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直播||罗志仲:父母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   情感   2024-07-09 18:16   陕西  






没有目标也是好事吗?一起看看志仲老师是怎么说的。



本文共计3490字,预计阅读需要20分钟。







志仲老师的分享




大家好!很多人知道我是因为李崇建书里的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里,我提到了我曾经跟我爸爸18年不说话。那今天机会难得,我想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是罗志仲,1974年出生,所以我已经快50岁了。如果把我的人生分成两个大阶段,那就是40岁之前跟40岁之后。分水岭是我在2013年第一次参加萨提亚模式工作坊,那一年我虚岁是40岁,实岁是39岁。





所有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费

1974年我出生了,1993年我考进了台湾的东海大学,成了李崇建的学弟,我大一的时候,他大四。


人生非常奇妙,一切都那么刚刚好。因为如果有一点点闪失,我这辈子很可能就跟李崇建擦肩而过了。我高中的时候曾经留级过一次,李崇建考大学,考了五次才考上。


那各位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因为留级,我就不可能认识他。


所以有些事情,当年觉得是个遗憾,是个挫折,是个失败的事情。现在看,它都不是失败,不是挫折,它一点都不遗憾。


所有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费。




考取博士

大学毕业之后继续念东海大学的中文研究所,念完之后,我去中学短暂地教了几年书,不喜欢那个环境,我就不教了。我跑去台北找工作,没想到,找不到工作,那怎么办呢?我只好硬着头皮又回到中文圈来考博士。


我很侥幸地考上了位于台湾的清华大学,我在那里考上了中文博士班,那是2004年的事。我花了四年的时间拿到中文博士学位,那四年,我比任何人都努力,比任何人都拼命。




前途茫茫

2008年拿到博士学位,那时候三十出头了,春秋鼎盛之年。接着也很努力找工作,但是找不到。


我很认真地在做学术研究,在各地寻找机会。可是在台湾,因为少子化的原因,很多大学,他们的教授退休了,他们不再找新的研究者、学者进去递补。所以我在台湾找了好几年的工作,我找不到。


找不到怎么办呢?我真的不知道。一个人越来越接近40岁了,还一事无成。有很多年,我都让我爸爸妈妈。我在家里,早上醒来就有早餐可以吃,衣服是妈妈帮我洗帮我晾的,妈妈把我照顾地很好。在台湾,形容这种不长进没出息的成年人叫做妈宝,就还是妈妈的一个宝贝,都没有长大的。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我过这样的日子到40岁。


那期间,我也有工作,我是在大学里兼课,赚取非常微薄的薪水,前途茫茫。


与此同时,身体开始出现状况,我开始晚上睡不着觉,去看医生,开始吃安眠药。我后来整整吃了六年半的安眠药,我曾经很绝望地以为我得吃一辈子。


后来,身体出现其他状况,胃酸逆流。那个胃酸它很不安分,他会冲上来到我的胸口,到我的喉咙,所以我很多东西都不能吃。


我在一年之内,从88公斤瘦到61公斤,很多朋友看到我都以为我得了癌症。


不只这些,还开始大量掉头发,开始膝盖痛开始腰痛开始肩颈酸痛整个背整个脊椎都在痛,严重的时候出门要绑护膝要绑护腰。


那时候我还不到40岁,就三十多岁而已。



抑郁可能是个好事情

当时我有严重的忧郁倾向,我不知道我怎么了,我也不知道我的人生是否可以有其他的选择。可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段日子对我的帮助非常的大。


为什么呢?我的整个工作停下来了,我的整个生活步调被迫放慢了,我不想慢下来,可是我连走都走不快,出门要带着拐杖,以前五分钟就可以到火车站,现在我得提早20分钟出门,走到火车站。


所以我被迫慢下来,被迫停下来,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本来之前都在一路往前冲。


生命它是有智慧的告诉你们:你要慢下来了。你不可能慢,是吧?那我就想办法让你慢下来,让你遇到一些挫折让你身体开始病痛,让你心理开始出现一些状况,让你被迫慢下来。


那被迫慢下来之后,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该怎么走?说来很奇妙,我2008年拿到博士学位,然后身体开始出状况,到2012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机缘,我去千树成林创意作文当观光客。其实我去那边就只是打发时间,崇建当时教的是小学六年级的作文,我就每个礼拜五的傍晚去看他上课,这一看就看了两年。


我在大学里头教书,是个博士,可是我去看李崇建怎么教小学生,去看他怎么跟学生对话的。


很多人跟着崇建学习对话都是看书,可是我学对话完全不是这样子学的,我是到他的班上看他上课两年,那个收获特别大。




没有目标是好事吗?

2013年上半年,崇建有一天问我:哎,6月20号左右,有三天的萨提亚模式工作坊,你要不要来参加?


