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红色基因 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红色照耀的地方
■ 李 骏
图 张宇尘
红色、红旗、红军,曾经一度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热词,至今亦是如此。由于工作关系,我走遍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省份——除了福建。此次,为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5周年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我跟随一个作家采风团,专赴福建龙岩进行创作活动——“走进红土地,抒写新时代”。
我作为一名军人,寻找红军传统,追寻红色基因,传承红军血脉,宣传红军精神,是应尽之责。来到闽西大地,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感觉到处都是红色。红色的景点、红色的旗帜、红色的介绍,都附着于青砖黑瓦、木质楼阁之上。走在每一处革命旧址,都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红旗会插在这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建筑精美而又耕读成风的地方?
同行的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席、著名作家钟兆云告诉我,龙岩自古文化绚烂多元、历史底蕴深厚,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侨区,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兼容并蓄,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交汇并包,加之这里又是历史上的富庶之地,随处可见耕读文化盛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当地人具有有钱即置地、无钱也读书的传统。正是这种长期的文化滋养与浸润,孕育了龙岩人民家国天下、开放包容、勤劳善良、敢拼会赢的精神特质。
我们用脚步丈量古田会议旧址群、新泉整训纪念馆、松毛岭战地遗址、长征出发地、“红旗跃过汀江”渡口等红色景点,重温了革命先辈走过的峥嵘岁月,见证了他们曾经在这里点点滴滴的战斗故事。我的心一路布满虔诚,眼里时常涌满热泪——闽西,这块红色的多灾多难,又兴旺发达的土地,记载了革命志士与人民群众勇于斗争、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历史风采。通过近距离实地参观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里跨越时光依然流淌着的红色革命精神,以及龙岩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的新气象和新面貌。
这块土地,也因承载了中国革命最重要、最核心的转折而载入史册。
1929年三四月间,蒋介石同桂系军阀之间爆发了战争。毛主席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从1929年3月中旬开始,便同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东征闽西,把井冈山武装斗争的火种播种到福建。1929年3月11日,红四军第一次挥师入闽,攻占了龙岩、永定,成立了两县的革命政权。红四军乘胜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地方赤卫队,建立各级革命政权,从而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据当地作协主席刘文雄介绍,当时闽西根据地就像毛主席所写的诗词中说的那样“分田分地真忙”,一派大好的景象。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龙岩也因此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之一,享有红军故乡、红色摇篮、红旗不倒的“三红”美誉!毛泽东在闽西一年多,一有时间就下连队和基层,在战士与老百姓家中开展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们所熟悉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著名论断,就是在这里提出的。而《反对本本主义》《才溪乡调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一卷卷雄文,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正是在这里,毛主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解救中国之路,创建了建党建军的纲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定了党指挥枪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这个纲领,在“永放光芒”的古田会议上,作为一项重要决议被确定下来,从而使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走进古田会议旧址群,参观古田会议会址、协成店、苏家坡主席洞等地方,能够深刻感悟到“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在这里确立的伟大意义,体悟到毛主席在这里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雄心壮志与远见卓识。在廖姓宗祠——这样一座具有中国特色古色古香的当地民居里,一场关系到红军未来前途与命运的重大会议召开了。
正是在这次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会议一致通过毛泽东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在深入调查了解红四军实际情况基础上起草的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肯定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与任务,明确了军事和政治、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关系,强调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等,有效解决了红四军自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转战赣南闽西以来滋长蔓延的在建党建军问题上的矛盾分歧,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并对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胜利开始在这里起航。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在古田“协成店”内,当我们看到毛主席这三句形象而又生动的话语时,不得不佩服一代伟人的豪迈情怀。当年,即使红军还很弱小,但毛泽东早就高瞻远瞩预见到中国革命将来的前景,这是一种怎样的通达与乐观!
作为中央苏区和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这里可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场场革命实践活动在这里得以施行,片片红色在这里扎根,种种真理在这里铸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王稼祥等,都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战斗、生活过,革命先驱瞿秋白与地下工作者项与年等,都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据了解,新中国的九大元帅、八位大将及许多著名将领,都曾在闽西战斗、生活过。可以说,闽西是红军成长、壮大的地方,是共和国将军的摇篮。
如今,古田会议早已彪炳史册,“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亦延续至今,作为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古田会议就像会议召开地后面那红色大字一样“永放光芒”!“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则在龙岩红土地上世代相传,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苏区精神。
红色,注定成为龙岩最亮丽的底色——从红四军首次入闽后,经一年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创建了纵横300里、人口近百万的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两大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人民军队的血液,永远根植于人民。正是在红色精神的影响和鼓舞下,才有了英勇善战的红军队伍。当年的闽西苏区,在红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纷纷拥护。在红军出发零公里的桥头,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讲解员,对着那散发着红军气息的街道,讲起当年人民爱戴红军、积极参军的情景:“你们看到这个柱子上的刻度,就是一支步枪加上刺刀的长度,只有达到了这个高度,才能参加红军。”据统计,闽西前后共有10万多英雄儿女参加红军,有2.6万闽西籍将士血洒长征征程。
“每走一里路,就有一名闽西子弟壮烈牺牲,而新中国成立后,全市在册烈士达2.4万人!至于那些无名烈士,更是数不胜数!”一路同行的龙岩宣传部副部长赖剑锋介绍说,红军主力长征后,闽西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而后又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坚守了红旗二十多年高高飘扬,成为红旗不倒的坚强堡垒。
走在这片广袤的红土地上,能时刻感受到浓厚的革命色彩和根深蒂固的精神文化。在连城县新泉,红军展开了军事和政治训练,即著名的新泉整训。毛主席当年居住过的望云草室,则是前敌委员会机关所在地,正是在这里,毛主席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在松毛岭战地遗址,我们看到青山欲翠、绿地平铺,而谁能想到,就在红军长征前在闽的这最后一役中,竟然有万余名无名红军战士阻击身死,才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今在遗址上,埋葬了3000余具红军无名烈士的遗骸,而这座19.34米高的纪念碑,则让后人永生永世铭记这些无名英雄。
是啊,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土地,永远的红旗不倒——这就是龙岩。如今,闽西这块土地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发展,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活动的组织者介绍的那样,红色闽西,贵在红色基因;特色闽西,重在文化传承;绿色闽西,美在生态颜值。行进在革命先辈生前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我们真真切切实地感受到跨越时光依然流淌着的红色革命精神,亲眼目睹了龙岩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的崭新气象。站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我的心中激情澎湃,要像龙岩人民那样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努力守护着这美丽肥沃的土地与英雄人民的安全。或许,这就是我们重走红军路的真正意义。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许兆山 朱庭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