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今天这个在存量中寻找机会的时代,中小商家的机遇在于寻找“一米宽一千米深”的细分需求。
在解决了增量时代的标品效率问题之后,中国消费生态未来发展的核心,是关注每一个人背后的需求,让更大量的非标需求浮出水面,而中小商家,正是这一代消费需求的最好承接者。
然而曾经大水漫灌的打法已然失效,行业越来越内卷,流量越来越贵,品牌数量越来越多的今天,留给中小商家的增长空间还有哪些?
9月13日,小红书举办首届成长品牌大会,喊出了“让每颗种子都有机会发芽”的口号。虽然小红书此前已多次举办各类商业或行业大会,但单独面向中小商家的,还是头一次。
本次大会释放的信号也很明晰:“不仅让好产品长出来,也要让成长型品牌的好产品长出来”。拒绝内卷和价格战,为中小商家给予更多方法论与资源扶持,将成为下个阶段小红书努力的方向。
种草生意,蛋糕被分完了吗?
今年,许多中小商家都感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如今,几乎每个赛道都充斥着大量的品牌,像面膜、面部精华、面霜等品类,品牌数量都已过万。这其中,不少都是近1年才兴起的新品牌,即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商家。
他们的难点之一,便是没有充足的营销预算去买流量、做投放,营销团队的能力储备也比较薄弱,对不确定性更加不耐受,由此形成了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但中小商家真的没机会“上桌吃饭”了吗?在本次大会,小红书CMO之恒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观点: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从品类视角出发,确实发现到处都是红海,对成长型品牌尤其如此。但换个视角,用户还有大量细分需求未被满足,甚至用户还有很多新的需求没有被激发出来。
这里的新地图,就是人群。要从激烈竞争的红海中走出,首先要选定新的锚点,重新打通底层商业逻辑。以往流量为王的思维,将商业模式困在了中心化的分配机制里,推荐什么便火什么,谁的流量多,谁的商品便卖得好。但小红书却把锚点放在了“人”身上,从用户、场景、买点的角度重新思考,发现互联网世界还存在大量的增长空间。
不论是用户还是品牌,大家都有一个感受:小红书是一个“人感”特别强烈的地方。在这里,你会看见大量真实的笔记分享,在评论区也都是有“人气”的互动回复。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难题,“遇事不决小红书”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
而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言,在人本营销(Human to Human,H2H)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和情感连接至关重要。这一逻辑,在小红书得到充分验证:尼尔森近期的一份研究表明,47%的用户在小红书被新产品种草。每个月,有超过1.2亿的用户在小红书寻求购买建议。
对于没有能力“氪金”加入流量游戏的中小商家来说,人本营销便成为突破困境的钥匙。而小红书无疑是目前践行这一逻辑的最佳经营场域之一。
可以说,趁还有机会,“抢滩”小红书,已成为近年来许多中小商家的一个共识。仅2024年上半年,平台新增品牌账号数量同比增长50%。这其中有不少便是调整策略、转换战线的中小商家:2024年上半年,小红书中小商家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379%、中小商家GMV同比增长436%。
空间与机会有了,但“上了桌”,并不意味着能赢得筹码。从发展周期看,中小商家要面临的难关还有很多。
首先是起步问题,由于预算有限、缺少营销与运营经验等问题,中小商家从冷启就困难重重。
即便是挨过了冷启期的难题,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也依旧难解——既要在同质化产品中突围而出,也要在消费者中形成品牌记忆。
此外,即便是已经形成稳定经营打法的商家,依旧非常容易被困于创新天花板之下,如何能够拓展产品与人群,实现有效破圈,始终是个不小的难题。
“我们需要帮助成长型品牌从纯流量的打法中跳脱出来,找到更适合在小红书经营的逻辑和路径,提供低门槛、高确定性的营销解决方案”,小红书商业生态客户业务总经理纳什表示。
从本次大会发布的营销策略与解决方案看,小红书想努力的方向,便是从错综复杂的营销场域中,将最重要、最本质的元素与方法抽离出来,授人以渔。
问题那么多,答案在哪里?
“在商界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被誉为巴菲特人生合伙人的查理·芒格说,“它分两步: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
本次大会给出了两个核心方法:一是找到最基本、普适的元素——比如利用群聊私域抓住最核心的人群;或是通过打造差异化的货品卖点,吸引自来水打造热点与口碑;再或是借助“账号”与“店铺”经营,提高用户信任,做好这几大元素,就能走对生意经营之道。
二是中小商家,需要甄别阶段性主要矛盾——比如找蓝海、品牌化等,抓住主要矛盾,即可成为当下生意的支点。
我们对一些中小商家进行了访谈,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1、行业太卷了,如何在红海中找到营销蓝海?
当行业越来越卷,破解的方法便是“找差异”,找到一个更具生长力的蓝海平台。
但这样就会面临一个新问题:习惯了流量思维的商家,如何在一个新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迅速适应游戏规则,用好营销蓝海的流量红利?
“人”和“内容”成为破局点。
以早已是红海的底妆市场为例。据欧睿国际数据,早在2022年,底妆便已在彩妆百亿市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在一片红海之下,尧光,一个2021年才有产品上市的美妆品牌,在小红书做出了月均百万的GMV,2024年成交额已突破千万。而它入驻小红书的时间,只有1年零3个月。
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国内外大牌扎堆的底妆市场,迅速开疆拓土,进入“GMV千万俱乐部”?尧光很聪明的一点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小众的「以妆养肤」卖点。那新的问题来了,粉底用户千千万,哪些是愿意买单的蓝海心智人群?
