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穷死的!朱元璋比苏联更早实行了计划经济

文化   历史   2024-12-21 20:33   中国香港  


了解历史背后的真实的逻辑,是以史为鉴的根本含义。错误的定义和理解只会造成重复犯错和无意义的争论。
比如用现代的民族主义概念来解释古代。这就造成很多问题,比如罗马人和希腊人到底是什么民族?是什么血统?到底是什么人?再比如,日耳曼人现在到底是法国人,德国人还是意大利人?按照民族主义概念,区区日耳曼蛮族是怎么统治罗马人?罗马人和希腊人是不是被日耳曼人给屠杀殆尽了?这些问题用民族主义解释是完全错误的,古代国家跟现代国家的概念也不一样。比如中国历史,天命在周,周可以灭商。还有五德论都是中国特有天命观跟民族和你是什么人完全没有关系。鲜卑人汉化照样被认为是中国正统王朝。很多人现在还把民族主义,文化上的政教合一还有现代国家概念混合到一起,借古讽今。这古借的一看就很不靠谱。
一切政治和军事问题还有决策都是经济问题。下面就借一个例子来说明任何历史事件都要考虑当时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教员说的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也经常被用来给拜金主义粉饰。其实道理很简单,什么样的经济情况和基础决定了什么样的政府以及政府的决策。
世界格局变化怎么影响一个国家,很大程度是以货币作为传导机制。这里先看看元朝怎么突然间被干爆的。
元朝重用来自西域,中亚地区的色目人来理财。在中世纪,他们才是世界上的犹太人,很擅长经商理财。这些人做生意天然是以整个欧亚大陆为思考单位的,所以元朝的理财高管也不是以大元帝国为单元,而是以横跨欧亚大陆的整个大蒙古帝国为单位,来琢磨怎么进行资源调配和促进商业流通。
在大元时代,中原的财富,草原的武力,穆斯林的商业能力,几种要素都被整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横跨整个欧亚大陆的庞大秩序。但这时,伊斯兰世界的白银很短缺,其购买力比中原地区高很多。于是,拥有大局观的大元就把白银调集在中亚和西亚地区,因此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经济获得了活力,但是中原地区就有麻烦了,货币严重短缺。也就是金属货币。
为了应对危机,元朝率先开创了,国家信用货币也就是古代的法币。纸币作为通货,但是帝国政府根本就控制不了发行数量,显而易见,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出现了。中原的老百姓一看,这什么破玩意,没人接受法币,结果中国的货币就更加短缺。因此造成了通货紧缩,也就是东西变得越来越便宜,这样就会消灭生产。这里就说一句,之前外媒一直炒作中国通货紧缩,现在又指责中国产能过剩,亚当·斯密棺材板都要盖不住了。大元就在通货紧缩,经济萧条,黄河决堤,和政府财政破产的情况下失去天命统治完蛋。顺便提一句,当时正在闹瘟疫。
新建立的明朝,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还是货币短缺的问题,但明朝的问题更严重。在元朝的时候,货币虽然短缺,但是对产品的需求还在,在大元保护下,欧亚贸易还是正常运转,中原还能有外部需求的拉动。但是现在,明朝与世界脱钩了。国际贸易中断了,没有外部需求的拉动,货币也不足,国内经济陷入困境,当时想市场经济也根本做不到。
因为市场经济需要足够的货币,货币是交易的中介,没有足够多的中介,市场交易就没法足够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为了应对这种困境,朱元璋比苏联更早实行了计划经济,也就是把老百姓分成四种世袭户口,军户,民户,匠户,灶户。这种很落后的制度,是为了应对当时货币不足的问题而产生的政策。当人们不能改变身份,这相当于事先规定了每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的比例关系,以及不能乱走。这样计划经济模式就可以解决货币不足的困境,因为不需要那么多货币。所以,当没有足够的货币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实行市场经济的。
但是,这种计划经济还是有问题的。人民还是讨厌政府严格的控制。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让社会健康发展,但是缺货币。政府的法币又没有信用。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无解。最后是因为国家局势发生变化,才解决这一难题。嘉靖年间,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大银矿,远洋贸易,和放弃海禁。白银源源不断从日本和美洲流入中国。这下子可好了,外贸需求强劲,大量的贵金属货币,大明的市场经济一下子就被刺激起来。明朝后期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民间社会高度发达。至此,大明与国际深度融合,于是其他地方的波动就会影响大明的国运,主要还是货币因素。
对于大清大明还是太庞大了,但是大明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才让大清有了机会。其实还是,大清有天命。早一点晚一点,大清都没有机会。
首先是美洲白银,西班牙打了三十年战争,美洲白银都被拿去当军费了,流入大明的减少。
另外一方面,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幕府开始对白银进行管控。日本的白银也大幅减少。于是乎,老版本上台。通货紧缩,经济萧条,财政紧张,又是小冰期,还爆发了瘟疫。民变四起,朝廷不得不征税。更要命的是,白银短缺,但是铜钱不变。这造成铜钱贬值,人民日常用铜钱。交税用银子。这样又被加了层税。最后大家受不了都跑李自成和清廷那里了。大明就这么亡了。

最后推荐一下写明朝的名著《万历十五年》,这是一本很有深度的书,这本书不谈中华文化的士大夫胸怀,不谈英雄主义的力挽狂澜,更不会将明帝国的错误与责任归于任何一方,而是忠实地以政治精英的角度,铺陈出壮阔帝国的倾颓表象。你以为黄仁宇写的是当权者的不得已,其实他带来的是一种全观的架构、视野和人文关怀!

最后附上《万历十五年》的正版链接,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



红小岩谈古论今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