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许都憧憬过高材生的生活,套用网上流传的句式便是:如果我高考考上了清华,不敢想象我是多么开朗的一个人。然而,事实却是,这些被人人艳羡的高材生,生活过得也并不如意,荣鑫就是其中之一。在荣鑫出事之前,在其他人眼中,他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他那在大学任职教授的父母,也是同学眼中“别人家的父母”。从小到大,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之下,荣鑫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毫不意外地,高考结束后,荣鑫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大学攻读自动化系。为了更加深耕领域,本科毕业后,荣鑫申请了美国的密歇根大学,继续攻读人工智能的博士学位。由于在美国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同时,荣鑫又遇见了同在美国的华裔女朋友,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父母作为人民教师,无法接受儿子学成之后留在美国,不为祖国做贡献。此时的荣鑫,面临着毕业论文的压力、绿卡申请异常曲折的压力的压力和父母完全不支持自己的压力。于是,他喜欢上了飞行。因为只有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时,才能暂时忘记一切。2017年3月,荣鑫像往常一样租了一个小型飞机。然而,却不曾料想,他在这次飞行中,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联系到荣鑫的父母想要归还遗物时,荣父母却冷冷地说了句:“既然他选择留在美国,就让他永远留在那里吧。”尽管荣鑫的选择有待商榷,但父母对孩子遗物的冷漠却令人触目惊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如同仇人?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高学历的父母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让荣鑫没有为物质条件发过愁。然而,由于父母是精英,对孩子也进行的是精英教育。因此,荣鑫在小时候也是过着小卷王的生活。这类似于近年兴起的一个说法——“鸡娃”,意思是家长通过给孩子“打鸡血”的方式,来使孩子成为同龄人之中的佼佼者。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薛海平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专制型、权威型、宽容型和忽视型。而“鸡娃”的父母,往往使属于专制型或者是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在国外,这种超前培养孩子被称之为直升机育儿方式。这种方式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担。最好的教养方式,就是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不要因为强求孩子早日结果,却剥夺了孩子慢慢开花的乐趣。许多父母都会有一个误区,认为既然自己生了孩子,那么孩子就要完全听自己的话。在美国,荣鑫学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有了在微软、谷歌的实习经验。当他把想要定居美国的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却坚决反对。然而,无论是科研环境,还是生活的舒适度,荣鑫都认为美国是更好的选择。在与父母争吵数次之后,荣鑫还是非常坚持留在美国,而父母完全的不理解击垮了他。在心理学中,荣鑫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被称只为“控制型教养(control parenting)”。控制型教养的父母,他们总是要求、命令孩子完全听自己的话,而忽视孩子真正的情感诉求。在这样的人生中,孩子在父母的操纵下,完全感受不到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以死亡的方式来逃脱这被操纵的一生。在孩子的人生中,父母可以是照亮前路的灯塔,但决不能当孩子人生中的舵手。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家庭中父母扮演着“一言堂”的角色,经常谈论着孩子的人生应该如何。小到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发型,大到选什么专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而当孩子想要对自己的人生发表意见时,父母却说,“你懂什么?我们这都是为你好。”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要么长大后完全要和父母反着来,很容易误入歧途;要么完全失去自己的主见,一切都全凭父母决定。只有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有主见、更加坚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在其著作《成功、动机与目标》一书中表示,归属感给孩子带来幸福,新事物让孩子更快成长,而自由选择的权力使孩子获得强烈的内在动力。
拥有自由选择权的孩子,更容易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中大放异彩。
实际上,许多家长为孩子规划人生道路,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走得更加顺利。然而,当父母与孩子的意见产生分歧时,父母应该适当地退步,否则会让家庭关系恶化到难以补救的程度。其实,我们也能理解荣鑫父母希望孩子能报效祖国的决定。但如何选择,说到底是个人的选择。是让孩子能够活着在美国,还是因为情绪上的折磨英年早逝?因此,不如将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让他们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谷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