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密集发声在提醒我们什么?

科技   2024-09-30 00:08   美国  
你好,我是郭震
最近,丘成桐、何祚庥、孙凝晖等一众中科院院士相继发声,对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给出一些“非鼓吹式”见解。由于部分内容语涉某民族企业,并且毫不讳言中美技术差距,迅速淹没在了狂热拥趸的抗议声中。
更有甚者,如项**之流的自媒体,还对几位院士发起人身攻击,冠以“无知”、“无能”、“无贡献”等标签。关乎科技发展前路的理性探讨,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场骂战...

抛开莫衷一是的情绪对立,院士们真正想要表达什么?又为何屡屡触碰到“雷区”?

基础研究工作,该不该重视?

在何祚庥和丘成桐院士的观点中,多有不谋而合之处,且大都围绕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展开。

何院士认为,中美双方在基础研究领域尚有差距。要搞懂一件事,必须重视基本理论。要做好芯片,同样要在这个地方下大功夫。

他用华为来举例,“所谓芯片问题,理论上只有比氢弹理论更复杂。存在基本理论问题必定更多。我想,荷兰人是清楚了。而华为就不见得真懂得,极大可能是拿来就用。所以荷兰人说,告诉你了,也不一定真正弄出来!”

邱院士同样毫不讳言地提到,华为的数学家可能偏向应用技术人才,缺乏专注于纯粹数学研究的专家。“这对华为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纯粹数学研究在科技创新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关系密切,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应用技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另外,他进一步给出建议,认为华为在发展研发团队时应该兼顾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确保团队中既有应用技术人才,也有基础科学专家。

可以看出,两位院士主要是在提醒不要忽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只有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相辅相成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的发展。

然而例证中同时提到了中国科技产业领军者华为,竟然被解读为“打压”民族品牌。以项**为代表的“公知”,迅速组织起大规模舆论攻击。

项在自媒体账号中公然掀起骂战:“何祚庥知识匮乏不懂装懂,一生都在搞空的东西”、“丘成桐没有做出贡献,归国就是为了荣誉和财富”......至此,两位院士的观点沉沙,科学基础研究的话题俨然成了禁区。

生态开放路线,要不要无视?

更近几日的消息是,孙凝晖院士也陷入了“项公知”们的网络风暴。

追根溯源,事件竟然起始于几个月之前的一次会议。孙院士在会议报告中提出,国内不应该只有华为的封闭垄断模式,这样很难打赢更成熟的美式垄断,鼓励产业上下游要封闭式+开放式两条腿走路。

让人诧异的是,该视频内容在这两天突然大规模散播网络,并且视频经过前后剪辑截取,竟然再次演变为“孙凝晖攻击华为”。后续的发展如出一辙,项**迅速发文站台华为,这次不仅攻击了孙凝晖本人,还对整个中科院、科学界大放厥词。

“中科院那帮院士哪懂人工智能,他们的水平还不如我”、“学院派和高校这些人都靠不住,在旁边吹吹风就不错了”......近乎泼妇骂街的口水仗中,关于产业生态开放的话题再次变味。

不过,随后也有专业人士对孙院士的观点进行客观解读。认为华为此前进军智算领域的战略表述是“全栈全场景AI”,今天的新表述是“全面智能化”。虽然换了说法,但本质上都是在垂直一体化全栈布局,孙凝晖使用“封闭生态”来形容并不为过。

其次,华为打破公司基本法“永不进

入信息服务业”的承诺,不断向云计算、汽车、ERP等领域扩张,早已触及到下游客户的市场利益,难免有“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嫌疑,关于公司涉嫌垄断的质疑也并不鲜见

孙凝晖在观点中并未刻意否定华为的封闭模式,重点更在于后边提出的开放式发展路线。如果产业生态完全封闭,产业链各方不仅将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还会严重限制上下游的科技创新动力。上述人士指出,“长远来看,无视生态开放需求,对产业发展弊大于利。

中美技术差距,能不能正视?

纵观三位院士观点,有一明显的共同之处是都未回避“中美差距”这一话题。这不禁让人深思,近几年随着部分国产科技赛道崛起,是否已经容不下理性声音?

要知道,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与美国方面存在确切的差距。仅从技术领域来看,美国的基础研究、核心算法、高端芯片等方面优势明显。尤其基础研究方面,美国一直投入巨大,拥有众多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相比之下,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在应用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基础理论和创新领域仍略显滞后。此外,全球90%以上的高端AI芯片市场被美国企业占据,这也限制了中国AI产业的发展和赶超。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位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我们国家非常强调成果转化,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强转化”。但是转化要从基础研究成果而来,目前我们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而在项**之流的声浪中,则强行驳斥为“美国的强大是来自于生产制造的能力,而不是来自什么基础研究。一个国家真正的发展,根本不是什么基础理论研究,科学只是锦上添花。”

当然,施一公院士的论述没有具体到企业层面,并未受到的明显的大规模抨击。那么,某些人究竟是难以正视中美差距,亦或者难以接受对某些企业的批评?我想无论哪种可能,都不至于因言获罪。

“实事求是”,即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诸位院士的言论,正是基于对我国科研现状的深入分析和对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没有盲目跟风,也没有夸大其词,而是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伪存真,揭示事物本质,这正是“实事求是”精神的集中体现。

以上。如果对你有用,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以后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星标⭐。谢谢你看我的文章,下篇文章再见。

郭震AI
郭震,工作8年后到美读AI博士,努力分享一些最新且有料的AI。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