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风采】“90后”张玉洁老师的“教学经”

文摘   2024-12-19 17:21   河南  

张玉洁,女,199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小学二级数学教师。2019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同年8月通过招教考试进入禹州市褚河街道中心学校工作。现任褚河街道中心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及一个班的班主任。



当下,新教师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生力军”。作为一名“90后”,年轻的张玉洁不甘人后,善于钻研,沉下心来,敬业乐教。自工作以来,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位于年级前三,所带班级的综评成绩稳居年级前二,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们的一致称赞。曾获得“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初中数学一等奖、许昌市网络安全主题教育微课一等奖,所带班级九(5)班为禹州市文明班级。

今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教学经”,看她都有哪些“高招”。



其一:先去模仿,再行超越


作为一名非师范生,高中学的理科,大学报了个文科专业,临近毕业又决定考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当个初中数学老师。刚工作时,其实是有点心虚的,怕自己专业知识不过关,误人子弟。有同事问,为什么会选择数学,我说,因为喜欢。凭借着这份喜欢,和“教好书、育良人”的初心,想要把这份工作干好,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教初一开始,每次备课时,我都会在国家智慧云平台上把名师讲课视频看一遍,有时候也会在B站上找一些讲课视频听听。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那就先模仿,再超越。遇到不太确定的知识点时,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想要对得起这份工作,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刚上班那几年,家里老人常给亲戚吐槽说,本以为闺女考上教师会很轻松,没想到周末还那么忙,不停地在备课。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只是淡淡一笑,只有自己知道,只有把课备充分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题时才有底气。

教了三年之后,自己把知识点基本上完全掌握住了,学生的成绩也都考的不错,自己的努力也算没有白费。不想在年级里面垫底,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便多了一分用心。也许是所学专业原因,也可能是大学时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的经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格外感兴趣。听了优秀班主任的讲座,看了看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将适合于自己班级的方法借鉴过来,对于班级管理,感觉还是蛮省心的。




其二:夯实基础,方能拔高


曾听人说,想考高分,就要多见题型,这样思维才能打开。所以,在起初的教学中,我曾经有意让学生多做题。上午正课讲完知识点和题型,就让孩子们写课时练。课时练处理完了,我又给学生印了些习题让他们去做。本以为学生练了那么多题,考试成绩一定不错。结果,成绩出来后惨不忍睹。而且,学生学的也很痛苦,总说数学很难,再简单的题也说难。题,真的有那么难么?确实有难题,但肯定只是极少数。带着孩子做了那么多题,为什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了呢?我陷入了深思。那么优秀的学生,被我教毁了?把学生教成这样,怎么对得起他们和家长,还有我们的学校?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停的反思和自我怀疑,让我异常焦虑,之前教学的自信荡然无存。

于是,我尝试向学生寻求帮助。问孩子们,为什么写错了?为什么不会?原因在哪呢?我又向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询问,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终于,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找到了原因。“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学生是见了不少题型,但是他们的基础都没有打牢,一味地追求难题、得高分,反而连最基础的题都不会。学到“整式的乘法”,年级前40名的学生,连课本上的课后计算题都保证不了次次全对,去做那么多课外习题有什么意义???细思极恐。还好,及时找到了原因,我赶紧调整教学策略,以课本为主,先抓基础,等基础打牢固之后,再促提升。不追求讲的多么快,只求学生能够走的稳一点,基础打的再扎实一些。把写过的卷子,抽出时间来再复盘。选择题填空题要求写过程,给同桌讲,讲完之后再抽出两三道易错题让学生重做,正确率慢慢达到了90%。终于,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笑容,他们再看见数学题,也没有那么害怕了。数学成绩,自然也就提上去了。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丢,基础知识很重要。概念要完全吃透,公式、定理不管何时提起都应脱口而出。把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完全搞懂,考个及格是完全没问题的。再利用数学课时练做提升,举1反1.5,那考试达到90分以上也不难。夯实基础之后再见识一些难题,才能真正起到拔高的作用。



其三:小组合作,事半功倍


小组合作,是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刚开始接触小组合作时,心想,我们的学生程度不好,没办法实行。后来,经过反思和学习,慢慢将小组学习应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效果还不错。

分组之前,要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同学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一块学习,彼此之间同进退,共荣辱,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再之,有同学不爱问题,强制性的找人帮助他,时间长了自己也就敢问了。分组人数,6人较为合适,好中差相结合,每个组的学生整体素质差不多。相比而言在习题课上,分组教学效果更好。1号给2号3号讲题,2号给4号讲题,3号给5号讲题,4号给6号讲题。这样分工,讲题学生的思维程度接近,基本上都能听懂。共性问题,1号讲,其他人听。如果大家都不会,那就问老师,然后再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给别人讲明白1道题,胜过自己做10道题”。同学们刚开始时不会讲,没关系,那就先挑大组长上讲台上讲,讲的很好的地方给同学们点出来,大家向他们学习。老师在一旁总结题目的重点难点,这样学生的“讲课”能力慢慢就培养出来了。万事开头难,慢慢来,半个学期之后再上数学课,就会欣喜地发现学生基本上都动起来了。

那如何检测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呢?既然是一个小组,那就应该有集体荣誉感。尤其是在刚开始组建的时候,给同学们说明规则,公布奖惩措施。根据题型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讨论之后自己主动上台讲题。5-6号程度稍微差一点,那他们讲题的话,小组+3分;3-4号其次,讲题小组+2分;1-2号程度最好,讲题小组+1分。目的是鼓励后面的学生不放弃数学,在能力范围之内搞懂一些题,能上台展示的话就更好了。小组内的其他学生看见其他组讲的热火朝天,自己自然也不会落下,而且,自己也知道,讲讲题对自己也有好处。就这样,一个组的学生的命运就捆绑到了一起。每周合计小组得分,得分高的前4组,可以减作业或者不布置作业;后4组加作业,适当加一些就行,一般以课后习题为主,对数学,多练几道题没啥坏处。

