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中的思维可视化、过程化和规范化

文化   2024-12-09 21:25   广东  

高考命题中的思维可视化、过程化和规范化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思维可视化

定义:思维可视化是指将思维或能力清晰地整理和呈现出来,打破思维的模糊性,将思维能力进行清晰的分类和界定。

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推理过程呈现、关键步骤分析、核心构成要素等方式,让思维的过程和形式都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高考命题中,通过思维导图、推理过程呈现、关键步骤分析、核心构成要素等方式,让思维的过程和形式都清晰地呈现出来:

• 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是指将思维或能力清晰地整理和呈现出来。这要求我们打破思维的模糊性,将思维能力进行清晰的分类和界定。例如,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通过思维导图、推理过程呈现、关键步骤分析、核心构成要素等方式,让思维的过程和形式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培养和训练我们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尤为重要。

• 思维过程化:思维过程化是指对思维或关键能力进行分解,尤其是对它的过程进行分解,严格界定每一个思维或关键能力的过程形式、关键方法以及构成要素,让思维成为一种可认识、可学习、可操作的实在之物。例如,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可以分解为关键信息定位、关键信息概括与提取、信息逻辑关系连接、信息转换以及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

• 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是高品质思维的核心构成要素。高考试题中的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考查包括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因果推理等,以及识别常见的逻辑谬误和论证的结构与评估。这些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规范、严谨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 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能力: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实证数据分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问题的内在联系,并运用抽象与联想、归纳与概括、推演与计算、模型与建模等思维方法来组织、调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提出解决策略性方案。

• 核心构成要素:高考命题中的核心构成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推理判断题、推理论证题和逻辑填空题等,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前提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推断,判断结论的正确性。

二、思维过程化

定义:思维过程化是指对思维或关键能力进行分解,尤其是要对它的过程进行分解,严格界定每一个思维或关键能力的过程形式、关键方法以及构成要素。

方法:例如,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可以分解为关键信息定位、关键信息概括与提取、信息逻辑关系连接、信息转换以及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

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这种能力可以分解为多个思维过程,包括关键信息定位、关键信息概括与提取、信息逻辑关系连接、信息转换以及推理判断等。

1. 关键信息定位

  • 命题体现:高考命题中,阅读理解题、数据分析题等题型常常需要学生从文本或图表中定位关键信息。例如,阅读理解题会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点;数据分析题则要求学生从图表或数据中识别出与解题有关的关键数据。

  • 考查目的:这一思维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和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高考紧张的考试环境中,迅速准确地定位关键信息对于提高解题效率至关重要。

2. 关键信息概括与提取

  • 命题体现:高考命题中的信息整理题、信息改编题等题型要求学生将所给信息进行整理、概括或归纳。例如,信息整理题会给出一段或几段信息,要求学生提炼出关键信息并进行整理;信息改编题则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对原文进行概括或转述。

  • 考查目的:这一思维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概括和提取关键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为后续解题步骤奠定基础。

3. 信息逻辑关系连接

  • 命题体现:高考命题中的逻辑推理题、推理论证题等题型常常需要学生建立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例如,逻辑推理题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前提或条件推断出结论;推理论证题则要求学生从给定的信息中找到支持或反驳论点的理由和证据。

  • 考查目的:这一思维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连接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的内在逻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 信息转换

  • 命题体现:高考命题中的信息转换题、题型转换题等题型要求学生将所给信息进行转换或转化。例如,信息转换题可能会要求学生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图表信息,或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描述;题型转换题则可能要求学生将一种题型转化为另一种题型进行解答。

  • 考查目的:这一思维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通过信息转换,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题型和解题要求,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效率。

5. 推理判断

  • 命题体现:高考命题中的推理判断题、评估分析题等题型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例如,推理判断题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前提或条件推断出结论的正确性;评估分析题则要求学生对给定的观点或论述进行分析和评价。

  • 考查目的:这一思维过程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推理判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评估不同选项的合理性,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是高考命题中重点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通过分解这一能力为多个思维过程,高考命题可以全面、深入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以下是一个关于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的具体高考命题例子及其分析:

例题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到获取娱乐,我们已经习惯了依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来满足我们的需求。然而,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泛滥等。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的重要性”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

这个题目考查了学生在信息获取与加工方面的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包括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述。例如,学生可以论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加工信息对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也可以探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如何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以识别和抵制虚假信息。

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思考,撰写一篇逻辑清晰、论述有力的文章。在文章中,学生需要运用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对题目中的材料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这个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学生在信息获取与加工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例题(阅读理解类)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科技产品来获取信息。然而,信息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加工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段: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中既有有价值的,也有无价值的,甚至有害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加工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其次,我们需要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最后,我们需要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题目:

