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我在甘南草原上当报务员,那道电波永不消逝

文摘   2024-08-22 07:48   甘肃  

高原上,那道永不消逝的电波




高原上,那道永不消逝的电波

文|陈朝阳

上世纪的1958年,国内正在搞大跃进,各地都在大炼钢铁,几乎忘了田地里还有庄稼;蒋介石还在叫嚣反攻大陆;西藏达赖叛匪勾结反动势力叛逃国外;甘南也在平叛中……
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我15岁考上了甘肃省邮电学校,专攻无线报务,成为一名报务员。
1959年,甘南形势吃紧,当时,通讯条件很差,急需架起无线电台,以便与各地联系,有了电台,急需配备报务员。
甘肃省邮电管理局和上级有关部门,急甘南之急需,迅速将甘肃省邮电学校报务专业的报务员提前毕业,分配至全省,对甘南特批10名报务员,这10名男女报务员,我也是其中之一,当时交通条件很差,初夏,我们乘上兰州汽车站的大卡车,艰难的越过海拔1500多米的七道梁,卡车又乘船渡过康家崖汹涌彭拜的大洮河,继续向南行,翻过临夏海拔2500米高的南阳山盘山公路,穿过临夏市,再往前行30多公里,就到了汉藏交界处的土门关,这里右边是高耸入云的险峰,左边是波浪淘淘的大夏河,旧社会由藏兵把守,不准外人进入藏区。过了土门关,进入甘南高原,气候突然变凉,人们赶快穿上厚衣服,但还是觉得冷,只有拉紧衣服,为了共同的目标,继续前行。穿过清水村,红墙村,到了合作镇(后建市)与夏河县三岔路口王格尔塘(当时名叫完尕滩)。左行去合作,右行去夏河,参观拉卜楞寺。
到了,到了,翻过海拔2900多米高的依毛梁,即将到达甘南州首府一一合作。
合作 (原名黑错,藏语,羚羊出没的地方)原是夏河县的一个镇,多年后,这里已建成10多万人口的羚羊新城,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年我路过合作时,只见一条狭窄的街道,两边全是电线杆,人行道后面是高低不齐的平房,真是今昔对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为当年社会治安不好,政府严格要求,必须集中15辆车,才能继续前行,我是分配碌曲(藏语:洮河)县的,等了几天后,和一位李姓同学,坐上闷罐子似的邮政车,前往碌曲,眼看碌曲桥头到了,但还得翻过一座大山,我在车上看到,后边的大山半腰挖了许多窑洞,车上的老乡告诉我,那是平叛部队的临时营房,因条件有限,一边住人,一边储存粮食和蔬菜。

从碌曲桥头向县城大约得走3公里,沿着洮河向东行,道路两旁是零零散散的平房,再上一个大坡,才能到达县城,说是县城,只是很短的一条街道,最多有800米长,主要建筑是银行、民贸商店、邮电局、县医院等,和内地的一个村庄差不多。

当年的碌曲县,有8个乡(那时叫公社),向东看,分别是:西仓、拉仁关、双岔、阿拉。向西看是科才。向南看是尕海、郎木寺。再向北看是:阿木去乎。(阿木去乎和科才两乡后来都划给夏河县管辖)
这些乡(镇)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交通十分不便,通讯条件更差,写一封信十天半月才能收到。面对高原上正处在平叛的特殊情况,政府早有决定,在重点偏僻乡镇,架设无线电台,保持县上领导和各乡镇随时联系。
最主要的还是和邻省有关部门联系,又和省城兰州保持通讯畅通。

碌曲县邮电局架设了无线电台,从邮电局向北看,还有一座单独的小山头,在这个小山头上也架设了一部电台。
从碌曲县向西看,翻过几座大山,越过几条大河,没有公路,得骑马跨过山间崎岖的山路,大约行驶50余公里,艰难地涉水,过了波浪滚滚的洮河,才能到达遥远的科才乡,这里有大小两座藏族喇嘛寺院,居住的藏族牧民很少,可能都到山后牧场放牧去了。不久前,科才山口还发生过一次平叛战斗。
我那次送电台,也是为了加强这里的通讯联络。(我前几年发表在中国交通报四版,巜电波穿越科才山口》一文,说的就是这件事)。
双岔乡离县城大约40多公里,她处于西仓、拉仁关和阿拉乡之间,这是海拔比县城较低,气候温和,秀拉森林茂密,社会治安复杂,对此,县邮电局总台在这里也架设了一部电台,可是,没有报务员,只得叫一名上海籍小伙,开通话传电报(用口唸电报号码),从没有误过事。
上世纪的1960年至1963年,碌曲(藏语:洮河。)玛曲(藏语:黄河)两县合并,改称洮江县,县址就在尕海(藏语:姜托措干,高寒湖之意)湖边,这里海拔3500多米,高寒缺氧,全年平均气温只有3摄氏度,接近西藏阿里地区的气候特点,县城虽然搬到这里,各单位都没有院墙,连县委的的四合院,也只修了三道墙,另外的一道墙,只打了地基,因为没钱,一直也修不起来,县上领导照样在这里办公,天气太冷,只有架起牛粪火取暖。我想,才建起6年多的县城,百业待兴,国家晢时经济困难,随着改革开放,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尕海湖附近建起的县城,除了水波荡漾的湖水外,四周围全是雄伟的高山,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牛羊在草原上静静地啃着青草。
邮电局只有两三排平房,电台就架在两间平房里,我们昼夜不停的收发电报,还得抽空上山拾牛粪取暖。抄收来的保密电报,报务员不清楚什么内容,但不久,县上领导就要作报告,大多是: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后来我们猜想,原来这都是我们抄收来的密码电报呀!
尕海湖向南行,大约36公里,就是郎木寺镇(藏语:德合仓郎木,意即,虎穴中的仙女),这里地处甘(肃)四(川)青(海)三省交界处,自古有“一唱雄鸡听三省”的说法。甘肃和四川都设有镇政府,后山狭谷地带是白龙江发源地,甘肃和四川都建有喇嘛寺院,中间还修了一座尖塔竟秀的清真寺。这里位置很重要,郎木寺邮电所专门架设了无线电台,随时和总台联络,我在这里工作了几个月。
玛曲当时和碌曲两县合并,又在玛曲建了邮电局,架设了电台,州邮电局下调令,从碌曲抽调一名报务员前赴那里工作。
全县电台架设齐备,报务人员日夜值守。
只见: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

说不完,道不尽,胜利的消息!

电波穿越甘南草原,

报告着吉祥和平安!

扎西德勒!

一一

电报知识
报务员手按的电报工具叫电键,
四个阿拉伯数字为一码,比如,明码电码本可查出7115(陈)2600(朝)

1.一(唸,嘀答)2(..一滴滴答)A(.一)B(一…答嘀嘀嘀)

.唸嘀,一唸答。

电报学要求邮电业务要一一迅速,准确,安全,方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一

作者简介:

陈朝阳,网名,晨阳,笔名,豫汝。故乡,河南汝州。中共党员。甘肃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甘南州作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邮电学校报务专业毕业。上世纪50年代末分配甘南。在甘南工作生活30年。1989年调甘肃交通报社任记者、编辑、工会主席。期间,在人民日报参加过高级培训。
与同仁合编《丝路之光》一书。2019年出版个人文集《晨阳文稿》
退休后,坚持写文,多篇作品发表在中央及省市报刊。












陇史荟
王文元讲陇史:在这里读懂甘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