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乖乖地前往渤海赴任,解决了眼前最棘手的难题,周毖、伍琼、何颙等人士人在董卓面前大出风头,愈加走路有风了。他们与负责人事的尚书郎许靖合作,向董卓推荐了一大批少壮派士人担任地方首长。当然,并不是所有董卓政府下的人事提案都是他们这些反董派安排的,有些还是董卓自己的指示。董卓指示最明确的案件就是孔融担任北海太守一案,这是明升暗贬的政治谋杀,由于孔融爱唱反调,董卓便指示三公共同推荐其为北海太守,送孔融去喂青徐黄巾,孔融到任后确实被黄巾打得满头是包,遂了董卓一番心愿。此外,袁绍的死党王匡被任命为河内太守,可能也是别有用心,河内一直有黑山军的问题,前任太守朱儁靠家兵抵御,现在改派王匡守河内,某程度可以消耗他手上的泰山兵。不过这部分臆测的成分较大,毕竟河内离洛阳太近。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又是另一个故事。公孙度出身偏远的辽东襄平,少年时在更偏远的玄菟郡当郡吏,后来不知通过何种管道,被举荐至帝国中央为尚书郎,又外放为冀州刺史,虽然被免官,但应该也是当时辽东人精英中的精英了。董卓部将徐荣同样是辽东人,在徐荣的游说之下,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太守,这背后有很多值得脑补的故事,例如为何这个任命的提案可以不受东汉“三互法” (即出生本地者不得为本地守长)的限制,公孙度和徐荣是什么关系,徐荣在董卓阵营中又是什么地位。只可惜史料有限,只能想象。除了以上几件任命以外,其他任命案大约都是周毖、伍琼、何颙等人的悉心安排。最关键的是张邈任陈留太守,张邈是“复仇者联盟”的创始成员,但又不像袁绍、何颙、许攸那么高调,把他摆在与河南尹毗邻的陈留郡不会引起太大的疑虑,而张邈出身的东平郡就在陈留隔壁,可以充分调度他身为“八厨”的资源。此外,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可能也都是这些反董派的大布局之一。然而在这样的大封官浪潮之下,还是有遗珠,这些遗珠便是后来反董之战的引爆点。除了地方郡守外,董卓遵循何进路线,继续征召在野名士,几位当初何进抓不到的神奇宝贝,受不了董卓的直接与粗暴,纷纷被收入宝贝球中,包括陈纪、荀爽、韩融等人,其中荀爽风头最健,九十五天内从平民当到三公,堪称官场奇迹。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生于公元133年,董卓征召的时候,蔡邕大约五十六岁,与董卓同一辈分。蔡邕是个达芬奇般的人物,他多才多艺,而且每项技能都是当代顶尖。他是位杰出的大儒、经学家,曾与马日磾、杨赐等学者编定标准版本的六经,镌刻于太学外(即「熹平石经」 ) ,每日抄经者数以千计;他又是史学家,是《东观汉记》的主要编辑之一;他也是文学家,他的作品《青衣赋》、《述行赋》是魏晋的华丽文风的起源;他是书法家,“飞白体” 便是他所发明;他也是音乐家、音乐研究家、乐器制作家,他的《琴操》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琴曲汇编,他还打造了焦尾琴、柯亭笛等神物乐器;他还是私人藏书家,藏书万余卷,多数送给王粲,剩下四千多卷是绝版,后来不幸在战乱中遗失,他的女儿蔡文姬应曹操之邀请,默写出其中的四百多篇文章。蔡邕成名很早,二十来岁起就开始为人写墓志铭,三十七岁时应司徒桥玄征辟,按着文官的路子当到议郎,随后得罪宦官遭流放朔方,隔年虽获赦,但又得罪王甫的弟弟,索性自行放逐到吴郡、会稽一带。然而蔡邕虽自称“流离藏窜,十有二年”,但以他密集为关东名士写碑文的事实看来,多数时间他还是在关东一带晃荡。何进并没有邀请蔡邕入仕,倒是蔡邕主动写信给何进推荐边让;董卓上台后征辟蔡邕,蔡邕原本还故作姿态,称病不就,董卓这个大老粗可没有三顾茅庐的耐心,放话道:“我可是可以杀人全家的!你蔡邕还躺在那儿啊?马上就要倒大霉了!”董卓非常器重蔡邕,让他前后经历谒者台、御史台、尚书台三个核心单位,然后拜其为侍中,隔年又拜左中郎将,“蔡中郎”这称呼便是由此而来。从之后董卓与他的互动看来,蔡邕大概是诸多士人中唯一对董卓付出真心的人;他也是少数向董卓劝谏,董卓不但会听,还不会发脾气的;董卓最后让蔡邕当中郎将,而不是三公九卿,某程度上也是将他当成自己人看,这使得蔡邕显赫一时,帝国政府西迁长安后,蔡邕府上“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如今的我们不大能解释董卓与蔡邕如此投缘的原因,蔡邕本是个不拘小节的自由派,又曾在朔方前线待过,见识过边疆战事,可能与董卓有较多的共鸣。话说回头,在189年下半,董卓似乎是个及格的执政者,虽然他屡屡放话杀人,但他真正杀害的、有名字的士人只有一位叫扰龙宗的御史,还是因为这位扰龙先生违反安保规定,议事时没解下佩剑的缘故。相反地,董卓维护了宦官大清洗的成果,平反党锢,提拔清流,一扫桓灵时代污浊的政治风气,若局势能稳定发展,东汉帝国中兴有望。如果你同意以上的观点,那你正犯下与董卓一样的错误。PS:这是小岩的一个完本专栏,从今天开始每天在公众号更新一章。《枭雄董卓的热血时代》:那天是公元一八九年、东汉光熹元年的八月二十八日,董卓带领的军队拥着皇帝回到乱糟糟的首都洛阳。
东汉帝国脆薄的外壳在那天清晨被敲开一个小孔,像照着锅沿轻敲了一下鸡蛋一般——帝国的崩溃开始了。
如同众多三国人物一般,董卓有他的戏剧脸谱:肥胖、好色、残忍好杀。可董卓的出身乃至权倾天下的过程是一面绝佳的历史透镜,使我们得以一窥东汉帝国腐烂乃至崩溃的过程。
我将以董卓的生平为经,以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为纬,讲述东汉帝国崩解乃至三国开始的过程。不强行翻案、不呼热血口号、不作英雄崇拜,但求奠基于详实史料之上,以平实流畅的现代笔法,带领读者抽丝剥茧,一探历史谜雾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