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庆阳】神奇的“官”字村(曹新民)

文化   2024-10-17 11:50   甘肃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在甘肃庆阳市及其周边县,有几个“官”字村,这些带“官”字的地名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其蕴含的文化颇显神奇,耐人寻味。

从庆阳市区出发,沿安定西路一直向西,走到终点站就到了后官寨。“后官寨”,既是村名,也是镇名,百度上说,其地名由来是古有后姓人氏在此筑寨,名后管寨,后演变为后官寨。这种解释纯属牵强附会,难以置信。在此地,有关“官”字的地名还有好几个,肯定不是由“管”演化而来的。后官寨村以后官寨、中岭为中心,有北庄、东庄、南庄和西庄等自然村,表明“官”字在该村居于领先中心地位。在陕甘地区,寨的名称多来源于元朝,当北方大草原大沙漠的鞑靼铁骑势如破竹横扫整个汉民族聚居区的时候,汉族百姓纷纷依仗天然险要地形修建堡寨以抵御掳掠侵扰,此后便以地名的形式流传下来,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后官”两个字的来源应该更早。“后”字的本义是“生育”“养育”,指远古时代的君主或诸侯,后来专指君主之妻。我们从“后稷”“后羿”“后裔”的原始意义上就可以探知一二。“后”与前后的“后”有着本质区别。由此看来,后官寨就是生育养育官的所在地了。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于该地的良好愿望。在其南面南佐村分布着南佐遗址,据考证距今4700年~5200年,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还发现了一座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大型宫殿式建筑。所以,后官寨同南佐村的地名一样古老而久远。

后官寨镇及其附近的这些村名都与“官”有密切的联系,如司官寨、南佐村、藏(cáng)官寨、黄官寨、帅堡村等。古代的帝王南面君国,处于南面位置的则向北称臣,辅佐帝王,因而称为南佐。藏官寨,即官员隐退藏身之处。地名承载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它的来历与文字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顾名思义往往是打开地名密码的钥匙,但望文生义有时候也会作出不确切的解释而误导他人。

“司官寨”,是庆阳高铁站、嘉鑫国际建材家居城所在地。百度解释,即因司家与官家在堡子居住而得名,这同样属于望文生义,妄生穿凿,不能得到大众认可。“司官”的“司”,是掌握、主管之意,与“官”有着必然联系,因为目前资料稀缺,还找不到“官”的渊源。

有趣的是,20世纪80年代,考古专家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司”和“后”是一个字。在甲骨文中“司”和“后”可以反写,也可以正写,因而,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改为“后母戊鼎”。无独有偶,名称来源很早的这两个村子,后官寨可以称为司官寨,司官寨也可以看作是后官寨了。

在庆阳市东有黄官寨,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有一个寨子,寨子里居住一个姓黄的官人,此地便被后人称作黄官寨。该村在1949年前叫黄肖寨,后改为黄官小寨,1965年称黄官寨。

西峰曾有“张官寨”的名称。张官寨原名寨子城,又称藏官寨,是西峰最早的城。此城距庆阳府城110里,距其他县城都在100里左右,作为官员隐蔽藏身之处,再合适不过了。据说,明朝时,安徽凤阳府定远县人张泰,号西峰,在庆阳府任百户长,弃官归隐,定居于藏官寨,乐善好施,祈雨拜佛,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得百姓爱戴,人们就改藏官寨为张官寨,将城外的村子呼为“西峰”,以纪念这位大好人。以老百姓对一名乡里小官的俗称为一座寨子改名,以这位深得百姓爱戴的名人的号为一个村子改名,志书不屑记载,在时代兴废变革中,民间说法代代流传不断变异,张官寨遂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是当西峰由村变为镇、再升级为县级市、市辖区,名气越来越大的时候,其来历就成了不解之谜。

这些带“官”的地名,由来已久,村村相望,“官官”相连,名称来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特征,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变迁。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重点,共同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居民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官字村,实际上居于当地要冲之处,大多起源于因“官”居住,宁县有“长官村”,正宁有“上官庄”。

