管部门多、线杆权属企业多、资金保障困难、占地补偿协调难、移除任务时间紧等复杂情形,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怀柔区检察院积极争取党委重视和支持,在区委、区政府协调牵动下,推动该项工作纳入区委政法委组织召开的法律监督联席会专项推进,形成文物部门牵头方案、城管委与经信委督促、属地协调、企业实施的工作专班。2024年4月,怀柔区检察院在磨石口关长城脚下召开公开听证会,后向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其依法全面履行长城保护职责,做好磨石口关长城马道上方线杆移除及长城修缮工作,健全区域长城保护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问题及时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按照重新选址、先铺新线、撤线移杆、坑位填补的路径施工,充分保障周边上百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全面统筹民生保障和长城保护的关系。2024年5月,采用“无人机撤线”等技术手段,有序移杆7根、撤线6千余米,做到了不占耕地、不毁树木。经长城修缮专家指导,线杆坑位被专业修复,长城快速恢复了原貌。为全面评估整改情况,怀柔区检察院再次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了包括长城保护专家、被聘任为“益心为公”志愿者的长城保护员在内的听证员,实地查看长城修复情况,经评议,一致认为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形成了对长城保护北京经验的良好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精神,针对长城马道上方因历史原因架设线杆,破坏长城本体和历史风貌但难以解决的问题,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体系,有效协调长城保护与民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协同多方力量共同守护好长城,续写“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检察护航长城保护、传承、发展新篇章。

案例2: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

“柏峪燕歌戏”是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特有剧种,具有400多年历史,由戍边官兵军乐、军歌演化而来,是门头沟黄草梁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入选第一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柏峪燕歌戏”目前仅有三名区级非遗传承人,均年事已高,部分剧目唱词失传,同时存在影像资料不足、非遗档案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该剧种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挑战,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调查和督促履职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门头沟区检察院)在推进最高检部署开展的“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中,针对区政协委员《关于做好柏峪燕歌戏,大力推进长城文化旅游》的提案,通过走访传承人、实地踏查传承场所、咨询行业主管部门等方式,主动对接了解“柏峪燕歌戏”的存续现状、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024年7月5日,门头沟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完善“柏峪燕歌戏”传承机制,夯实非遗传承基础;提供配套支持,牵引带动非遗活态传承;综合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非遗档案。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共同研究非遗传承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制定分层级、有步骤的整改方案。一是开展抢救性保护,通过高清视频形式加强非遗数字档案收集、记录和整理,目前已完成32个项目传承人口述、实物记录采集和27出戏词剧本的电子数字化存储;二是出台传承机制,制定《柏峪燕歌戏保护传承机制》,针对性培养传承人;制定《非遗进校园工作机制》,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意识,培养未来传承人;三是深化非遗品牌打造,持续塑造“柏峪燕歌戏戏曲(文化)节”活动品牌,并推动与区级扶持品牌有机贯通,实现“非遗+”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柏峪燕歌戏的传承活力。

门头沟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非遗传承人、“益心为公”志愿者召开听证会,对案件办理效果进行评估。听证员一致认为,检察机关推动制定传承人培养机制、完善非遗档案整理、强化资金保障,办案成效显著,非遗传承力得到明显提升。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不仅要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依托“检察+政协”协同机制,主动从政协提案中梳理出长城非遗保护和传承问题,积极稳妥拓展公益保护的办案实践,促进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办案过程中,协同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实现非遗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案例3: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整治涉长城在线旅游违法信息行政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

北京市部分在线旅游经营者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组织、招募游客攀爬未开放段长城,违法信息通过网络扩散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吸引大量游客攀爬未开放段长城,未开放长城成为“网红”打卡地,对未经修缮的长城本体和长城历史风貌造成破坏,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调查和督促履职