那时候我完全不懂萨提亚是什么,但崇建说不收我学费,我就去了。


我是现场的学员里唯一的台湾本地人,其他都是马来西亚,新加坡过来的,他们都有基础,所以他们去上课,目标非常明确。


这个目标明确是一件好事吗?是好事,非常好。


那我呢?我完全不知道我去干嘛,我就去看看萨提亚模式是什么,那我完全没有目标去上课,这是好事吗?这也是好事。


为什么?因为在那个三天工作坊的最后一天,李崇建跟现场的学员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做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我读这本书三个月后,失眠好了。这本书里有提供一些正念的练习,我也不知道这个练习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你看,这就是“不知道”带来的好处,如果我一定要先知道它带来什么好处,我就会有执着。


后来陆续的,我身体上的病痛一个一个消失了。


内在混乱,支离破碎会导致身体的病痛。这个现在的医学科学都早已证实,可是当时我也不知道。透过萨提亚模式的学习,虽然只有一知半解,但整个人的身心状态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内在也变得比较平静,以前的忧郁一扫而空。


事隔多年之后,又遇到当年的那群老同学,我才晓得他们根本对李崇建推荐的这本书一点印象都没有,完全没有印象,因为他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去学习萨提亚模式。


唯一对这本书有印象的叫罗志仲,因为罗志仲不晓得要去那里干嘛。


不晓得要干嘛,它有一个好处——我不会漏掉任何信息。


如果一件事,我们把它看成了灾难,可能灾难就来了。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段生命的经历,有可能奇迹就在这个时候就发生了。


——敬唯



40岁之后——如释重负


现在跟40岁之前比,有什么改变呢?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如释重负,就本来身上有好多好沉重的一个东西,40岁之后呢,慢慢地把那些沉重的东西放下,但放下不代表我生活中就不会有挑战了。



 母亲的去世可能是一个礼物


我跟我爸爸曾经18年不说话,因为一讲话就会有冲突,所以后来就干脆不讲话了。


那开始说话、开始和解的契机是什么呢?其实是一件悲伤的事。


2014年的八月,我的妈妈过世。她出了车祸,突然之间就过世了。我跟我妈妈的感情非常好,所以她的过世对我的冲击很大。


那另外一个冲击是——天呐,我要面对我爸爸。


所以这个是双重的冲击。如果我没有在前一年学习萨提亚模式,我可能会没有办法过得了那一关,包括妈妈的故事带来的悲伤,爱的痛苦,我可能过不去。


我在妈妈的卧室,在那个悲伤当中走不出来,这时候我就会向外求助,向外求助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就会打个电话给李崇建学长,这是我另外一个学习对话的一个方式——透过实际跟李崇建对话。有时候他只是一句两句的提问,我的内在就深深被打中,我体验到了对话的魔力


我不是科班出身,但我学习对话学得还不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很愿意把它带回生活中去练习,我不再逃避。


妈妈的过世,从某个层面上来看,是个悲剧,是个不幸。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觉得我妈妈的过世也是一份礼物。那个礼物让我很深地进入内在,让我有机会花了两年半的时间跟爸爸和解,那是一份很珍贵的礼物。


妈妈的事故当然带给我很大的悲伤,可是它同时也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为你推荐


何看待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我们一起在罗志仲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家庭的觉醒》线上工作坊,一起在家庭教育这片充满未知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老师介绍

罗志仲

家和爱心理核心导师
心理教育工作者
清华大学中文博士


曾长期失业、父子失和、身心失调,直到学习萨提尔模式与托利,人生才焕然改观。常应邀至各地演讲、带领工作坊,累计逾千场,主题包含亲子教养、人际沟通、安顿内在等等。





课程时间

 2024.8.6-2024.9.24(八周)





课程大纲


第1周:1-3章。教养的重点是了解孩子的三大需求:我有被看见吗?我有价值吗?我很重要吗?


第2周:4-6章。教养的三个迷思:以孩子为教养中心、必须赢在起跑点、孩子有好坏之分。


第3周:7-10章。教养的四个迷思:好父母的天生的、有爱就是好父母、孩子必须快乐、父母需要掌控一切。


第4周:11-13章。父母会出现情绪化反应,不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父母未能觉察到自己的深层恐惧。


第5周:14-15章。新的教养技巧:觉察自身期待、活在当下。


第6周:16-18章。新的教养技巧:沉默与倾听、成为容器、体验情绪。


第7周:19-20章。新的教养技巧:终结情感融合、培养共情能力。   


第8周:21-22章。 新的教养技巧:建立规则、化冲突为对话。



咨询、报名课程请扫码联系班班【家和爱客服】:


家和爱心理
家和爱心理是一家面向个人、家庭、学校,企业和社区的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专业平台,以家庭可持续幸福力为使命,以影响亿万中国人更健康、更幸福更成功为目标,推动家和万事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