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天,日本又发生地震了,沿岸大片地区发生7.6级地震,造成至少48人死亡,并在石川县中部引发海啸和火灾。
近期点开订阅号,哪里哪里又发生地震的消息,接连不断地报道出来。有点让人开始怀疑,是不是地球的报复来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地震统计数据:
如此看来,去年发生的大地震次数并不是历年最多的。这种“错觉”,很可能是热点信息被自媒体放大后所带来的。
历史上的大地震
先看已经过去的2023年,发生的大地震:
1. 土耳其-叙利亚双震:2月,在12小时内接连发生两次7.8级强烈地震。
2. 摩洛哥地震:9月,发生的这次地震震级为6.8,是摩洛哥几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
3. 阿富汗地震:10月,在阿富汗赫拉特省发生的四次6.3级地震。
4. 尼泊尔地震:11月4日,扎泽尔果德和鲁古姆西区两县发生6.4级地震。
5. 积石山县地震: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地震烈度最大达到了8度。
虽然历史上发生的大地震多达几百次,但是对设计规范的编制修订有影响的为数不多。以下是规范条文中提及的大地震:
1. 1918年2月13日,广东南澳大地震,震级为7.2级,震中烈度为10度,倒塌民房数千间。
2.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震级为7.7级,震中烈度为10度,33.8万间房屋倒塌。
3.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97%的地面建筑毁坏。
4. 1977年3月4日,罗马尼亚地震,震级为7.2级,3.2万栋建筑被摧毁。
5. 1978年6月12日和8月16日,日本宫城和岩手两次大地震,震级都是7.4级,7千多房屋全半损坏。
6.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又称阪神大地震,震级7.3级,10万多栋房屋倒塌。
7. 1999年9月21日,台湾921大地震,又称集集大地震,震级7.3级,10万多栋房屋全半损坏。
8.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级为8.0级,最大烈度为11度,80%-90%房屋倒塌。
大地震与抗震设计规范
并非历史上的每次大地震都直接导致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修编。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修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到地震事件本身的影响,还受到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回顾我们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阶段,可以大致感受到它的复杂过程。
第一阶段:《78规范》
• 背景:主要学习和借鉴了美国和苏联的抗震设计方法,1976年唐山地震后,基于对地震区建筑震害的调查研究,对既有规范进行了修订。
• 特点:《78规范》是中国早期工程抗震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的重要里程碑。
第二阶段:《89规范》
• 发展:唐山地震后,中国在抗震设计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与国际同行进行了交流,吸取先进经验。
• 特点:《89规范》在许多方面对《78规范》进行了改进,体现了国内外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三阶段:《2001规范》及其后续修订
• 发展:1997年开始对《89规范》进行修订,2001年颁布了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特点:吸取了国内外大地震的震害经验,如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和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以及1996年中国丽江地震。
• 最新修订:2008年汶川地震后,对《2001规范》进行了局部修订,随着对地震震害的深入研究总结,同时2015新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又进行了两次修订,最终形成目前的版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 50011-2010。
小结
国内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经历了从学习、模仿到创新和领先的过程,也在根据经历的工程实践经验不断进步和调整。最近发生的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地震烈度已经达到8度,而在《抗规》中的设计标准还是7度,这样很可能会带来新的修订。
先到这里,后续我们再聊聊这些大地震的具体调研报告。
如果您已经看到这里,觉得还可以,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看到新文章,也可以加个星标⭐
参考资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和最新修订》 王亚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发展历程及展望》罗开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 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