  1. 文段中提到了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哪几个步骤?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信息获取与加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分析:

这个题目同样考查了学生在信息获取与加工方面的能力。

第一题要求学生从文段中提取关键信息,即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步骤。这需要学生具备准确的信息定位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题则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信息获取与加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思考和论述。这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题目,学生可以进一步锻炼自己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

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的考查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全面评估。

例题一:写作类题目

命题意图:

  1. 考查信息素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本题通过让学生围绕“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写作,旨在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获取有效信息、辨别信息真伪、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2. 培养批判性思维:题目中提到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泛滥等,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信息,而是学会分析和判断。

  3. 提升综合能力:写作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个人见解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有深度的文章。这既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命题特点:

  • 时代性:题目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反映信息时代的特点和挑战。

  • 开放性:题目没有固定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和论述。

  • 综合性:题目融合了阅读理解、信息提取、批判性思维、写作表达等多种能力考察。

例题二:阅读理解类题目

命题意图:

  1. 考查信息提取能力:第一题要求学生从文段中提取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步骤,这直接考察了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

  2. 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信息获取与加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这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3. 强化批判性思维:在信息获取与加工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筛选和鉴别信息,这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识别虚假信息,避免被误导。

命题特点:

  • 基础性:题目以文段为基础,考察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 实践性: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论述,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

  • 层次性:题目设置了两个小题,从信息提取到问题解决,层层递进,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高考命题角度来看,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的考查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全面评估。这类题目通常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自己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通过数学物理高考题例子来说明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的重要性:

例题一:物理高考题

题目:

福建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借助配重小车可以进行弹射测试,测试时配重小车被弹射器从甲板上水平弹出后,落到海面上。调整弹射装置,使小车水平离开甲板时的动能变为调整前的4倍。忽略空气阻力,则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多少倍?

A. 0.25倍 B. 0.5倍 C. 2倍 D. 4倍

分析:

  1. 信息获取:

  • 题目描述了福建舰的弹射测试场景。

  • 提供了配重小车被弹射器弹出后的动能变化信息。

  • 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

  2. 信息加工:

  • 需要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 利用动能定理,知道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动能变为4倍时,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

  • 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知道水平距离与速度成正比,因此水平距离也会变为原来的2倍。

  3. 答案选择:

  •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C选项,即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2倍。

例题二:数学高考题

题目: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为s,其加速度为a。则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v是多少?

A. st B. 1/2at C. 1/2st D. 1/2at²

分析:

  1. 信息获取:

  • 题目描述了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境。

  • 提供了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s和加速度a的信息。

  2. 信息加工:

  • 需要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平均速度的定义进行求解。

  •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s=1/2at²。

  • 平均速度的定义为v=s/t。

  • 将位移公式代入平均速度的定义中,得到v=s/t=1/2at²/t=1/2at。

  3. 答案选择:

  •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B选项,即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v是1/2at。

通过这两个例题可以看出,无论是物理题还是数学题,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学生需要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题目的物理或数学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这种能力不仅对于高考至关重要,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三、思维规范化

定义:思维规范化是指我们的思维或能力必须是专业、正确和准确的,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来达成规范、准确的思维。

方法:例如,在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分析时,需要理解和把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构成、逻辑形式与逻辑规则,以减少逻辑谬误。

从测评学角度来看,思维可视化用于高考命题要求命题人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命题操作步骤。以下是对这两方面的详细阐述:

命题人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

  1. 学科素养:命题人需要对所命题的学科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2. 测评学知识:命题人需要掌握测评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测评工具的开发、测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过程。

  3. 教育心理学知识:命题人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便在命题时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题目。

  4. 创新思维:命题人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够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题目,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5. 严谨的态度:命题人需要具备严谨的态度,对待命题工作要认真负责,确保题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

命题操作步骤

  1. 明确命题目标:命题人需要明确命题的目标和要求,包括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思维品质等。

  2. 设计题目情境:命题人需要根据命题目标设计题目情境,情境应具有真实性、复杂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3. 确定测评指标:命题人需要根据命题目标确定测评指标,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水平、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具体指标。

  4. 设计题目形式:命题人需要根据测评指标设计题目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并考虑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呈现题目。

  5. 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命题人需要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呈现题目,如通过思维导图、推理过程呈现、关键步骤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思维的过程和形式。

  6. 审核和修改:命题完成后,命题人需要对题目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题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同时检查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是否得当。

  7. 试测和反馈:命题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题目进行试测,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以便对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思维可视化用于高考命题要求命题人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命题操作步骤。通过明确命题目标、设计题目情境、确定测评指标、设计题目形式、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审核和修改以及试测和反馈等步骤,可以确保命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以下是通过数学物理高考题例子来说明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的重要性:

例题一:物理高考题

题目:

福建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借助配重小车可以进行弹射测试,测试时配重小车被弹射器从甲板上水平弹出后,落到海面上。调整弹射装置,使小车水平离开甲板时的动能变为调整前的4倍。忽略空气阻力,则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多少倍?

