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脱胎于陶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瓷器的发明始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它是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的基础上产生的。
原始瓷起源于商周时期,是瓷器生产的早期阶段。它的烧成温度偏低,胎体没有完全烧结,吸水率和显气孔率都比较高,釉层薄而且容易剥落,制作工艺比较原始。
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是用瓷石或高岭土为原料,经配料、制胎、成型,在1200℃左右的高温中焙烧而成。瓷器质地细密、坚硬、光滑、不易吸水。瓷器还可以变换釉色和刻、划、镂、雕、印、贴、堆塑、彩绘等各种技法进行美化,制成各种彩瓷。
宋代是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有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哥、官、钧、定等,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风格,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完全成熟,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铁锈花盖罐
元代 包头市固阳县征集
罐高37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12.6厘米。圆唇、口微敛、直颈、鼓腹、圈足。盖为子母口塔形顶,盖边略上翘,上饰点状纹和水波纹。器身肩部饰点状纹,腹部以草叶纹隔“花”字。各组图案之间均用二周弦纹相隔。从釉色、纹饰、造型等特征来看,该罐是典型的磁州窑器物。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烧造历史悠久,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磁州窑的瓷器构图严谨,典雅古朴,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展现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为研究这个时期的民间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编辑:刘佳玲
审核:龚鹏 李阳
终审:叶永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