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苹果熟了】记忆中的苹果香(任晓英)

文化   2024-10-15 18:40   甘肃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陇东报副刊“庆阳苹果熟了”主题征稿开始啦!

在这里聆听庆阳,在这里读懂庆阳。陇东报副刊“一点庆阳”栏目特别策划“庆阳苹果熟了”主题征稿活动于今日启动。

本次征稿从文学视角,讲述庆阳市各县(区)苹果产业基地、企业、合作社、果农大户增产增收故事,围绕庆阳苹果生长优势、产量、质量、加工、销售等方面征集小小说、散文和诗歌稿件。要求稿件有故事、有温度、有细节。陇东报副刊编辑将择优在新媒和纸媒以专题和专版形式推出。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一点庆阳”栏目将录制音频在新媒体编发。


“庆阳苹果熟了”主题征文作品展

金秋十月,如约而至的不止空气中弥漫的丝丝凉意,还有那挂满枝头羞红了脸的苹果,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十月的陇原大地,最为耀眼的大抵就是分布在果园里及农家房前屋后的苹果树了。每一棵树,在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蓬勃,终于迎来了秋日的累累硕果,一个个水灵灵的苹果傲然挺于枝头,带着农家人一季的辛苦与希望,带着大自然赋予的甘甜与馨香,也带着童年里的笑声与憧憬。

苹果红了,那红,似少女娇羞的脸颊,晕染出一抹迷人的色彩,饱满圆润,如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叶子的间隙里,犹如下凡的仙果,让人垂涎欲滴。这一处处红配绿的景观,如一幅幅画卷,映衬着秋日的金黄与斑斓。秋日里更深露重,晨间雾气弥漫过后,凝结成露珠,一滴滴滚落在苹果上,晶莹、柔软、温馨。此情此景,这露珠似也滚落于心尖上,瞬间勾起我儿时关于苹果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穷,农村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零食与水果可以解馋,尤其是在冬天。记得那年的苹果是父亲在公社工作时带回家的,有二三十个,家里姊妹多,母亲便将苹果锁在木箱里,隔几天才给我们吃一个。每次上学前,背着书包站在那个上了锁的木箱前,眼巴巴的看着母亲,期待母亲能打开木箱,赏赐一个红彤彤的苹果,只是这样的期待隔三差五才会实现。得不到苹果时,便趴在木箱上狠狠地闻一闻那诱人的香气。当背上装了苹果的书包时,那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一路欢快地飞奔学校,等同学们来得差不多了才拿出来,先闻闻那香味,再一口咬下去,狠狠的咂一口苹果的汁液,且要小口小口的细嚼慢咽,就只为延长吃这一个苹果的时间,似乎自己吃的不是一个苹果,而是山珍海味。之余,还要偷偷瞟一眼身旁同学那一边咽着口水一边带着羡慕的模样,心里无比的满足,一个苹果,竟让我顷刻觉得自己拥有了说不出的优越感。



长大之后母亲知道我特别喜爱苹果,每年冬天,都会提早买一些苹果备在家里,果盘里从来都少不了几个鲜红透亮的果子。偶尔晚间看书累了,抬头就会看见盘子里的苹果,随手拿一个放在嘴边,再回头看一眼灯下慈爱的母亲,便感觉这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

小孩子的贪嘴是天性。许是因了儿时的这一段记忆,我对苹果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不仅仅因为它酸甜适中、脆甜爽口的味道和清新的香气,更多的则是那时吃苹果的幸福与满足,也成了藏在记忆回廊里一抹若隐若现的鲜红。

如今,苹果已没有儿时那样稀缺了,通过大规模的科学栽植培育,苹果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村里大部分农户都栽种了苹果树,各处果业合作社悄然兴起,以苹果为主的产业链也蒸蒸日上。苹果成熟的季节,摘苹果便成了果农的头等大事,摘下的果子,分等级分渠道销售,上等的出口外贸客商,销往全国各处,下拣的果子则在集市上、超市里、街头巷尾的小摊上,红的通透的、片红的、条红的、黄的,绿的,一应俱全。苹果以它耐贮藏的特性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水果之一。每每去买水果,都必买一些苹果回来,洗净,放在盘子里,房间里便会闻见一缕果香味,这味道一点点浸入心脾,让人回味无穷,时不时的会看一眼果盘,但却吃的很少,偶尔吃一个,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个味了。

一个苹果,是儿时母亲握在手里给予的幸福与温暖,是成长过程中一段甜蜜而美好的记忆,更是长大之后念念不忘的一种味道和怀念。



    作者简介

任晓英,甘肃庆阳人。作品散件于《陇东报》《百灵鸟》《九龙》等报刊杂志及各网络平台。



投稿提示

作者您好,您所投稿的邮箱是《陇东报》“北地风”副刊、“书香庆阳”版邮箱,我们会及时查阅。投稿邮箱:ldbswhzkb@163.com。投稿时,切记在稿件后注明详细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与个人身份信息一致的名字、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开户行名称等相关信息,便于纸媒采用后发放稿费。同时,欢迎关注掌中庆阳客户端“文化频道”和“视听庆阳”微信公众号,方便浏览已编发作品。


 发  布 | 徐   杨  

 核  发 | 禄永峰 

视听庆阳
庆阳广播电视台重点打造的以新闻资讯、生活服务为一体,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公众平台,是庆阳市信息传播主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