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竞逐“天空之城”:探索“低空经济+”》专题节目,聚焦多地低空经济产业最新发展情况,节目播出了南网产业投资集团所属南网通航公司电力无人机巡检、数据分析、X光检测、重载无人机吊运等作业场景,充分展现了南网通航作为南网专业化公司的核心能力和实践成效,探索打造新质生产力,助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不仅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而且成长性和带动性强。据不完全统计,继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之后,近30个省份和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及通用航空。“今天的飞行任务是可见光精细化作业和红外测温,主要针对110千伏的线路开展作业。”南网通航公司无人机巡检项目经理包若愚介绍道。
9月的广州气温依然高达30摄氏度以上,持续高温环境下电力设备容易因过载而出现故障,日常电力巡检显得尤为重要。包若愚常年开展电力巡检,奔波在户外,每天都要巡检七八条线路,十分艰苦。
包若愚说:“我们经常要顶着炎炎烈日出去工作,很多同事都晒得很黑,尤其在夏季,皮肤黑得家里人都不认识了。”
这一次执行巡检任务,包若愚轻松了许多,因为车上配备了一款高效的巡检神器——自动巡检无人机。
“我们只需要在后台将每天的作业任务、飞行航线进行预设,之后将巡检车辆开到每天规划的作业点,机巢无人机就可以自动开展飞行巡检作业了。”包若愚介绍道。
到达现场之后,包若愚只需要在电脑上“一键开启”,巡检无人机就自动从机巢里起飞并准确飞到电力铁塔的塔头周围,开始进行全方位体检。
包若愚说:“比如今天我们想去某个地点开展作业,就可以把巡检车辆开到相应的作业位置,然后使用机巢无人机开展相应的作业,相比于传统的作业方式更灵活更高效。”
“这是基于前端视觉识别技术自动捕捉绝缘子部件的画面,假如部件有缺陷会自动进行抓拍,当识别到某个地方有绝缘子自爆的问题,会自动变焦对缺陷进行确认。”南网通航公司数据分析管理项目经理张嘉伟介绍道。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无人机就已经在电力巡检中广泛应用,但一直需要一人一机单独操作。今天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机已经能实现自主充电、自主巡检等多项功能,大大提高了巡检的效率和精度。
“无人机在过去基本上是通过人眼进行巡检,现在我们希望无人机能发挥‘手’的功能,通过无人机不单是能看出线路上的缺陷,更是能处理一些缺陷问题。”南网通航公司数据部副总经理翟瑞聪介绍道。
无人机不仅是电力巡检的眼睛,还可以给他加装一双手,比如给它加一个X光机,给线路拍一张X光片,线路内部构造出现了什么问题都能一目了然。
同样正在特种作业领域大显身手的还有这款被称作“吊运利器”的重载无人机。
这款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采用大功率航空发动机,配合轻量化机身,载重量达250公斤,续航时间可以超过3个小时,拥有完全自主飞行能力,重心适应性强,非常适合山地运输物资。
前不久这款重载无人机在广东韶关进行了首次试点应用。恰逢雨季,距离市中心80公里的武洞村急需一套配电设备,但这里的山路完全被泥水覆盖,再加上山高路陡,地面车辆根本难以进入,这时候重载无人机派上了大用场。
“我们这次运输了130公斤单件重量的物品,最重运输件能达到180公斤到200公斤,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运输方式开路难、补偿贵、工期长且受制于天气等因素影响等难点。”南网通航公司特种作业项目经理高堃植介绍道。
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民用有人驾驶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低空经济+”加的是各地全新的航空器产业链,加的是与低空飞行相关的全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随着关键技术迭代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将不断向纵深拓展。
(本文来自南网产业投资集团,本号所刊发文章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无商业用途,向原作者致敬。因某些文章转载多次无法找到原作者在此致歉,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本文仅供学习交流、我们注重分享,勿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
媒体转载请注明ID及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