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运返乡途中,这位大姨上了热搜,因为18个小时的路程,大姨为了省钱,提前做了青椒炒鸡蛋和一电饭锅米饭

文摘   2025-01-18 15:02   安徽  

2025春运返乡途中,一位大姨上了热搜,她在工地干活,每天收入300左右,虽辛苦,但赚的多,可是没想到,压力竟然如此大,上边有80多岁的婆婆需要赡养,儿子结婚几乎花光了家里积蓄。

如今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大姨为了给予帮助,也是倾其所有,主要让儿子儿媳妇减轻压力。


如今还没过年,提前回家,要买年货,洗衣服,做家务,熬鱼炖肉…这次之所以被记者发现是因为18个小时的路程,大姨为了省钱,提前做了青椒炒鸡蛋和一电饭锅米饭用来吃,看着僵硬的米饭,有些难受呀。


通过照片可以发现,大姨脸上笑容灿烂,因为这是她所期盼的日子,一大家子健健康康,整整齐齐,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体现了老一辈奉献的精神,永远把好的留给别人,自己偷偷吃苦,向父母说声:辛苦了。


没说孙子靠他养,说要减去家庭压力,可以理解成他儿子赚的钱养完小家庭,就没有多少能给她了,为了不把儿子累死,她只能也出来干活了。


大姨绝对打工人的天花板,不气馁,乐观向上。

唉,有,还真有这样的母亲,我小姨就是这样的,一直在打工的路上,每次回家不管是远近从来没有舍得买过吃的,主要是火车上的饭太贵。


这是很多农村家庭的真实写照,很多家庭儿子没能力挣钱养家糊口,当父母的累死累活给他娶媳妇,然后还要拼命养活想两口一家,真的不知道这样的父母怎么想的,一辈子累死累活的值吗?


中国的父母都是奉献型人格,如果孩子们知道感恩还好,不知道感恩那就有点费父母了,那就继续往死里干吧,死了,儿女们还会让你保佑人家发大财带平安的,很忙的好吧。


泪目了!春运返乡路上,一位江西阿姨打了6个包,一锅米饭在苏州火车站准备回老家过年,面对记者采访,自嘲说“好像要饭的一样”,细聊后得知,阿姨一年下来换了4个工地干活,可脸上的笑容,却掩盖了这背后的心酸。

这就是千千万万中国普通人,平时为家奉献,战时是军队的大后方。


生活艰辛,笑着前行,能量满满,2025大家顺风顺水。

中国劳动人民大都有这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性格,是一种美德。


离过年就剩十几天了,往年这时候,火车票难抢、春运大潮、抢票攻略各种新闻、热搜层出不穷,今年的返乡潮却静悄悄。


这感觉,跟以前大不一样。以前过年回家,那叫一个热闹,朋友圈全是各种“回家路上的风景”、“到家啦!”的打卡。今年?冷清得很。


原因嘛,我觉得跟经济形势脱不了干系。现在工作不好找,好多人提前就回老家了,想在家里先缓缓,看看有没有机会。


还有就是,现在年轻人压力太大了,回趟家花费不小,光是车票、礼物,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聚会,少说也得几千块。这钱,够在城里过好一阵子了。


更别提那些催婚的,简直让人头大。与其回家受罪,不如一个人在城里清静清静。

所以啊,现在这返乡潮,感觉是越来越弱了。以后会不会彻底消失,还真不好说。说不定,以后过年,大家就在各自的城市里过算了。


有人大胆预测 2025 年春运将会是史上最冷清的一次,咱来唠唠为啥这么说。


先看这出行方式的变革,以前春运,绿皮车可是主力军,虽说条件艰苦些,但承载着无数游子归乡的热望。如今呢,不少绿皮车改在大半夜发车,这可苦了咱农民工兄弟,本就大包小包,半夜出发诸多不便,好多人无奈之下调整计划,人流量自然而然就少了一茬。


与此同时,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一家老小自驾返乡,时间自由还方便,不用再去火车站人挤人,所以火车站那熙熙攘攘的景象也淡了几分。


再聊聊这过年的味儿,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近些年,年味儿似乎越来越淡了。老一辈人相继离去,那些热热闹闹、七大姑八大姨齐聚一堂的场景渐渐成了回忆。


独生子女一代,亲戚本就少,走动起来也没过去频繁,过年的热闹劲儿好像离咱们越来越远,这心里空落落的,连带着返乡的迫切感都少了。


还有个现实因素,咱们的 60、70 后,奋斗大半辈子,不少人已在城里扎下根,农村老家渐渐成了回不去的远方。


村庄少了人气,冷冷清清,回去的人逐年递减,这春运返乡的大军规模也跟着缩水。


更扎心的是当下经济形势,今年许多在外打工的朋友,为了多挣几个辛苦钱,咬咬牙选择春节加班。


想想也是,生活压力不小,多一笔加班费,来年的日子就能松快些,只是这一来,阖家团圆的饭桌旁就少了他们的身影。


虽说时代变了,选择丰富是好事,可团圆永远是咱中国人心底的执念。


哪怕相隔千里,一通电话、一场视频,也能传递浓浓的亲情。希望在外漂泊的游子们都能顺遂,也愿这传统的年,永远有温暖相伴。

周慧雄子
我是一位宝妈,我坚持左手谋生右手谋爱,好好搞钱好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