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1.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全会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0月2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1.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2.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
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
4.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5.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要形成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律的生产力,就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快数字技术创新;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通道,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加速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成果,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
(1)本次主题教育会议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
(2)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3)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
2024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
1.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
(1)坚持以学铸魂,持续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转化工作。要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强化党性教育。
(2)坚持以学增智,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要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抓好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培训。
(3)坚持以学正风,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经常性开展领导班子政治体检,扎实开展纪律教育,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四下基层”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制度。具体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4)坚持以学促干,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开展突出问题整治。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1.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
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
3.《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1)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2)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自然生态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3)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4)要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开展创新示范。
(5)要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培育弘扬生态文化,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一)由来(三个“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
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
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二)意义(一个“意味着”、一个“实现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意味着中国政治从根本上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变革。
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在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政治优势,
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好制度,是能够有效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制度。
(一)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作法
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持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三)要求(八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坚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必须坚持按照“四个机关”要求加强各级人大建设。
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党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关于宪法法律实施
要充分发挥人大保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作用。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各国家机关都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二)关于立法
要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各项权利得到有效落实。
(三)关于监督
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
各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切实履行好各自监督职责。
(四)关于密切人民群众
要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各国家机关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健全联系代表的制度机制,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
(五)关于党的领导
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
各级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四个机关”的要求,切实加强人大机关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新时代新征程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扫码领取预测资料↓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