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先生诞生158周年,南京人为何那么热爱他?| 方志江苏

文摘   2024-11-12 12:01   江苏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8周年纪念日。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他对南京这座古都有着深厚的情感羁绊。同时,南京人民也对他怀有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这背后蕴含着多重原因。

毛主席曾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将中山先生定位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中山就任大总统的当天(1912.1.1)所摄)


孙中山与南京有着深厚的渊源,南京的许多地名都包含“中山”两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虽然在职只有短短91天,却是肇建共和、梦想终偿的91天。辛亥革命,是其毕生事业的巅峰,亦留下遗志未竟的遗憾——临时大总统之位很快让位于袁世凯。而南京,是这一切的见证。



本文系“方志江苏”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载朋友圈和微信群,媒体及公众号转载烦请获得授权

金陵情缘


孙中山先生一生钟爱南京,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及“其地(南京)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当夫长江流域东区富源得有正当开发之时,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正是先天优势及后续情缘,中山先生一直将南京作为都城的候选之一,并极为重视,“都城者,木之根本,而人之头目也”,选择南京是因为“握全国之中,长江流域界于十八省之间,南京为长江之要地,交通便利。上海虽好,犹嫌太偏,如遇战事,必难保全。武昌地点虽亦适中,要以南京为最,南京据长江之险,江阴、镇江等处炮台极有力量,为南京最要门户,收海军上之利益极为完全。”


油画《开创共和》 作者杨松林


1911年12月,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17个省份的45名代表在江苏咨议局(南京丁家桥)投票选举了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彼时孙中山刚刚辗转到了上海,因而,在各省代表的综合考虑下,认为组建临时政府是第一要事,随即致电孙中山“乞即日移驾来宁,组织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长江路292号大院就任临时大总统,没错,就是南京总统府。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北京还有清末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位,当然还有我们更为熟悉的俄国领袖列宁及其领导的社会民主工党在1月5日的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决议》,是对孙中山的国际声援。


尽管占尽天时、地利,但2月12日袁世凯胁迫其退位,第二天孙中山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呈,而袁世凯则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孙让步的其中一个条件为袁世凯要来南京就职,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辞任临时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职务,2日后,即离开南京临时大总统府,这里即被袁世凯设为南京留守府,黄兴任南京留守。本意专注于做民生,为中华修铁路的孙中山,却被猝不及防的各种变化打乱了各种计划,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发动护国运动;1916年,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得到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的肯定,“向中国革命的领袖致敬,共同进行斗争”;1918年-1923年,在北伐失利的反思中,于第二年在广州筹办黄埔军校,培养自己的军事人才与军队。


中山陵寝


1925年弥留之际,孙中山终于说出了执意选择安葬南京的原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正如早先看到紫金山的景色后,“这里背负青山,前临平川”,对随行的胡汉民等明确“他日辞世时,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耳。”



遵照遗嘱,在葬事筹备委员的组织和领导下,通过经费筹集、图案征求、工程实施、绿化造林、灵柩迎归(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等,最终中山陵工程于1931年全部完工。


中山陵建筑群影像(来源:天地图南京)


从无人机所拍全景来看,中山陵的建筑群呈现中轴对称布置,由北向南依次是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等建筑,并且与周围的围墙形成一体,整个建筑群从俯视视角来看,就如平放的自由钟钟摆,寓意为“木铎警世”。整个中山建筑群的垂直落差达73米之多。


从广场进入中山陵首先看到的是牌坊,其正中镌刻的为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字,南京得名“博爱之都”,34路公交线也被称为“博爱线”,目前看到的博爱字样是1981年重新修复的。


博爱手书


从牌坊沿着中轴线一直到陵门,花岗岩的石阶共392级,寓意当时的三亿九千两百万的同胞,其中的8个平台即代表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五权宪法(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祭堂是蓝色琉璃瓦和花岗石构成,包含了三道对开的铜拱门,门口左右各有汉白玉石狮镇守。


陵门中央横额上为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从陵门继续向上为碑亭,碑高约9米,由书法大家谭延闿(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手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继续拾级而上直至祭堂,用339级台阶代表参议院、众议院的339个代表,表明这些代表有义务将三民主义精神发扬光大。祭堂的拱门门楣有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的字样,为张静江书写。