小组学习效果想要达到预期,就要选好学科组长,他们是主力。教的班级多的时候,两个班100个学生根本没办法完全照顾到,这个时候,就看大组长们的执行力了。所以,要经常和组长们联系,询问最近的问题,多鼓励,然后一起想办法把遇到的问题解决掉。




  其四: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千年以前的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这里我简单谈谈想法。

在一个班里,往往有数学考100多分的学生,也有考20多分的学生,那设置相同的教学目标肯定不切实际。为了不让后进生放弃自己,我经常给孩子们说,40分以下的同学,你们把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搞懂就行了,坚持下去,成绩慢慢就提升了。所以,给他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基本上都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题。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先打好基础,然后再做一些发展思维的题,这样能够提升尖子生的能力。那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对题型分好类,在改作业的时候,针对性的改一改。



其五:重视预习,时常纠错


听之前考到高中前50名的学生说,高中老师讲的很快,高中知识点难度增加,如果学生不会预习的话,可能会完全听不懂。如果想要跟上老师的节奏,数学想考到100多分,至少要提前预习两节课的内容。可看看我们的学生,别说预习两节了,能提前预习一节就很不错了。所以,为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进入高中之后不被淘汰,我便将“学会预习”纳入到教学计划里面。每次讲完一节课,处理完习题,都会布置预习的作业:要求学生把课本看一遍,然后把课时练上的自主预习填一填,重点圈出来;课本上的例题不看答案自己先提前做一遍,有疑惑的地方重点标记出来。每次上课前,安排课代表检查预习的作业。正式讲新课时,已经学会的知识得到二次巩固,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而不会的地方孩子会重点听,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更高一些。

学生出错的题目,有一多半都是以前见过的题型。写错的题还会错,说明第一次错的时候根本没有理解透彻。所以,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错题的纠正。一般我会让学生把做错的题抽时间把过程再写一遍,选择填空题要求写过程。想知道学生掌握住了没有,就挑几道题让学生给组长讲一遍,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纠错的效果。




其六:抓好落实,勤于反思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不管哪种方法,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布置的作业,光布置没用,还要检查;检查了之后有人没写,就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再写一遍。这样学生才不会不写作业。那万一学生抄的作业咋办?那就让写对的学生来讲,讲不出来就罚。选择填空题,要求学生把过程写出来。这样都可以减少抄袭现象的产生。

但是有的时候,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自己觉得内容很简单,但是学生的反应却很不好。那就需要任课老师多反思。想一想这节课哪个环节安排的不太妥当?学生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时候是因为课堂容量太大,老师纯讲方法,怕耽误时间,学生缺少练习,效果就不好。有时候是学生没有提前预习,接受的比较慢,学的内容多了,会和前面的知识搞混。有的时候为了赶进度,不等学生消化吸收,就开启下一节新课,一节没学好,后面的就更听不懂了。自己反思之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尽量规避这些问题的产生。



其七:每日一练,以测督学


说实在的,我教过的学生,感觉大多数还蛮听话的,上课表现也不错,除了有的偶尔会犯困,有的偶尔会跑跑神,在课堂上没有出现过什么不可控的局面,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还可以。但是,时间久了会发现学生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学得快,忘得也快。可能没有个别学生背英语单词那么明显,早读背的单词吃个早饭就快忘完了,但是过两周之后有的知识点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结合学生的遗忘规律,我会有计划地让学生每天抽10-15分钟做两三道题,也算是对前几天学过的知识的一个检测,哪里写错了,再订正一下,知识会掌握的更牢固一些。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人,当天学的知识需要再过两天之后才能掌握的差不多。所以,每日进行一个小练习,老师把题目收上来改一改,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这个每日一练的时间,可以安排在上课前的10分钟,也可以安排在学生吃完午饭后,能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学习,对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有帮助。

每日一练,就像每天进行一个小测试一样,督促着同学们的学习。但是,每隔一段时间,也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检测,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失去方向,迷失自我。知道定期要进行测试,在学习的时候,自然也会更专注一些。




其八:有商有量,成绩理想


不管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我都喜欢和学生商量着来,毕竟,咱是为他们服务的嘛!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课间问三两学生,最近讲的有没有哪儿没听懂呀,能不能跟上呀,讲得快不快呀,哪些地方有疑惑呀。上课当全体同学面问,程度好的同学敢说话,程度不太好的学生就不太好意思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一般课间问。随意叫两三个同学,温柔的交谈,又不批评他们,学生自然会把实情说出来。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他们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那学生不想学习了怎么办?觉得学习很无趣咋整?我常给学生说,那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去操场上打打球、放松一下,都可以,把心情调整好了再来上课。也可以和学生商量着定个小目标,把任务完成之后我们一块看电影,或者抽出一节课自由活动,或者周末减作业甚至可以不布置作业。也可以引导学生找个精神支柱,在班里找个学习的榜样,玩的比较好的朋友,看见他们都在学习,自己怎么能放弃呢?学生不想学习,有时候只是一时的想法,把他们学习的欲望激起来之后,慢慢就进入状态了,持之以恒,就会不断进步,获得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共同期待的那个硕果。


统筹连俊强

编辑|张鋆烁


禹州教育
“禹州教育”——传递禹州教育精彩资讯,报道交流工作做法经验,展示禹州教育良好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