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平行会议圆满举办

创业   2024-10-14 13:43   重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促进中非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对中非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实现共同现代化梦想,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承办,北京农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北京市平谷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之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平行会议”于10月11日晚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题,汇聚了来自国际机构和中非两地的政府官员、技术专家、企业家等数百位嘉宾。


会议概况

General Introduction


本次会议旨在围绕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中非农业投资与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搭建一个高端、开放、务实的国际交流平台;共同探索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推动中非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中非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双方合作寻找机会,为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兴业搭建桥梁。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主持会议。



领导致辞

Leader's speech

0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总干事、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非洲区域主任Simeon Ehui,坦桑尼亚农业研究所所长Thomas Nestory Bwana,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堃依次致辞。


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孙其信校长表示,面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此次会议聚焦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创新方案,对推动农食系统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中国农业大学长期致力于服务全球粮食安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分享中国农业发展经验等方式,成为推动农食系统转型重要力量。他分享了中国农业大学在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人员技能培训的成功案例,展示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积极成效。他呼吁,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农业大学愿与各方携手,凝聚全球智慧,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农食系统转型,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Simeon Ehui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总干事、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非洲区域主任

Ehui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合作伙伴关系是创新、增长和农业转型的基石,中非农业合作蕴含巨大潜力。Ehui主任回顾了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过去50多年在非洲农业发展中的贡献,同时高度赞扬中国40年来农业转型的成就,他指出中国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政策创新方面的经验对非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非双方在应对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农业实践等方面面临共同挑战,这为双方创新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Ehui主任表示,中非合作是一条互利共赢的双行道,双方可在农业机械化、数字农业和生物科技等领域深化交流,共同开发适应双方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Ehui主任呼吁优先推动联合研究项目,重点关注气候韧性、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他强调要扩大青年和女性在农业中的参与,加强能力建设,并完善政策框架以支持创新。Ehui主任表示,中非农业合作不仅造福两地人民,更将为全球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国际合作树立典范。


Thomas Nestory Bwana

坦桑尼亚农业研究所所长

Bwana所长在讲话中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的重要性。他表示,面对世界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Bwana所长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对非洲农业发展的支持,包括建立农业科技转移中心、引入先进技术等。非洲农业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其他大陆,他呼吁中非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帮助非洲获得更多农业科技投资和人才培养机会,并与中国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通过技术转移和本地化应用,造福非洲农民。Bwana所长表示,只有通过包容、高效、可持续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刘堃

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常委、

统战部部长

刘堃部长表示,本次大会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成果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深入发展。平谷区作为首都北京建设农业中关村的主战场和核心区,正积极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刘堃部长着重介绍平谷区在三方面的工作成果:一是持续推进现代种业攻关与合作;平谷区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去年实现了国产肉鸡、蛋鸡品种出口非洲的突破,开启了中非种业合作新篇章。二是大力推动农业贸易往来;平谷区正在打造北京市最大的物流仓储设施集聚地,为非洲农产品进入京津冀消费市场提供支撑。三是深入开展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他表示,平谷区将持续并着力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打造中国面向全球农业科技合作的“名片”。他呼吁,面对全球挑战,中非农业合作呼唤更多科技创新,他表示,希望各方携手开辟创新合作之路,为深化中非农业科技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旨演讲

Keynote Speech

02


Arthur Mol

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前校长

Mol校长围绕《农业食品合作》,深入探讨了非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Mol校长首先回顾了全球饥饿问题的历史变迁,并指出非洲大陆在粮食安全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Mol校长表示,实现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的目标,需要在农业现代化、蓝色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在农业现代化方面,Mol校长提出提高作物产量、减少进口依赖、推广可持续土地管理等具体建议,强调种子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于蓝色经济,Mol校长指出应大力发展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同时推动海洋旅游和蓝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在教育科技创新领域,Mol校长介绍了瓦赫宁根大学与非洲国家的合作项目,并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世界级研究实验室。Mol校长还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呼吁在双边、多边和全球层面加强农业食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Mohamed Salman Mousa Ibrahim

埃及新河谷省省长

Ibrahim省长在在主旨演讲中高度评价中非合作对非洲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提到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510亿美元援助和700多亿人民币投资计划。Ibrahim省长指出,非洲面临能源需求和人口快速增长等挑战,国家内部贸易已逐步超过总贸易额的15%。他强调,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非洲2063年议程,需要与中国等大国密切合作。Ibrahim省长介绍了埃及在国家发展方面的重大项目,包括:新建7000公里公路;扩建苏伊士运河航道;建设全非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实现在300多万亩沙漠地区土地的种植;成功消除新型肝炎;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Ibrahim省长表示,埃及高度重视与中国及其他非洲国家的合作,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为非洲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加强中非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实现非洲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沈晓芃