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以下简称北京铁检院)在推进最高检部署开展的“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中,以大数据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创新互联网端的履职切入点,丰富公益保护路径,通过“线上排查、线下核实”,发现位于北京市某区的多家公司和平台发布组织游客攀爬未开放段长城的在线旅游违法信息,违反《长城保护条例》《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2024年4月17日,北京铁检院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行政主管部门立即约谈涉案公司及平台,要求其依法整改,并对实际成团的公司进行行政处罚。进一步发挥监管职能,组织召开涉长城信息平台治理工作推进会,辖区内9家从事社交、短视频、在线旅游等业务的网络平台参会,并邀请北京铁检院参加,宣讲涉长城信息治理的公益保护意义。各网络平台会后开展信息自查清理工作,共处置违法信息1205条,完善更新审核和巡查的关键词词库,结合平台自身特性建立相应内容提示机制,加强涉长城信息正向引导。北京铁检院协同行政主管部门跟进监督核查,确认涉案违法信息已经消除,平台已经完善信息审核和提示机制,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已经得到有效维护。

结合案件办理情况,北京铁检院同步探索搭建“长城保护公益诉讼线索发现法律监督模型”,发现天津市、河北省及北京市多区涉长城违法旅游信息300余条,以类案办理和线索移送方式推动违法行为的及时整治,筑牢网络空间长城保护的“另一张网”。

典型意义

近年来,在线组织、招募游客徒步游览未开放段长城,成为网络时代在线旅游经营者营销产品的重要模式,不仅游览本身会对长城本体、周边环境造成破坏,给游客带来人身安全隐患,同时大量未开放段长城打卡信息的发布也会形成“晕轮效应”,导致公众对于相关违法行为产生错误认知。

检察机关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与行政机关共同推进网络平台治理,规范在线旅游市场。案件办理过程中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从处置违法信息到弘扬传统文化,将单维信息清理拓展为多维网络治理,形成保护长城的长效机制和浓厚的社会氛围,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法治保障。

案例4: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长城建筑材料移交行政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

将军关长城遗址是明代万里长城进入北京段东端现存的第一座重要关口,为北京仅存唯一明代石关城,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明隆庆三年(1569年)经蓟州总兵戚继光重修。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将军关村在将军关长城周边形成聚落而成村,是典型的“长城脚下的村庄”。历史上该村存在村民利用长城城砖建房的情况,经初步估算,涉及房屋约数十处、城砖数千块。部分房屋拆除后产生的长城城砖未有效收集保护,存在流失毁损风险,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调查和督促履职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平谷区检察院)在推进最高检部署开展的“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中,通过现场走访发现上述问题。按照《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长城建筑材料属于国家所有,历史上利用长城建筑材料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被拆除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将长城建筑材料无偿移交当地的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2024年8月9日,平谷区检察院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落实长城建筑材料移交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做好长城建筑材料移交保护工作。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积极整改,制定《平谷区流散长城建筑材料征集、管理及使用办法》《平谷区将军关长城建筑材料回收及移交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移交、接收、保管、利用等工作程序。

平谷区检察院与行政机关同向而行、合力履职,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为制定制度机制提供专业意见;全程参与、见证列入拆除计划的13处房屋的城砖收集工作;联合发布倡议书,鼓励村民自愿签订移交城砖承诺书。

经跟进调查,行政机关按照《办法》《工作方案》要求,对将军关村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收归村集体所有、已拆除的13处房屋的城砖进行了收集,已由村委会安排专门场所集中保管。对其余36处民房的城砖完成统计并登记在册,长城城砖移交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

典型意义

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充分凝聚共识,以“长城脚下的村庄”为样本,立足法律规定要求,以建立制度机制为工作重点,探索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长城城砖移交工作方案,为通过法治方式解决历史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合力共助长城城砖“回家”,尤其是通过发动“长城脚下的乡亲们”自愿承诺交回城砖,发挥一线守护人的作用,实现了全社会共同保护长城的良好效果。

案例5: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长城城堡行政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

