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守银的“驭汉”书法展看艺术浮夸与自我膨胀的丑剧

文化   2024-11-06 10:29   中国香港  

|让每个中国人都爱上书法|
▼点击下方关注▼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名利喧嚣的时代,艺术界似乎也未能免俗,沦为了一些人追求虚名、炫耀自我的舞台。


上月底,在四川书协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联袂推动下,“驭汉——李守银书法汇报展”堂而皇之地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国书法馆拉开帷幕,一场关于书法艺术的盛宴,却不幸演变成了一场自我吹嘘与浮夸的闹剧。

曾经,我对李守银的隶书作品抱有极高的敬意与推崇。他的笔下,每一个隶书字符,都透露出一种朴实无华而又静谧深邃的气质,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然而,“驭汉”的书法展览,却如同一阵突如其来的寒风,猛然间吹散了我心中对他那份原有的美好印象。


在这场展览中,我所看到的,是一个急于展现自我、追求浮夸的“艺术家”。展览的标题“驭汉”,以及其背后所透露出的那种试图掌控、驾驭千年书法艺术的狂妄心态,让我深感震惊与失望。

李守银 书 唐·杜甫旅夜书怀句


首先,让我们来剖析这个展览的标题——“驭汉”。好一个气势磅礴、野心勃勃的名字!仿佛李守银先生已经站在了书法史的巅峰,手握汉隶之舵,驾驭着千年的书法艺术长河。

然而,艺术不是征服,更非驾驭,它是探索、是感悟、是传承与创新。李守银先生以“驭汉”自诩,不仅透露出其对书法艺术理解的浅薄,更暴露了其内心膨胀的自我欲望。

试问,艺术何以被“驭”?书法又怎能被一人所“驾驭”?

李守银 书 唐•杜甫秋兴八首


再观李守银先生的作品,据官方宣传与现场照片所示,其书体风格局限于高浑一路,且多为摩崖风格。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本汉第七》中将汉碑隶书细分为八类,而李守银却似乎只取其一,弃其余七而不顾。这种片面追求单一风格的做法,无异于在艺术的海洋中只取一瓢饮,却自诩为掌握了整个海洋的奥秘。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面对汉隶书中还有康有为所未知的汉简、瓦当等风格,以及汉篆、章草等其他书体,李守银竟敢大言不惭地谈“驭汉”,实在是对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无知与轻视

李守银 书 汉•刘邦《大风歌》


相较于其他当代名人名家的书法展,莫言谦逊地称自己的展览为“新诗书法展”,孙伯翔以“耄学日新”自勉,韩天衡则以“守正求新”为艺术追求,即便是范曾这样的大家,也只是低调地举办“新春书画展”。

这些人都以谦逊之心对待艺术,以不断探索的精神追求创新,而李守银却以一种近乎狂妄的姿态,试图以一己之力“驭汉”,这种自我膨胀的心态,无疑是对艺术界前辈们的一种讽刺,也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亵渎。


中书协的展览向来也称之为“与古为徒”、“守正创新”,这是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艺术创新的鼓励与引导。

而李守银的展览,试图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驾驭”书法艺术,却忘了艺术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书写的。

真正的艺术大师,从不是去“驭”什么,而是能够与艺术对话,与历史共鸣,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


综上所述,“驭汉——李守银书法汇报展”不仅是一场艺术上的失败,更是一次对艺术精神的误解与歪曲。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应保持谦逊之心,尊重传统,勇于创新,而不是沉溺于自我膨胀与浮夸之中

真正的艺术,是心灵的抒发,是情感的流淌,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而非个人欲望的展示台。李守银先生,以及所有艺术从业者,都应以此为鉴,回归艺术本质,用心去感受、去创造,让艺术之光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

E N D -

书法讲坛◎转载发布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书法讲坛
书法讲坛,一个专门讲述书法的专业公众号!每天更新一期免费书法名家教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