平谷区商务局副局长

沈晓芃副局长在《发挥平谷农业科技创新优势,携手共推中非兴农惠民伙伴行动落地》中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非关系迈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中国连续15年蝉联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他表示,平谷作为首都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正充分发挥优势,全面深化中非农业创新合作,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平谷的发展成就:一是全面优化开放发展环境,“两区”建设三年来,引入840个重点项目,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近6倍。二是集聚高端科创资源,已落地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正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助力攻克农业“卡脖子”技术。三是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探索“政府+科研+企业”三方联动,与30余家国内外高校和龙头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四是突破农业对外贸易,2023年实现种鸡出口非洲“零的突破”,彰显自主创新实力。五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打造多个国际品牌会议聚集地,推进国际农业合作交流中心建设。他表示,平谷区将提供一流营商环境和全方位支持,诚邀全球农业相关企业到平谷投资兴业,他期待中非深化合作,共同谱写农业现代化新篇章,让发展成果惠及两方人民。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

李小云院长在《小技术大丰收 小豆子大营养:中非农业合作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中强调,在非洲农村地区,简单实用的农业技术往往比大型现代化设备更能发挥实效。李小云院长介绍了几项成功案例:引入低成本的玉米加工装置,成本仅1-2元,显著提高加工效率;推广大豆间作技术,既提高产量,又改善土壤健康,同时解决农户缺乏资金购买肥料问题;引入豆奶加工技术,丰富当地居民的营养来源。李小云院长指出,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土壤健康和人类营养的一体化发展。他表示,在坦桑尼亚工作十多年的经验让他深刻认识到,解决非洲农业问题需要从简单理念入手。呼吁,在中非农业合作中,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推广适用技术,而非一味追求大型现代化设备。他强调,这种“小技术大丰收”的方法能够切实解决非洲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马小艳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非洲事务高级经理

马小艳经理在《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今天与明天:创新与共赢的未来》中介绍了京瓦中心的发展历程,并重点阐述了中心最近在推动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方面的新举措。马经理提到,京瓦中心的成立旨在弥补产业与学术之间的缺口,即所谓的“死亡谷”,通过建立研究机构、政府和产业界之间的桥梁,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化。中心目前拥有7名理事会成员、60名全职员工及40名兼职员工,致力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展示示范、国际交往、战略咨询等六大板块。此外,马小艳经理分享了京瓦中心在农业创新方面的具体实践,包括奶业创新中心、园艺园艺创新中心和果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这些创新中心不仅是技术展示和研究的平台,也是培训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京瓦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创新为全球农业发展带来持续的积极影响,其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在中非合作方面,马小艳经理介绍了京瓦中心今年开始的一系列新举措,并提到中心今年7月首次派代表团访问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9月再次访问肯尼亚,开始与当地组织合作开展项目,在肯尼亚开展的禽业合作项目作为具体案例举出。马经理代表京瓦中心宣布2025年5月将在肯尼亚蒙巴萨举办“中非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高峰论坛”,诚挚邀请各界人士共襄盛举。京瓦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持续推动中非农业科技合作。


Baboucarr Manneh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西非和中非区域主任、

非洲水稻中心总干事

Manneh主任重点聚焦水稻领域,深入探讨了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机遇,强调了中非合作在水稻生产领域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非洲水稻中心的角色与挑战。Manneh主任指出,目前非洲年产大约2200万吨大米,而消费量达3700万吨,每年短缺约1500万吨,非洲大陆的水稻消费快速增长,但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他表示,组织在努力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持续关注碳排放的减排工作。Manneh主任介绍了非洲水稻中心的工作,并提出了中非合作的潜在领域:育种技术,利用中国先进的基因组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适应非洲环境的水稻品种;可持续农业技术,推广太阳能灌溉系统、稻鱼共生系统等;智能农业,开发数字化施肥建议工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机械化,引进适合非洲小农的农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加工技术,改进大米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能力建设,加强中非科研人员交流,培养非洲本土人才。Manneh主任表示,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非洲水稻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呼吁加强中非合作,共同推动非洲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Appolinaire Djikeng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畜牧业系统高级主任、

国际家畜研究所总干事

Djikeng主任在主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中非畜牧业科技合作的成果与展望。Djikeng主任表示,国际家畜研究所致力于释放畜牧业潜力,改善人民生活、健康和环境。十年间,研究所与中国机构开展了1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涉及饲草耐旱机制、基因特征分析、作物秸秆预处理等领域,发表50余篇高水平论文,培养1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展望未来,Djikeng主任提出以下合作重点:为世界的人民提供充足优质食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针对不同畜牧生产系统(游牧、混合、半集约化)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加强动物健康、遗传改良和气候适应性研究;推进“畜牧业与气候解决方案中心”建设,提供综合技术支持。Djikeng主任呼吁中非加强资金支持,推动非洲国家增加农业研发投入。国际家畜研究所将积极参与中非合作,重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基因发现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


圆桌讨论

Roundtable Discussion

03

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中非农业投资与产业发展”两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一、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

国际生物多样性联盟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高级科学家/塞内加尔国家代表Issa Ouedraogo作为本论坛主持人,非洲绿色革命联盟区域总监Jean Jacques Mbonigaba Muhinda、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战略规划主任兼幕僚长Ibnou Dieng、马拉维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Wilfred Kadewa、北京农学院副校长武艳、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农村发展卓越中心项目政策官员贾焰、坦桑尼亚减贫研究机构执行主任Donald Eliapenda Mmari作为嘉宾上台就坐。

可左右滑动


01


贵单位在推动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果和贡献?


