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民族团结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

文摘   2024-09-24 20:55   内蒙古  

三千孤儿入内蒙


民族大爱暖人间 蒙汉情深写传奇



1959年至1961年,新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饥荒持  续蔓延,上海、江苏、安徽等地被政府收养的几千名孤儿因为粮食不足,普遍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甚至面临着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当时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同志,心里牵挂着这些孩子,于是在北京举办的一次会议上,主动向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求助,紧急调拨了一批奶粉,可这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成了当时最大的难题!

面对这样的情形,乌兰夫提议:“把孤儿全都接到内蒙古自治区来,转送给当地的牧民们收养”。非常时期的这个大胆提议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认可,并一再叮咛:“要把工作组织好,把孩子安排好!”

就这样,大规模接收南方孤儿的工作就此启动,一场场爱心接力行动在内蒙古拉开序幕

1960年,来自上海、常州等地的3000名孤儿坐上一列列北上的火车,跨过山河,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了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他们中最大的七岁,最小的只有几个月。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乌兰夫的指示简明果断。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细心部署人力、财力等工作,安排接运孩子,凡有接待孩子任务的盟、旗,立即成立保育院,在孩子们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孩子来到内蒙古后,草原上的人们争先恐后地赶来了,他们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车,有的甚至步行上百里,这些被称作“国家孩子”的孤儿,相继被11个盟市、37个旗县的千余家庭收养,从此他们有了新的家,有了爱他们的“妈妈”。

都贵玛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普通牧民,当时19岁的她,主动承担起抚养28名孤儿的义务,她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精心呵护,养育他们健康成长,用真心的爱和宽广的胸怀给了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原本体弱多病的孩子们逐渐适应了草原环境,而她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原母亲”。都贵玛曾自豪地说:抚育“国家的孩子”是她的职责和荣光。

2019年9月,自己没有儿女,却养育了28名“国家孩子”的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她的颁奖词是:“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代表,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

天高地阔,说的不仅仅是草原的风景,更是草原人的胸怀,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接纳并悉心照料着这些“国家的孩子”,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的他们,如今却骨肉相连、生死相依,三千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演绎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3000多名“国家孩子”与“草原母亲”的不朽传奇。

这是一场艰苦年代的生命大营救,又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绵延至今的接力传承,挺身而出、互伸援手、不计血缘、终成至亲,这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将会永远镌刻在光辉历史的丰碑上。

来源:红船旅文
编辑:刘佳玲

审核:龚鹏 李阳

终审:叶永晟


包头博物馆 包头市文物保护中心
包头博物馆是一座立足包头、文物展品涵盖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以收藏、征集、保管、研究、宣传来展示包头及周边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