密云区现存长城总长度182.97公里,为北京市最长,主要为明代遗留的原始长城,所属61座城堡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关口,现在部分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家园。经查,部分城堡墙体上存在架设线杆、耕种、搭建棚屋等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城堡整体风貌和本体安全。

调查和督促履职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密云区检察院)在推进最高检部署开展的“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中,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查看区域内重点长城点段近年来遥感卫片图斑变化情况,对20余处长城、城堡点位开展实地勘查。针对城堡上架设线杆、搭建棚屋、耕种等情况,加强与行政机关协同联动履职,推动建立“党委全面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属地镇政府主责、检察机关协同监督”的工作机制。2024年5月11日,密云区检察院组织召开长城保护专项协调推进会,向行业主管部门及属地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对辖区内存在的危及长城本体安全、影响长城环境风貌的问题依法妥善处置;加强对区域长城的维护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好长城保护工作。

相关单位对此高度重视,在区文化旅游局牵头下开展现场核实,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统筹问题处置和民生保障。检察机关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属地镇政府进行政策宣讲、普法宣传,以公益诉讼案例和长城历史故事为着力点,进一步激发村民对长城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推动有效清理整治线杆、棚屋、耕种等影响长城城堡本体安全和整体风貌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长城城堡已与周边村民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区文化旅游局与属地镇政府正同步开展线杆移建工作,确保村民用电、网络不受影响,针对清理中发现的城堡墙体破损问题,共同推动将其纳入2025年长城抢险加固项目。密云区检察院持续跟进整改情况并邀请长城保护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开展跟踪观察,推动健全完善区域长城管护机制,启动编制密云区《长城城堡活化利用规划》,“以点带面”将专项行动的能量辐射至全区。

典型意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检察机关立足区域长城城堡资源丰富的特点,融合“大数据遥感监测+实地勘察调查核实”,在党委领导下,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属地镇政府破解长城城堡保护存在的历史遗留难题,做到因地制宜保护并统筹兼顾村民生产生活,为服务保障长城文化带建设,保护好、传承好长城历史文化遗产贡献检察智慧与力量。

案例6: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大庄科段长城行政公益诉讼案

基本案情

延庆区长城总长度179.2公里,大庄科段长城属于未开发段长城,是明代内长城的主线,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点段存在通信线缆及铁质管道砌筑至长城墙体及长城城墙两侧固定铁质登梯等影响长城本体和景观风貌的情形。

调查和督促履职

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延庆区检察院)在推进最高检部署开展的“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中,针对长城线多面广的特点,通过无人机航拍、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及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调查取证,发现该案线索。为提升专业化办案水平,延庆区检察院邀请长城保护专家从行业标准、法律规定及政策要求等方面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为公益诉讼办案提供有力专业支撑。2024年4月25日,延庆区检察院向相关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履行长城保护监督管理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涉案点段影响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风貌的问题。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针对通信线缆调整涉及资金保障、占地补偿协调等问题,多次联合检察机关召开工作推进会并开展现场实地调研,共商对策、研究方案,在征求属地政府、村委会、运营商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采取在两侧高出长城墙体4米以上线杆上架空通信线缆的方式,保障周边村民通信网络畅通。考虑到架设登梯系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的现实情况,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拆除膨胀螺栓、采用软连接方式予以加固,实现长城保护与民生保障的统一,并切割铁质管道、拆除钢丝刺绳等,还原文物风貌。

此外,延庆区检察院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机制,将无人机航拍发现的长城保护范围内(河北境内)存在的违法建设线索向河北检察机关移送,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处置。

典型意义

延庆区大庄科段长城始建于明朝初期,是明皇陵东北重要长城防线,隶属于明代昌镇黄花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精神,坚持科技赋能,深入调查核实问题根源,加强与行政机关联动履职,实现长城保护到位、民生保障增强、行政治理提效的办案效果。深化落实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通过线索移送、协同办案等方式助力长城全面保护、系统保护。

昌平检察
昌检人的精神家园 昌平人的法律帮手 司法人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