Muhinda介绍了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与中国机构合作建立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了蘑菇生产等领域的技术转移。


Kadewa分享了马拉维科技大学与中国高校在地理信息和无人机技术方面的合作成果,提升了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武艳表示,北京农学院已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近期与埃及坦塔大学签署了五年合作协议。



02


在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的过程中,贵单位面临了哪些挑战?您认为这些挑战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多位嘉宾提到了语言和文化障碍、资金不足等共同挑战。


Kadewa表示,与中国在工程技术等专业方面的交流存在困难,年轻教师经验不足也是一个挑战。


武艳强调,双方需要更深入的相互了解,资金短缺限制了合作深度。



03


从贵单位的角度出发,您对未来中非农业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的期望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合作方向或建议?


Muhinda建议加强中非间的投资和商业合作,尽快超越简单的备忘录签署阶段。


贾焰呼吁采取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方式,促进公私合作,实现价值链各环节共赢。


Mmari强调了技术创新、农民组织化以及改善全球贸易治理的重要性。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将在促进非洲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中非农业投资与产业发展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流主任王艳青作为本论坛主持人,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亚洲代表处负责人程诚、盖茨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副主任朱庆华、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副总裁安喜榜、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皓作为嘉宾上台就坐。

可左右滑动


01


请嘉宾介绍一下自己和机构在中非投资和产业发展的情况及经验


程诚介绍了非洲绿色革命联盟在投资者路演、农业机械化联盟、数字农业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已促成6家企业在非洲落地,总投资额2700万美元。


朱庆华分享了盖茨基金会在支持CGIAR研究、推广中国农业经验、促进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工作。


安喜榜介绍了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成果,表示希望将相关技术推广到非洲,提高当地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


孙皓分享了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蛋鸡、肉鸡品种成功出口坦桑尼亚的经验,表示希望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


02


刚刚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习总书记提出来10个伙伴大行动,包括兴农惠民伙伴行动,有哪些新的机遇?


嘉宾们认为,兴农惠民伙伴行动为中非农业合作带来新机遇,包括技术创新、投资合作、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03


对与会的企业家们投资非洲和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程诚建议企业认真调研,将风险视为商业机会,避免对非洲认知不足或过度自信。


朱庆华强调要尊重非洲国家主导性,采取系统性投入方式。


安喜榜提出要关注小农群体,注意政策稳定性。


孙皓建议寻找了解当地情况的合作伙伴。


总结展望

Summary and Outlook

04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了几个关键词:


三方合作:中非合作应扩大到欧美、国际组织等多方参与。

资金支持:需要扩大资金规模,特别是在技术转移方面。樊教授呼吁加大中国援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私营部门的投入。

技术创新:合作不应局限于作物育种,还应包括畜牧、渔业等领域,以及政策战略、制度建设、营养和性别等方面。

能力共享:中非双方应共同提升彼此在技术、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合作能力。

共同挑战:中非两地都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和营养不安全等相似的问题挑战,需要携手应对。

持续对话:继续举办此类对话平台,下次可以考虑于非洲举办。


樊教授表示,中非农业合作应持续深化对话,分享信息、数据和知识,共同提升小农户的生活水平,改善消费者的营养健康状况,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倡议未来在非洲举办类似会议,进一步促进中非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深化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注入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动力。与会各方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加强中非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产业对接,携手应对全球农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共同谱写中非农业合作新篇章。



END



京瓦中心非洲实践

The Practice


围绕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定位和不断增强农业中关村国际影响力目标,京瓦中心将国际交流确立为六大核心功能之一。与非洲各国等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是京瓦中心国际板块中重要组成部分。京瓦中心不但要学习世界先进农业理念和技术,着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时积极面对气候变暖、粮食危机、绿色转型等国际共性难题,与非洲各国、蒙古、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深入开展相关交流合作。自成立以来,京瓦科技示范园接待非洲各国来访超300人次;2024年7月-9月,京瓦中心分别派团三次到非洲各国调研交流并与非洲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签署了多项务实合作协议。京瓦中心将持续加大与非洲各国沟通力度,将中非合作论坛精神和农业中关村建设国际目标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细处和实处,努力为中非农业科技和产业合作搭建稳固高效的交流通道。



35斗
35斗,未来农业服务平台。我们聚焦于技术驱动下新型食物系统的构建,探究健康、可持续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与价值链的重塑,寻找农业领域最优的实践路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