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文摘   2024-11-06 16:37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对“立冬”的理解

对于“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更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节气习俗


迎冬

在古代,立冬,天子要迎冬于北郊。立冬前三天,太史谒见天子报告说:“某日是立冬,为水德当令。”天子便开始斋戒,到了立冬那一天,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同往北郊举行迎冬之礼,祭祀北方天帝颛顼,迎接冬神玄冥。

囤菜腌菜

立冬前后,北方家家户户都会囤积上百斤乃至几百斤的大白菜,用大水缸腌制,酸白菜到现在都是北方人百吃不厌的冬令菜。

酿黄酒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补冬

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吃饺子

在北方,立冬吃饺子是一种传统习俗,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的外形像耳朵,吃了饺子就能保佑耳朵不受冻。饺子的馅料也有讲究,有的地方要吃倭瓜饺子,倭瓜是夏天买的,经过存放后做馅,味道与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不同,蘸醋加烂蒜吃,别有一番风味。有的地方要吃羊肉饺子,羊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御寒效果极佳。

吃生葱

在南京,立冬吃生葱是一种习俗,有句谚语说:“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生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吃糕

在陕北、山西一带,立冬吃糕是一种习俗,糕是一种用糯米或面粉等制成的食品,有甜的也有咸的,有的还加入豆沙、枣泥、芝麻等馅料,味道香甜可口。吃糕的意义有多重:一是为了补充营养,二是为了祈求吉祥,三是为了庆祝丰收。有的地方还要把糕分给亲友邻居,表示友好和祝福。

气节物候


一侯:水始冰

     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侯:地始冻

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冬 季 养 生

立冬后,就意味着这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生活起居

起居方面,人们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饮食养生

中医学理论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季节是人体最舒适、消化吸收功能最好的时候。按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原则,秋冬季节正是适时进补,吸收营养物质,补充机体消耗的最好季节。

 排版 | 黄鑫怡

主编 | 贾瑞  副主编 | 巩子瑜

审核 | 李韬

陕警院法律系
系部学生活动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