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黄土地计划”坚持至今第19年,2500余名浙大学生赴各地县乡基层政务实习和创新创业调研实践,其中许多学员受此影响,选择在毕业后服务基层、服务中西部、服务国家。2024年浙江大学“黄土地计划”共组织350余名学员奔赴浙江省十四个区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基层实践。
2024年7月30日上午,浙江大学“黄土地计划”赴衢州常山实践团从紫金港校区启程。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9名实践团成员分赴常山县不同单位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被誉为“浙西第一门户”的常山县,成员们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体验政务,调研创新。下面是来自在常山县住建局实习的林嘉龙同学的个人感悟。
引言
在常山,我踏上了一段探索与实践的旅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破旧立新的希望与决心。破发展之困,展奋进新姿,这是我在这片热土上最深刻的感悟。
01 破县市宣传劣势,打造一切为U金名片
常山,一个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显眼的小城,却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宣传上的劣势,并未掩盖其内在的光芒。“一切为了U”,这个简单而又充满力量的口号,不仅代表了常山的特产——胡柚、香柚、茶油,更蕴含了对每一位到访者最诚挚的欢迎。正如奥运冠军杨倩在为常山城市品牌代言影像中所展现的那样,常山的城市品牌,正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向世界展示其独有的风采。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宣传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宣传片的拍摄、城市品牌的推广,我看到了常山如何一步步打破传统的宣传模式,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位“U”。这不仅是对城市形象的一次重塑,更是对常山未来发展的一次深远布局。
02 破乡村振兴困境,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常山,我亲眼见证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与成效。芳村镇的山茶油、郭塘村的月季花、达塘村的“早上好”党建平台,每一个特色产业的背后,都是对乡村振兴的一次深刻诠释。
产业赋能,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的体现。在与基层干部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径。这一路上,我深刻感受到了产业赋能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以及每一位参与者为之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03 破工业发展瓶颈,打造双柚百亿产业
工业发展,一直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在常山,双柚产业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工业发展的新希望。从胡柚和香柚的种植,到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再到市场的拓展,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
结语
常山之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在这里,我学会了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进步。我相信,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有深入实践,才能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常山之旅让我寻找到了心中失踪已久的园地,在未来,我将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天,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智慧。
个人简介
林嘉龙,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浙江大学紫领计划十六期预科学员,浙江大学2024“黄土地计划”赴常山实践团成员。
—— END ——
图文 | 林嘉龙
排版 | 杨益
一审 | 李敖同
二审 | 邱慧、朱庆凯
三审 | 张楠、李华勇
马佳妮:感恩彩虹人生 点亮梦想的七彩光芒
浏览更多:
打造全社会共建的思政育人平台—— 架起“彩虹桥” 托起报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