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

文摘   2024-08-06 13:58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UTUMN

立秋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一抹黄绿胜秋朝。

秋季

“春夏秋冬”四季之一

二十四节气的“立秋”

作为秋季的起点。


节气介绍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在每年公历8月7、8日或9日。“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农事农谚


“秋”的含义,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尔雅》:“秋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文解字》对“秋”解释:“秋,禾谷熟也。”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秋后还有一伏,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节气习俗


立秋节 也称“七月节”,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开始。《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记:“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曰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有祭祀活动,《新唐书–礼乐志》中说:“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举行,是为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济贸易交流大会,有的与庙会一起举办,也有的专门为秋忙而举办,其目的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秋忙会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市、布匹市、杂货市等,大会期间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节目助兴。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人到夏天,胃口有变化,饮食又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天气转凉,人们胃口大开,希望增加一点营养,以补偿“苦夏”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吃肉食,“以肉贴膘”,俗称“贴秋膘”。

食秋桃 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桃核留起来,待到除夕,悄悄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对城市人家来说,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全家围着吃,就是啃秋了。农人的啃秋却是豪放的。树荫下、院落中,他们三五成群围坐着,分享各种时令蔬果:西瓜、香瓜、玉米等等,这是一种满载迎接秋爽、期盼丰收之愿望的习俗。

节气养生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早晚渐凉,体弱人群需避免寒气,切莫过于贪“凉”,肩颈、膝肘关节处也需“捂”起来。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天气凉爽后可以适当増加活动。

“立秋到,防温燥”,古时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养生良方。日常饮食,可以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梨、荸荠等,既清热又润燥。但中医认为,绿豆和百合都是性寒食物,脾胃虚寒的人须少吃或不吃。民间也有“秋瓜坏肚”的说法,因为瓜类大多属于阴寒性质,老人、儿童和肠胃不好的人,多吃容易引起腹泻。

秋日的暮色油画般浓郁

浸在糖水罐头里的,橘色夕阳在

沉沉暮霭之下

同即将来临的黑夜边缘

交换了一个温情的吻


排版 | 李开芳

主编 | 贾瑞  副主编 | 凤媛

审核 | 李韬

陕警院法律系
系部学生活动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