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邵东21】赵戡:《摘黄花》成就了邵东的新名片——《邵东宣言》之二

文摘   2024-11-11 00:00   湖南  




《摘黄花》成就了邵东的新名片

——《邵东宣言》之二  

赵戡




爱我邵东,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仅要务实,还要务虚。“拼在产业,赢在环境,爱我邵东”是相辅相成的三个部分。我们当然要在弘扬邵东文化,传承邵东文化上多下功夫。文化总是根植于山水土地,根植于民风民情的。经营邵东,耕耘邵东,书写邵东是每个邵东人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而真正的邵东也应该从1952年说起,因由老邵阳县析置,全境属老邵阳县之东乡,故名。至于昭阳、昭陵等其他名字,当属她的前世,在此暂不赘述。

瞰视邵东全境:有五条重要的河流,分别是发源于简家陇的蒸水;发源于古奇洞回龙峰的桐江;发源于九龙岭的槎江;发源于砂石的测水;发源于新邵县岳坪峰的西洋江。邵东地势南北崛起,中部抬升,东西倾斜,以大云山为最高峰991米,桐江蒸水源头的分水岭雷祖岭为第二高峰761米。河流并不大,并不长,并不深,只是资江、湘江的一级或二级支流。

邵东物产并不丰富,曾经引以傲的石膏,煤,锌等也早已消耗殆尽。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从河流的发源,走向,山脉地势的形态看,邵东注定是以本土为根基为主体,四面开花走出去开放型的文化态势。曾经的邵东都是以个人为先导,家庭为单位,以村为基础,帮、传、带走出去的。曾氏集团就是走出去的典型代表。邵东的工业文明,商贸文明,农耕文明无一不是走出去的多,引进来的少,邵东的名人大家也无一不是走出去的多,居乡的少。

当代文化名人以严怪愚,音乐大家贺绿汀最具代表性,尤其贺绿汀的音乐歌曲家户喻晓脍炙人口。作品《牧童短笛》《嘉陵江上》《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歌》《摇蓝曲》等等早已成了永恒的经典。在某种意义上,贺绿汀把邵东带向了全国,带向世界。而这些音乐作品无一不带有民歌的风格,带有邵东的音符。当我们在这些优美的旋律熏陶下津津乐道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我们的文化,尤其音乐出现了断层。当然,其中也不泛优秀的音乐作品,但终究影响有限,我们甚至想不起邵东还有什么值得称道并与之媲美的作品。幸运的是一首土生土长的邵东民歌——《摘黄花》应运而生。某种意义上,它填补了邵东音乐文化的空白。而作者并不是音乐家、歌手,而是出自著名乡土诗人钟石山之手。这绝非偶然,而是诗人多年创作沉淀的必然结果。诗人为黄花而歌,为乡土而歌,为邵东135万人民而歌。

记得电影《红日》那首主题歌: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哎谁不说俺家乡好
得儿哟咿儿哟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弯弯的河水流不尽
高高的松柏万年青

男女老少一条心
鱼水难分一家人

哎谁不说俺家乡好
得儿哟咿儿哟
鱼水难分一家人


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岗
望不尽的麦浪闪金光

丰收的歌声响四方
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

哎谁不说俺家乡好
得儿哟咿儿哟
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

《谁不说俺家乡好》从小耳濡目染,优美灵动,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电影《红》也因为这首歌而珠联壁合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峰。当年的老电影已很少看了,但歌曲却依然绕梁而不绝。今天的邵东除了贺绿汀的作品,能与之媲美的恐怕要数这首邵东新民歌——《摘黄花》了。

江南六月风光好呀,
白云挂在蓝天上。

时正晌,汗流淌,
男女老少采花忙。

小孩挎竹篮,大人提箩筐;

家家户户喜丰收,
一季黄花半年粮。


爷爷带我摘黄花,
摘噶黄花买冰棒。

奶奶带我摘黄花,
半夜替我补衣裳。

爸爸带我摘黄花,
不敢偷懒怕巴掌。

哥哥带我摘黄花,
跑到河里去冲凉。

姐姐带我摘黄花,
村里大哥来帮忙。

我摘支黄花给妈妈,
妈妈插在发鬓上。


故乡黄花今又开,
漫山遍野翻金浪。

回头望,乡愁长。

昨日花黄黄,
今日鬓上霜。

这首堪比《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新民歌揉合了邵东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不仅仅高大上,还特别的温暖亲切接地气,不仅仅让邵东的黄花菜老珠泛新光,也让远方的游子有了精神的港湾与力量,更让世界人民感受到邵东人民的乐观与热情。《摘黄花》成就了邵东的新名片,也再一次为邵东正名:邵东不仅仅是“商贸之都”,“百工之城”,也是诗歌之城,文明之城,宜居之城。《摘黄花》以诗歌之咏,以文化之名,以产业之实,再现了邵东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之美。《摘黄花》让世界刮目看邵东。