宁县焦村镇的长官村,位于宁县通往兰州(平凉)、庆阳的必经枢纽之地。244国道和327国道在此交会,青兰高速穿村而过,并设有长官出入口,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该村辖14个村民小组,1650多口人。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期,当时属于和盛镇的第十四保(长官老庄)和第十五保(麻线杜家、岭头张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成立长官大队,1983年更名为长官村。

宁县长官村得名与明朝嘉靖年间宦官‌严嵩陷害忠良有关。‌‌当时宦官严嵩把持朝政,忠于国事的谏官沈炼写下奏疏揭发严嵩父子的罪行,罹难处死。沈炼的长子沈襄在大难中逃至宁州,隐身定居。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杀,沈襄以乳母李姓改名李胜。后来,严嵩父子倒台,朝廷为沈炼平反,追赠他为光禄大夫,钦点其子李胜为广西桂林知府。李胜一生体恤百姓,病故后遵其遗嘱埋于宁州。为了纪念李胜,民众将他的埋葬地称为长官,长官村因此得名。这个村庄的后人散居到了瓦斜的永吉、观音的萝卜咀以及和尚的屯庄等地,人丁兴旺,素有诗书门第之风。

左瑞英《宁县赋》云:“沈襄长官,功垂南疆一世清”。沈襄,又名李胜,明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沈炼之子。因沈炼上疏劾严嵩十大罪而被迫易名李胜(因其奶母姓李而名)逃命至宁州长官村居,及嵩败以荫补官,平叛桂林,任广西知府。是宁州地方出的一位长官,故宁州有长官一村名,老年乞求病归,死葬长官,今有墓存。

正宁县的上官庄,位于永正镇,由来已久,据说最初是因临近阳周城(今永正镇所在地),也就是秦代筑直道的蒙恬“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的阳周城,在这一带住过朝廷官员,百姓称其为上官,所住的村子称为上官庄。又说,因清朝时期的尚、官两姓居住此地而得名,后雅化为上官庄。‌

刘萍凝   摄 

与正宁县接壤的陕西省旬邑县,有个官家洞,赫赫有名,尽人皆知。

一个秋高气爽的假日,笔者乘车从正宁县城出发,沿着G69高速公路经罗川古城、穿过堡巷村西侧的安兴隧道,从旬邑出入口驶出,转瞬即到县城。在泰塔文化广场寻觅凭吊,揽翠屏秀色,体味三水文化魅力。秦朝始置栒邑县,北魏改置三水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和广东三水县重名,复名旬邑县。因此,在民国之前的史书和民间都称其为三水县。泰塔建于北宋时期,高53米,底层直径12米,高耸挺立稳如山,经千年风风雨雨雄姿不减,见证了无数的沧桑巨变和历史的云涌浪卷。

经过旬邑县城,沿川道东行二十里就到了在史志里多次看到的官家洞。公路边有官家洞站,放眼远眺,这里一峰耸立,两侧临沟,地形十分险要,峰头有水迂回冲刷,风吹日晒,雨淋风化,形成一个硕大无比的悬崖,崖壁悬空,直扑河流,险上加险。若蜂窝状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洞口,密布于宽约十米、长约一百多米的一片悬崖峭壁上,最大的洞窟有五六十平方米,最小的仅可容身,形成洞连洞、洞套洞的连环隐秘结构,最低的洞口距离地面也有数十丈。官家洞唯一的进出通道,是一条很深很长的石洞,洞门进口悬空于崖。只要磐石压顶,下边根本无法向上进攻,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据说,这官家洞为后秦主姚苌所凿,因属于官家的屋宇密室,因此才得名为“官家洞”的。当时后秦转战于秦陇之地,并立国于长安,官家洞就是其同前秦抗争的秘密据点之一。在最危难的战事中,姚苌的家小就是在这三水的官家洞避难而度过的。

