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传说故事

文摘   餐饮美食   2024-08-10 07:01   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七夕的传说故事


作者:杨 猛


                                       
《荆楚岁时记》中说牛郎娶织女时,借天帝二万钱下聘礼,因久欠不还,天帝大怒,把牛郎赶到营室去做苦工,每年只让他与织女见一面。

这里牛郎做得确实欠妥,不能因为娶妻心切,贷款时超出了自己的还款能力,沦为“老赖”;玉帝清收不良贷款的方式也有点简单粗暴。只是不知牛郎贷款的本息何时能还清……

关于七夕,民间流传较广的故事是:受哥嫂虐待的牛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提示下牛郎偷拿(也有说偶然拾得)织女的衣服,于是两人结缘、生子、男耕女织。后王母(或说玉帝)召回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触断头上的角,变成小船让牛郎乘坐追赶(或说牛郎披上死去老牛的皮追赶);眼看就要追上时,王母拔下头上的金钗,划出一条银河隔断两人,只准他们每年七月七日过河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怎么感觉老牛有点抢戏?况且织女的主角光环被严重弱化!

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七夕令》引小说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籽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成遂废织任。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织女年年辛苦地织布,她编织的衣服华丽如云彩,玉帝体谅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把她许配给牛郎,但织女嫁人后竟然把编织的任务荒废了,于是玉帝生气地责备织女并拆散了这对佳人,两人仅每年七月七日的才能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完美解释了七夕为什么要有乞巧的习俗。织女编织的衣服在天界都广为认可,她自然精于女红(工)、心灵手巧,羡慕或是为了拥有织女的巧手能力,民间七夕这天就有了有趣的乞巧风俗。

如七夕月下穿针乞巧: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罗隐的《七夕》诗歌中“金针穿罢拜婵娟”的这位,很可能是得巧者;还有七夕染红指甲乞巧:民间传闻在七夕这天染红指甲,干活时就会更利落。染红指甲要用到凤仙花,汪曾祺先生《淡淡秋光》写道:凤仙花可染指甲。凤仙花捣烂,少加矾,用花叶包于指尖,历一夜,第二天指甲就成了浅浅的红颜色;再如北方吃巧果、戴巧果串乞巧:巧果类似油面糕点,七夕吃了据说可以"得巧",这比穿针乞巧来得容易,如用线将巧果穿成串儿挂起来,或是给可爱的孩子们戴上,织女看到说不定也会送巧给孩子呢。

不过我对这个故事有一大疑问:为啥织女嫁给牛郎后,会把编织任务荒废?

据说神仙是不可以有情欲的,也许牛郎走进她生活的那一刻,织女就丧失了巧手的神力。这个桥段有点像《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从至尊宝拔出紫霞的紫青宝剑那一刻起,紫霞仙子就不再是神仙了:因为她动了凡心……

因此,到底哪一种更糟糕?

像神仙一样矜持地永远活着。

还是平凡但没心没肺地很快死去?


作者简介:

杨猛,家乡汶上,闲暇时写点关于美食体育的短文,跑步时我就开始想家。

相关阅读

济宁文学

济宁文学  原创作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

微信ID:we-0537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jnwx@foxmail.com

济宁文学
济宁文学,济宁文学爱好者园地,发布济宁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