A. 0.25倍 B. 0.5倍 C. 2倍 D. 4倍

分析:

  1. 信息获取:

  • 题目描述了福建舰的弹射测试场景。

  • 提供了配重小车被弹射器弹出后的动能变化信息。

  • 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

  2. 信息加工:

  • 需要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 利用动能定理,知道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动能变为4倍时,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

  • 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知道水平距离与速度成正比,因此水平距离也会变为原来的2倍。

  3. 答案选择:

  •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C选项,即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2倍。

例题二:数学高考题

题目: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为s,其加速度为a。则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v是多少?

A. st B. 1/2at C. 1/2st D. 1/2at²

分析:

  1. 信息获取:

  • 题目描述了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境。

  • 提供了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s和加速度a的信息。

  2. 信息加工:

  • 需要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平均速度的定义进行求解。

  •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s=1/2at²。

  • 平均速度的定义为v=s/t。

  • 将位移公式代入平均速度的定义中,得到v=s/t=1/2at²/t=1/2at。

  3. 答案选择:

  •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B选项,即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v是1/2at。

通过这两个例题可以看出,无论是物理题还是数学题,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学生需要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题目的物理或数学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这种能力不仅对于高考至关重要,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具体阐述思维可视化在高考命题中的应用,以数学学科为例:

思维可视化命题实例

假设我们需要命制一道考查学生函数图像识别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数学题目。

题目设计:

已知函数f(x)=ax^2+bx+c(a≠0)的图像经过点(1,1),且关于直线x=2对称。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若函数f(x)在区间[m,m+1]上单调递减,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思维可视化命题步骤:

  1. 信息呈现与可视化:

  • 在题干中明确给出函数图像的关键信息,如经过的点(1,1)和对称轴x=2,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如函数图像)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图像概念。

  • 在题目旁边或下方附上函数图像的草图,标出关键点(1,1)和对称轴x=2,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题目要求。

  2. 逻辑推理过程可视化:

  • 在第一问的求解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函数的解析式。例如,可以提示学生利用对称轴公式x=-b/2a和函数图像经过的点(1,1)列出方程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得出a、b、c的值。

  • 在题目旁边或下方附上推理过程的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清晰地展示出从已知条件到结论的推理路径。

  3. 解题步骤可视化:

  • 在第二问的求解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析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可以提示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性质,结合函数的解析式和区间[m,m+1]进行分析。

  • 在题目旁边或下方附上解题步骤的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明确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和目的。

  4. 答案呈现与反馈:

  • 在题目下方给出详细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解题过程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将思维可视化的理念融入到高考命题中,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题目要求、更清晰地呈现解题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乐学数蕴近期好文精选】
何小亚:2024年数学高考题评析:掌握破题基,不变应万变!
何小亚教授:高考数学命题系统的构建与运用
何小亚教授: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标准与案例
何小亚教授:数学小结中的问题、对策与案例的研究
何小亚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之反思
何小亚教授:基于数学史的对数概念教学设计
何小亚教授:数学核心素养指标之反思
何小亚教授:《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的教学新设计
何小亚教授:《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新设计
方亚斌教授:2023年高考数学热点题型探秘
方亚斌教授: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数学题课本题源揭秘
方亚斌教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方亚斌教授:高中数学运算素养的内涵及提升策略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落实四基四能,突出通性通法
金钟植:从通性通法的角度分析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全国新高考I卷)中的解析几何试题
从一道四次函数的对称性问题谈起
备考讲座:三新背景下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策略与方法
全国211、985、双一流高校
梁启滢:从指数函数的泰勒展式性质看“2024年佛山一模”第22题
梁启滢:多角度求解武汉四调填空压轴题
梁启滢:数学杂谈:例说眼见未必为事实
梁启滢:2023广东中考压轴题多角度分析与详解

优质高三二轮复习研讨课:练文杰—《全概率公式与递推数列》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平台基于共享和交流之精神传播此文,版权归原平台和作者所有,不得用以任何商业之用途,违者责任自负,与本平台无关。本平台对推送的非原创文章保持中立态度,推文的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请读者自行判断品别。如推文内涉及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有侵权或不便公开发表,请联系下面小编微信删除。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抖音:Vlxsy8   视频号/B站:乐学数韵 

教研、解题、资源

 Q群: 314559613  ,1078982440


《乐学数蕴》精品推文大合集

『名师在线』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全科目教学视频汇总







乐学数蕴
研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同步中学数学课堂,传播优秀数学文化,研究高考命题规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