官家洞之所以名扬天下,与明代真宁名人巩焴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巩焴,明朝真宁县堡巷村人,进士及第,授河南林县县令、安阳县令,崇祯十七年(1644年)授河南通省学政布政司,后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虏补授任礼政府左侍郎兼尚书。李自成败离北京后,巩焴保护一怀有身孕的皇妃,期望生龙子,保孤立帝,恢复大明的正统基业。数月后皇妃生一女婴,巩焴恢复明朝廷的期望彻底破灭。此后便隐匿返乡,潜居三水县官家洞,以诗书培育子孙及前来求学者。并注释《四书》,和儿子巩尔磐编修《崇祯真宁县志》二卷,但因无力刊印,均未行世。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初,清兵包围官家洞,巩焴坚守不出,至死不降。官家洞,上有磐石盖顶,下有绝壁断道,兵士不可近身,刀枪不能奏效。五月初,清军累积柴薪,高达数十丈,直抵洞口。引燃洞下积薪,火势冲天,烈焰熊熊,巩焴被烈火焚烧而死。清军误认为巩焴是三水县人,对当地的巩姓之人格杀勿论,造成“三水没巩家”的悲剧。多年后,巩焴的骨殖才归葬于真宁堡巷,后人在真宁县城罗川立有“学宪坊”纪念巩焴,现已毁。

如今,官家洞的洞窟四壁焦黑色暗,但方圆千里黎民百姓心中一直是非常明亮的,心明如镜,心明如月。时光穿梭,从真宁县到正宁县,从三水县到旬邑县,县名变更,但官家洞还是官家洞。年年岁岁,无数的人都把巩焴的故事代代流传,赴官家洞、巩清槐、巩焴墓凭吊纪念清官的络绎不绝。

巩焴一生清明、清正、清廉,忠于明朝廷,誓不降清,“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清者自清,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清官巩焴,赢得了百姓的世代尊崇和绝好的口碑,人们恭敬地称其为巩清,他的名字中本没有“清”字,但老百姓给他“刻”上了大大的“清”,与明初的景清、明中叶的赵邦清,合称为真宁“三清”。巩焴去了,但官家洞的名声却因巩焴的传奇故事,流传的越来越响亮。官家洞,宛如一个个神秘的精灵之眼,关注凝视着这一方天地的苦难欢乐万象沧桑。

古人云:“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在任职期间所撰写的一副对联,体现了念念不忘的官民关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谁不爱好官,清廉,是朝廷和百姓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父母官,民视之如父母,爱戴有加,几千年来,概莫如是,官府明镜高悬,体恤悯人,父母官都应爱民如子,视民如伤。不论是在故乡,还是在他乡,也不论是肃静回避威仪有加的大官高官,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乡里芝麻官,凡是有德政者,为官清廉的,为民做出了一些有益的事情的,百姓永远都会记住他。“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臧克家《有的人》)

神奇的官字村,用休戚相关的地名文化让人们永远记住了有德于民有德于社会的官,世世代代口碑相传,不是丰碑,胜似丰碑。



作者简介


曹新民,甘肃正宁县人。长期在政法机关工作,爱好文史,在有关刊物发表诗词文章多篇。



投稿提示

作者您好,您所投稿的邮箱是《陇东报》“北地风”副刊、“书香庆阳”版邮箱,我们会及时查阅。投稿邮箱:ldbswhzkb@163.com。投稿时,切记在稿件后注明详细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与个人身份信息一致的名字、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开户行名称等相关信息,便于纸媒采用后发放稿费。同时,欢迎关注掌中庆阳客户端“文化频道”和“视听庆阳”微信公众号,方便浏览已编发作品。


 发  布 | 徐   杨  

 核  发 | 禄永峰 

视听庆阳
庆阳广播电视台重点打造的以新闻资讯、生活服务为一体,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公众平台,是庆阳市信息传播主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