《摘黄花》由著名乡土诗人钟石山作词,著名音乐人黄富强作曲,著名主持人、歌星“金嗓子”“金话筒”赵宏波演唱。歌词生动形象,字字珠玑,情景交融,曲调欢畅明快,优雅柔美,演唱声情并茂,相得益彰,具有浓郁的邵东民歌风情。它用地道的家乡语言展现了一幅男女老少一起劳动的盛大场景。生活的艰辛,丰收的喜悦,亲情、爱情、伦理的自由表达。作者用满腔的热情、优美的文笔讴歌了邵东人民的勤劳与善良。

黄花菜在邵东有600年的栽培历史,是原产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产量和出口居全国第一,曾经风头无俩,且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遗憾的是邵东黄花菜被商贸淹没,加之个别菜农偷工滥制,品牌意识不强,营销手段欠佳,产品包装呆滞陈旧,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延伸,生产规模日趋萎缩,渐渐地昔日的辉煌已成昨日黄花。未能脱颖而出,被祁东反超。

当我第一次听到《摘黄花》这首歌时,恍然如梦,它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记忆,原来我们的童年,我们的青春并不遥远,它只是在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静静地等着我们。

俗话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如若能以《摘黄花》为主题搞一场“爱我邵东”的人文推介活动,进一步宣传邵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从而推动邵东文旅事业的发展,则善莫大焉。前些年火得一蹋糊涂的《早安隆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但就艺术性,思想性,地域特性而言《早安隆回》简直无法与《摘黄花》同日而语,而我们的《摘黄花》却不温不火,不免令人唏嘘。值得欣慰的是歌曲《摘黄花》在中国(上海)萱草文化节开幕式上小火了一把,与其它五个上过春晚的节目同台演绎,获得一致好评,《摘黄花》被誉为邵东“建县七十年以来最优秀的本土音乐作品”。据报道:2024年7月湖南省委组织部领导到邵东流光岭调研,盛赞《摘黄花》,并鼓励村民唱好《摘黄花》,念好黄花这本经济帐。黄花菜种植大村龙胜村支部书记、省人大代表申思思高兴地说,“就因为《摘黄花》这首歌,我有幸二次和邵东代表团参加了中国(上海)黄花节、山西大同黄花节。我们的鲜黄花也沾了《摘黄花》的光,都从八毛钱一斤涨到二块八了呢!”

湘西因《边城》而走向世界,凤凰因沈从文的“翠翠”而有了神韵,邵东因钟石山的《摘黄花》而打开一片新的天地。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

《摘黄花》百听不厌,久唱不腻,每一遍都能听出不一样的意义,每一个人都能唱出不一样的心境。三伢子,满妹几,摘黄花了”那一声呼喊,天就亮了:孩子眼里是欢乐,是新奇,是神往,是满怀期待的兴奋;大人眼里是思念,是牵挂,是辛酸,是峥嵘岁月;我眼里则是亲情,感恩,叹惜,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故乡啊,我依然记得您曾经熟悉的容颜,您可记得近乡情怯的游子?事是人非,不经意间一股莫名的酸楚涌上心头,听着唱着不知不觉流下泪来。我看见了远去的父亲,我看见了远去的兄长,我看见了远去的童年与青春……

故乡啊,我只想回到当初懵懂的少年。

昨日花黄黄,今日鬓上霜”。

初听不知愁滋味,再听已是泪满眶……

来吧,爱我邵东。这是我们神圣的宣言,这是我们前进的号角,这是我们融化于血液里的信念。爱邵东的山,爱邵东的水,爱邵东的人。推介邵东,宣传邵东,认同邵东,自信当是第一要务。我们的宣传媒体应该当仁不让,责无旁贷。某种意义上《摘黄花》火了,邵东就火了;邵东火了,邵东文化就火了。邵东文化火了未必与每一个人的口袋有多少直接的关系,但一定是一缕七彩的光芒。

(未完,待续)

是您的厚爱与支持

才有《绿汀文萃》

光荣的今天和将来



地   址:邵东市红土岭派出所文体路侧对面俊良书画装裱店旁边

联系人:何俊良

电   话:13517392853(微信同号)18230678400

绿汀文萃
打造一线作家原创平台!透视社会热点,传递大众心声。追求卓越,成就自我!
 最新文章