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某瓣平台分享了让自己震惊的一个真实事件:
早上送儿子和女儿一起去学校时,好动、活泼的儿子总是在“叽叽喳喳”,
一会在表达自己对放学后娱乐活动的期待,一会又说出自己对晚餐的设想,一会儿还会将周末的行程计划告诉她。
然而,作为对比,六岁的女儿就像雕塑一样坐在旁边,散发出与年龄完全不符的成熟和淡定。
这让她不由得认为会不会有些“怠慢”女儿,于是赶紧问女儿放学之后有什么期待。
女儿面无表情的回答:“我没有期待。”之后便拿起书包下车去学校了。
这件小事让这位妈妈陷入到深深的震惊之中:一个六岁的孩子居然对生活没有任何期待,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问题就在女儿没有合理地与所在生活建立联系。
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从出生开始就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身份,也影响了我们的心理发展和社会行为。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而与人相处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个体与社会的联系首先体现在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过程中。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它始于家庭,扩展到学校、工作场所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以及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与人相处的能力,是个体社会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人相处: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
与人相处的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社会适应,还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根据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例如,在学龄前期,儿童需要克服羞愧和怀疑,发展自主性;在学龄期,他们需要克服自卑感,发展勤奋感。
这些阶段的成功过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与父母、同伴和教师等社会成员的积极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与父母、同伴和伴侣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代际关系,即不同代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个体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亲密关系,如友谊和爱情,为个体提供了情感支持和社会认同,是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情绪价值:生活中的重要精神力量
之所以强调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是因为与人相处后产生的情绪价值在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积极的情绪体验,如爱、喜悦和满足感,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归属感,
而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愤怒、悲伤和失望,则可能导致个体的社会退缩和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至关重要。
帮助孩子“进入”生活
案例当中的这位母亲,之所以会因为女儿的反映而感到震惊,其实就是因为她对人与世界之间的这种联系不够敏感。
其实作为家长,不仅要满足子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更要关注她们的精神世界。
即便是震惊,也是因为儿子主动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女儿则没有,这种反差提醒了这位母亲。由此可见,这位母亲有些“不称职”。
针对文中的情况,有一些建议:
首先,增强家庭支持: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环境,也就是孩子和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最初起点,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提供一个温暖、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同时,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这不仅能提供情感出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与社会的积极联系。
其次,帮助孩子融入社会:
社交技能是与人相处的基础。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
同时,学校也是孩子和外界产生联系的重要场所。
校方也有责任帮助孩子进行社会化,教师和学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和表达自己,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最终,提供情感教育: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精神问题决不能袖手旁观,一旦发现,就要及时解决。
比如,可以鼓励孩子与同伴建立健康的友谊,这有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和情感发展;
同时,建立积极的代际关系。代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对于孩子的社会化至关重要。
父母和祖父母应该努力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代际关系,传递价值观和生活智慧。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与社会的积极联系,培养他们的情绪价值,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需求和挑战也各不相同。
因此,作为父母、教育者和社会成员,我们需要耐心、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谷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