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 高含 刘晓晨
截至9月13日,在人工智能配电网治理工作模式支撑下,蒙东赤峰供电公司20架无人机用15天完成了4180千米线路的航拍影像发布和巡检任务,平均单条线路数据治理周期降至1.5天,治理效率提升10倍。
据介绍,配电网图实不一致可能导致电网系统研判出现问题,影响供电可靠性。传统的数据治理方式通过人工采集配电网数据,需要供电员工日均巡检5千米。由于影像质量和清晰度不高,平均一条配电网线路要花费15天才能完成数据治理。
6月以来,在国网设备部、国网数字化部指导下,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同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成立技术攻坚团队,成功研发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配电网无人机自适应飞行和采集技术、航拍影像数据自动处理发布技术,在此基础上打造人工智能配电网治理工作模式并在国网蒙东电力试点应用,解决配电网高清影像地图更新不及时、精度差等问题。
应用该模式,巡线无人机通过视觉导航采集环境信息,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自身位置、姿态和飞行轨迹,从而实现无人机和导线之间固定间距的自动导航飞行。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拍照技术,巡线无人机可利用已有巡检流程自动采集线路通道高清影像信息,并自动识别和提取配电网杆塔全貌和重要特征。
人工智能配电网治理工作模式还贯通了配网无人机管控平台和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无人机巡检过程中自动生成的地理坐标、拓扑关系、杆塔信息等数据可同步至电网资源业务中台等系统,辅助纠正现有错误数据,解决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影像不新、精度不够、图实不符、参数错误等问题,还能实现智能诊断、一键分析、错误数据批量修改等功能,大幅提升配电网数据准确性。
截至目前,国网蒙东电力已应用人工智能配电网治理工作模式全量治理10千伏线路80条,纠治无人机巡检漏飞等问题14类,图实一致性达到99%以上。
(本文来自国家电网报,本号所刊发文章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无商业用途,向原作者致敬。因某些文章转载多次无法找到原作者在此致歉,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本文仅供学习交流、我们注重分享,勿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
媒体转载请注明ID及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