中间门楣则是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祭堂中央有先生坐像,手持黄卷,目视前方,是朗特斯基用意大利的大理石在巴黎完成,高约4.6米,而底座则是刻画其从事中国革命的6幅浮雕。祭堂内部的东西两侧则是《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


2023年3月28日,马英九博士拜谒中山陵(图源自新华社)


中山元素


正因为中山先生对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对南京情有独钟,所以南京人民也对他怀有深深的爱戴和敬仰之情。

在南京的城市建设中,许多地方都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或相关称谓来命名。每逢重要纪念日,南京各界人士都会聚集在一起,通过拜谒中山陵、敬献花篮等方式,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图说:南京青年在孙中山雕塑下庆祝新年


1929年为奉安大典修建了中山大道,一直从中山码头到中山陵。令人熟知的是公交路线“博爱线”——34路,起讫站点分别为中山码头、中山陵停车场。


博爱线公交路线图


从站点来看,涉及的中山元素包括中山码头、中山桥、中山北路萨家湾、中山北路三牌楼、中山北路虹桥、中山北路大方巷、中山北路鼓楼、中山路珠江路北、中山东路逸仙桥(毗卢寺)、中山门、博爱园、中山陵停车场。


从路线来看,34路走过了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三条主干道。

从经过的国民政府的高级行政机构包括:



孙中山铜像:1929年支持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日本人梅屋庄吉变卖家产铸造了孙中山铜像,1942年被移至新街口广场,1968年又被移至中山陵广场南面的宝鼎石座上,1985年被安置于孙中山纪念馆楼前的石阶上。


1996年,由戴广文雕塑家操刀制作了高度11.12米(即11月12日,诞辰之日)的铜像重新矗立在新街口,2001年因新街口修建地铁,铜像被搬走,直到2010年,重新回归新街口。



逸仙桥及逸仙小学:为迎葬孙中山灵柩筑中山大道时建,以孙中山字“逸仙”二字命桥名,现为西安门地铁口附近。逸仙小学也由此更名,其校歌由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作曲,教育家吴研因作词。“中山路,逸仙桥,平坦坦的大道;朋友多,先生好,闹哄哄的学校。远望山岭迭迭高,想起总理遗教;近听飞机轰隆隆地叫,感到国防重要。快快起来,研究探讨,来把自身建造,预备去做革命的战士,把国家永保。”



南京市中山小学:南京市唯一一所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小学,是全国“中山小学教育联盟”成员和发起单位,旨在宣传孙中山文化、弘扬孙中山精神、传承孙中山志向。



中山门中山门位于明代朝阳门旧址,朝阳门因城门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而得名。1928年7月,朝阳门改名为中山门,并沿用至今。次年迎奉中山先生灵柩归葬中山陵,1931年,改筑为三孔券门。1996年,中山门成为沪宁高速公路进入南京城的入口。


中山门古今对比图


中山植物园:1929年建立,原名为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195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中国四大植物园之一。



孙中山纪念馆:一座模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纪念馆内珍藏有经典著作及相关奉安照片等系列资料。馆前矗立中山先生的全身铜像,馆后有长达125米、刻有三民主义全文的碑廊。



中山楼:孙中山先生在南京的故居,二层结构建筑,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曾在“中山楼”内工作、居住过。



END





作者简介:


晏王波,江苏省测绘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伪文青,喜欢在地理或地图上“修修补补”。





编辑:朱振鑫

发布:李建勋

更多精彩  | 跟着总书记看江苏|胡阿祥|程章灿|葛剑雄|江苏名志|中国共产党在江苏 | 冷历史|江苏风物 | 江苏民俗 |清廉江苏|名人掌故|运河文化|苏商传奇|江苏名镇名村|海上丝绸之路之江苏寻迹|一城一诗长江行|古都南京|温婉苏州|徐州人文|镇江人文|美丽淮安|南通故事|泰州人文|美丽常州| 黄海之滨盐城|东海胜境连云港 |无锡史话| | 宿迁史志 | 美好扬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公众号文章字数在1500~35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投稿邮箱:jssdfzwxxz@163.com
      杂志文章字数在3500-10000字,配相关图片。投稿邮箱jsdfz@vip.163.com
      来稿文章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方志江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江苏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发生在江苏的中国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