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中国人都爱上书法| ▼点击下方关注▼
书法大赛一直以来都是检验某一时期书法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这样的赛事中,我们才能通过审视那些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真切地感受到人们对书法艺术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成果。同时,这些获奖作品也无疑成为了引领书法学习风向的重要标杆,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上面所展示的这幅草书作品,便是在某届全国青年书法展览中荣获优秀奖的杰作,甚至可以说它在一等奖的作品中也毫不逊色。这幅作品以大字形式呈现,与常见的草书小字作品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精心选择了经过处理的宣纸作为书写载体,既符合书法大赛的规范要求,又在不拼接、不过度染色的前提下,充分展现了书法的独特魅力。无论是作品的尺寸还是其他方面的细节处理,都严格遵循了书法大赛的相关规定。
然而,这幅获奖作品在面世后,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有些观众在初见之下,可能会觉得其笔触略显粗糙,与当下书法大赛中那些精致细腻的作品风格迥异。因此,有人不禁质疑其获奖的公正性,认为这背后可能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如熟人关系或纯粹的运气。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这样的作品都能获奖,那么书法大赛的门槛似乎变得太低了,任何人都可以轻易投稿并有机会入展。他们认为这幅作品缺乏足够的功力和技术支撑,完全是评委的误判。
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这幅作品恰恰代表了当时书法创作的一种超前实践。他们认为作品中蕴含的笔墨技巧、章法布局以及形式块面的处理方法都体现了一种大胆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不仅为后来的书法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当时的书法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事实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许多书法展览上的创新作品,不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吗?因此,他们认为这幅作品在当时获奖是实至名归的。
那么,这幅作品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呢?我们不妨来听听评委们的意见。
评委们一致认为,这位作者在草书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书法各个元素的基本方法。他通过笔墨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在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上达到了高度协调。同时,他还运用墨色的变化来实现快慢、轻重、块面等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得整幅作品在形式感上处理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书法的艺术性,又体现了其深刻的哲理性。
具体来说,评委们所提到的“笔墨”可以分开来理解。首先,“笔”指的是笔法和笔力,这是书法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一个人如果没有深厚的学古功底,就无法在笔法和笔力上有所表现。因此,这幅作品无疑也是作者从学古中汲取养分、锤炼技艺的结晶。
而“墨”则指的是墨法和用墨能力。古人在用墨上也有所讲究,“墨分五色”的说法虽然在古人那里不太明显,但当代书法家在创作时却将墨色的变化发挥到了极致。他们通过浓淡干湿等不同的墨色来表现作品的空间感和意境美。在这幅作品中,作者精心安排了墨色的运用,通过有限的几次蘸墨完成了整幅作品的创作,并成功地将作品的空间感和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评委们还特别提到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节奏和气息的把控。他们发现作者在书写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快慢、轻重、聚散等变化来营造作品的节奏感和气息流动。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还贯穿于整幅作品的始终。最终,作者通过一次痛快淋漓的挥洒将整幅作品的节奏推向了高潮,并巧妙地收尾于三个字之中,仿佛是在打太极拳一般收放自如、气韵生动。
综上所述,这幅获奖作品无疑是一幅充满创意和匠心的佳作。它不仅在笔墨技巧、章法布局等方面表现出色,更在节奏把控和意境营造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样的作品获奖不仅是对作者本人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弘扬和传承。
- E N D -
书法讲坛◎转载发布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书法讲坛◎转载发布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点击下方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