以往的思路,是圈定一个相对宽泛的底妆人群,再层层筛选出真正的目标用户。但这存在一个弊端,即难以形成一个具有爆发潜力的“聚焦点”。反观互联网传播广泛的热点,大多都是自下而上,自小而大,逐步扩散。着力面积过大,反而容易丧失力道。
小红书为品牌提供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打法:通过低成本测试,圈选出最核心的人群,再层层外扩,实现破圈。通过「熟龄肌人群」-「美妆爱美上班族」-「出差出行精简妆护人群」-「户外冰雪干燥急救人群」的层层渗透,尧光实现了GMV的指数级增长,让小众垂类变成大众流行。
“小红书通过平台的能力可以找到更相似的人群或人群的标签。当定位到核心人群后,我们可以再通过计算人群之间的距离去帮商家定位到高潜人群、兴趣人群和泛人群”,据小红书生态平台专家负责人孔宣介绍,小红书“人群反漏斗模型”已帮助许多品牌实现了破土红海、生意增长的目标。
2、产品卖得挺好的,怎么让消费者记住品牌?
对于已经有王牌产品,并稳定盈利的中小商家来说,“品红,品牌不红”往往是影响其进阶的重要阻力,没有形成长久的品牌记忆,就难以让品牌的附加价值扩散到其他产品上。因而中小商家只能追着爆品跑,无法支撑更加长久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家2014年创立于中国杭州的家具与家居设计品牌,grado格度在小红书大单品的销量已突破千万,自然搜索量提升8倍。线上买单价动辄几千、上万的家具,用户往往决策链条很长。格度能够快速崛起,实现品和牌的双增长,与背后的品牌化策略密不可分。
“10年了,我们一如既往执着于把心目中理想品牌带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消费者的生活中”。这是格度小红书账号置顶笔记「格度与米兰展的故事」的一段话。格度在小红书直播间、爆品笔记中、买手合作的内容里,反复传递品牌信息和品牌理念。让选择格度产品的用户、对格度的产品感兴趣的用户,沉淀成格度的第一批高黏性消费者。小红书上这群热爱生活、热爱美学的用户,也“挑选”出喜欢的品,帮助格度进一步触达产品人群。这批产品沉淀的人群再通过被深度种草,关联品牌记忆,转化为品牌的第一批人群,进而打造起品牌的营销壁垒。
在这个过程中,格度进行了多方面经营布局:和与品牌调性契合的头部设计师买手合作直播,改变传统直播简单粗暴的促销风格,在卖货的同时兼顾品牌调性输出;和KOL店铺合作联手打造爆款单品,吸引更多产品人群转化为品牌人群,以“品”带“牌”出圈;通过KFS达人合作、信息流、搜索打法组合,多维度呈现品和品牌特性,放大品牌势能。
以往,很多商家存在一个误解:即认为先有品牌,才会产生品牌人群。
但实际恰恰相反——人群本来就在那里,中小商家们更需要做的是找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吸引更多人喜欢自己的产品、进而爱上自己的品牌。
这一切,在小红书都可以用好的内容、精准的人群,以及恰当的KFS打法,转化为中小商家在小红书做品牌化的“吸引力法则”。
小红书作为“放大器”和“追踪器”,利用“人群反漏斗模型”、KFS打法带来的人群洞察和商机是令人兴奋的,这个开口正在放大。伴随行业场域的延伸,小红书正在成为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中小商家解决困境的一把钥匙。
扎根沃土,种出好生意
作为最了解市场水温变化的人,中小商家往往能够快速感受到市场变化,想要布局一个新的蓝海平台,但又存在心理和操作层面的焦虑:新商家没扶持、没方法怎么办?不会投放广告、不会经营账号、社群与店铺怎么办?
针对这些常常出于成本控制、操作门槛等原因“卡脖子”的中小商家们,小红书则提供了自己的解法:提供针对性的中小商家的激励体系与生长计划。譬如,「成长型商家激励体系」为中小商家提供新客入驻、私域经营、直播助跑、电商经营等多方资源;「成长型商家生长计划」为中小商家提供种草直播公开课、新锐品牌CEO俱乐部等线上线下资源,帮助中小商家学会全面高效种草。
此外,小红书的商业产品也进一步升级,发布了为中小商家量身定制的快捷投放工具「聚光Lite」,和更好帮助商家在小红书闭环经营的一站式营销投放平台「乘风」,“聚光Lite和乘风平台,让成长品牌在小红书做营销更省事,更省心,更省钱”,小红书商业产品负责人苍响表示。
放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今天这个在存量中寻找机会的时代,中小商家的机遇在于寻找“一米宽一千米深”的细分需求。
而小红书作为发掘用户深度需求的绝佳沃土,正陪伴着一个个中小商家修炼内力外功,形成可持续的,更健康的,更靠近人本经营的商业生态。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消研所,编辑谢璇)
【行业深度观察】
攀岩行业|洗护行业|新茶饮IPO丨无糖茶饮崛起|咖啡万店时代丨瓶装饮用水|预制菜丨量贩零食|新中式烘焙丨奶酪棒|酸奶|千卤之战|保健食品|轻食代餐 |露营户外|小码女装|男性消费市场|美妆出海|潮玩IP|二奢电商
【消费品牌洞察】
喜茶丨元气森林|蜜雪冰城|瑞幸咖啡丨星巴克|霸王茶姬|泡泡玛特丨名创优品|宜家|三得利|海底捞丨老乡鸡丨西贝|夸父炸串|和府捞面|FOODBOWL丨良品铺子|大窑汽水|茶颜悦色|安踏|波司登|滔搏|迪卡侬|斯凯奇|利郎|威可多|江南布衣|美邦|lululemon|百丽|欧莱雅|巴黎卡诗|华熙生物|薇诺娜|极萌|高梵|蕉下|蕉内|网易严选|香蜜闺秀|有棵树|蒙牛|伊利|飞鹤|君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